当前位置:家谱馆 > 储姓网 > 储氏名人 储氏名人

著名集邮家储祖诒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储姓展区


储祖诒(1935~ ) 安徽安庆人。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高级编辑。储祖诒是著名集邮家,他运用独特的邮学、美学与文献学的思维,采取全新的结构与手法、集中外伟人名人手迹,以邮票为媒介,融诗书画印于一堂,创立了特种集邮体系。因为长期生活在上海,他将这种集邮方式称为"海派集邮"。


个人简介

储祖诒

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编辑。高级编辑。安徽安庆人。中共党员。

1957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后,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连续从业编辑记者达38年,专长新闻广播编辑及采写、制作业务,兼通对台湾广播。

1994年12月评为高级编辑。

1995年9月退休。采制的录音特写《以埃德加·斯诺的名义--记热心致力中美人民友好事业的徐家裕、戴蒙德二教授》和续篇《友谊的潜流绵绵太平洋》被美国斯诺基金会列为长期陈列品,并被收入《上海新闻丛书》。

与他人合作的广播特写《还数他最有出息》获1990年全国对台广播优秀节目一等奖,录音报道《上海腾飞的新标志--南浦大桥》获全国对台广播特等奖、全国广播优秀节目一等奖,配音科普广播《声音档案的百年历程》分获上海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二等奖。

曾编撰《上海对台湾广播简史》和对台湾广播期刊《浦江之友》。

邮票纪念封

1997年发行的《黄山》小版张特种邮票纪念签名封。

国家邮电部邮票印制局接受《黄山》小版张设计任务之后,于1996年7月初和8月初分别在北京和黄山市召开了两次专题研讨会,并组织了一批邮票设计专家和画家亲临黄山体验生活捕捉创作素材,他们中有:邓慧国、黄里、任国恩、阎炳武、呼振源、李庆发、师松龄、储祖诒、庄家汉等。经过专家评委和邮电部领导审定,最后中选者是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师松龄先生。

当时已经从事了40年美术工作的师松龄先生尤其擅长版画,对安徽明清时代徽派版画艺术研究颇深,并一直致力于"新徽派"版画的创作,多次受聘担任全国性展览版画评委,他创作的《云天苍松》、《牧归》等力作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和《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等巨著。该套《黄山》小版张就是采用他娴熟的"新徽派"油印套色版画技法刻制的。全套8枚,分别为:(8-1)T黄山朝晖,200分;(8-2)T西海群峰,200分;(8-3)T云涌飞石,200分;(8-4)T云漫北海,200分;(8-5)T秀吞玉屏,200分;(8-6)T梦笔生花,200分;(8-7)T云上天都,200分;(8-8)T蓬莱仙岛,200分。版别为影写版,由北京邮票厂印制。

为配合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日《黄山》小版张邮票的发行,安徽省集邮协会、省邮资票品局联合黄山、安庆、蚌埠、合肥市集邮协会于十月二十日至十一月三日分别在四城市举办巡回邮展,并特邀了孙传哲、任国恩、师松龄、储祖诒四位邮票设计家、画家、集邮家的作品与邮品展览。此次邮票获 '97全国最佳邮票奖。

治虫手稿露面

万籁鸣是中国动画的泰斗,"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虫则是日本动漫的鼻祖。手冢治虫曾于1981年拜会了他的偶像万籁鸣,并合作过一张孙悟空牵手阿童木的画。"手冢先生在临走前,现场手绘了两张阿童木像给万籁鸣,"昨天,海派收藏家储祖诒展示了这珍贵的画像。

看了悟空才画画

据《大闹天宫》原画设计之一的严定宪回忆,手冢那天兴奋不已,他激动地握住万籁鸣的手说:"我是看了你的片子以后,才搞动画的。"1980年央视引进国外动画片,黑白版的《铁臂阿童木》,播出后广受欢迎,自此,阿童木成为中国观众喜爱的动画形象。手冢治虫拜访万籁鸣时是1981年年底。

珍贵画像上的机器娃阿童木聪明、勇敢、正义,妹妹乌兰穿着短裙摆、泡泡袖,眨巴眨巴的大眼睛加上卷曲的长睫毛,挽着正太哥哥阿童木故作娇羞。漫画像的左上角题写:赠万籁鸣先生,右下写着创作日期1981年12月28日,左下角落款手冢治虫,"虫"字写得尤其俏皮,汉字里点上两只"眼睛",尾部翘得高高,表意又象形,这是手冢治虫一贯的签名笔迹。

莫逆之交赠画作

据储祖诒介绍,在会面时,手冢治虫当场绘了两幅作品赠予万籁鸣,一副是阿童木和妹妹乌兰的合影,另一幅是阿童木和小狮子雷欧(《森林大帝》主角)的奔跑像。1982年初,储与万在闲聊时谈及了手冢治虫的赠物,万籁鸣见储祖诒羡慕极了,答应转赠他一幅。当时储祖诒选了阿童木和妹妹的合画像。万籁鸣还在画作上附言"此画是日本动画系列片阿童木导演手冢治虫画给我,我以个人名义转赠祖诒同志。"当时,万籁鸣将手冢治虫的另一赠画挂在客厅里,与自己画的手托蟠桃的美猴王并排。"按照画坛的规矩,万籁鸣可能也会画一幅孙悟空像回赠手冢治虫,手冢应该将它带回了日本,不知这张画如今身在何处",储祖诒说。

寄成邮品入收藏

储祖诒曾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高级记者,采访之余结识了万籁鸣。储祖诒平生酷爱集邮,为了让手冢治虫的画归入他的特种集邮体系,他请求万籁鸣将这幅画作贴在了"拜莲居"特种信封上,在1984年9月24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纪念日当天,为获得当日邮戳,他冒着邮路风险,邮寄了这封巨型首日实寄封。

近日,储祖诒从网上得知,电影《阿童木》快要上映了。而网络论坛上,"70后""80后"都在热谈着童年回忆。他得意道:"要是动画迷知道我藏着这么一份宝贝,不知会羡慕成什么样呢。"

海派集邮

储祖诒原籍安徽潜山,1957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就一直供职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我的生命中有两大事业,一个是新闻,另一个就是集邮。"从8岁开始集邮的储老运用独特的邮学、美学与文献学的思维,采取全新的结构与手法、集中外伟人名人手迹之大成,融诗书画印于"邮炉",以拜莲居邮名创立了特种集邮体系。因为长期生活在上海,储老也喜欢将自己的集邮方式称为"海派集邮"。

储老的珍藏包含了浓郁的中华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备受各方领导、专家和邮坛权威人士、广大集邮爱好者的赞誉,被誉为"邮之珍、墨之宝","开一代集邮文化"。"邮品最终的功能是人与人的交流,是人和历史的对话,签名正是一个最好的载体。"戈尔巴乔夫、尼克松、梅兰芳、常香玉、三毛……这些各行各业大名鼎鼎的人物不仅收到了储老的来信,更在信件上题词、签名。"实寄封签名邮品比普通的集邮或者签名照片珍贵,通过邮寄的方式,最终回到你的手中,这个过程就使题邮拥有了真正邮品的价值。"

为了收集几千件中外各类名人的签名,储老几乎倾尽了自己所有的精力、财力。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寄信对象,他不知要打多少电话,费多少口舌,发动周围所有亲朋好友,耗时耗钱耗力,个中艰辛只有储老本人与他的夫人能够感受。

搜集大屠杀集邮档案

海老人储祖诒是名闻海上的集邮家,10年前,老人独创了名为"二战风云"的特种集邮,专门搜集和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见证人的题字题词,在集邮界传为佳话。昨天,储祖诒来到南京拜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说,他要请幸存者在他设计的巨型信封上留下永久的纪念。 制作世界上最大的信封 出生于安徽安庆的储祖诒在童年时期亲身经历过抗战的硝烟,8岁那年,他随家人逃难到四川,深刻体会到了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长大后,储祖诒成为了全国知名集邮家。在集邮界,他独创了一种集邮方式,称之为"特种集邮",具体说来,就是根据信封上的邮票,搜集和邮票有关的名人的题词,同时辅以具有纪念意义的邮戳,结合起来,组成一种独一无二的特色邮品,具有特殊的文献意义和文物价值。 "特种集邮"使用的是一种储祖诒自己设计的巨型信封,比本报的一个版面还要大,这种信封经过邮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进行投递,被上海基尼斯世界纪录总部确认为"世界上最大的信封"。 "戴安澜特种封"含义深刻 10年前,储祖诒开始从事他称之为"二战风云"的二战题材特种集邮。积十年之功,储祖诒邀请到众多抗战见证者及其后代,在信封上留下手迹和感怀。 储祖诒给记者出示了几张他苦心孤诣搜集的藏品。一张以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为主题的巨型封上,签有戴安澜的儿子戴复东教授及其夫人吴庐生教授,女儿戴藩篱及其丈夫俞继华先生的题字,戴藩篱夫妇还抄录了毛泽东为悼念戴安澜将军写的挽诗。信封上贴的邮票分别是1995年发行的表现中国远征军的"芒友会师"特种邮票,1994年的"黄埔军校"特种邮票以及1993年的"竹子"特种邮票。 储祖诒说:"这三张邮票是有含义的,'芒友会师'意指戴安澜将军是中国远征军的重要将领,'黄埔军校'说明他是从黄埔走出的一代名将,'竹子'则象征着他的高风亮节。" "葛振林特种封"海内孤品 在储祖诒的收藏中,像"戴安澜特种封"这样的藏品比比皆是。"阿庆嫂"的原型陈二妹老人、沙家浜武工队队长的原型朱英、名记者爱泼斯坦、谢晋元的儿子谢继民、参加诺曼底登陆的唯一健在的中国人黄庭鑫、中国劳工刘连仁的儿子刘焕新、"狼牙山五壮士"最后去世的葛振林等都在储祖诒的信封上留下了意味深长的话语。 储祖诒说,这其中最为珍贵的要算"葛振林特种封"了。因为在给储祖诒的信封题词后不久,88岁的葛振林老人就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有意思的是,这枚特种封上匹配的邮票--1995年发行的一张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特种邮票,上面的八路军战士形象正是采用的葛振林跳崖后拍摄的照片。"这张特种封算是海内孤品了。"储祖诒说,因为有这样一段故事在,这枚特种封的价值无法估量,别人出再多的价钱他都不会卖的。 来宁征集幸存者签名 南京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受难最深重的城市,储祖诒从10年前就开始注意搜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手迹。10年前的9月3日,抗战胜利50周年时,储祖诒就赶到南京,给自己的一张特种封盖了个这一天的南京本地邮戳。今年8月15日和9月9日,他又冒酷暑来宁,给纪念封添加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60周年"纪念邮戳。他还请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日本人在信封上留下感言。 最有意义的是,他还准备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这枚纪念封上签下名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在上面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大难不死,斗志更坚,军国主义侵略者必败,世界是人民的!"储祖诒说,今天一大早,他还要赶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去,征集更多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签名,用集邮的方式留下一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永久见证。

把大世界装入小邮本

他的梦想,是把大大的世界装进小小的邮本。75岁的储祖诒说自己一生有两大事业---"新闻与集邮"。这位上海广播电台的高级记者,创立了特种集邮体系,从尼克松到梅兰芳无所不包。而今天,蜻蜓点水"藏宝阁",体育主题的收藏也叫人拍案叫绝。

弥足珍贵实寄封

储老的最新一件珍品,来自奥运会、残奥会开幕式导演张继钢。

储祖诒在他的一件巨型题邮藏品中,专门为残奥会做了一个专题,将千手观音的主题邮票粘在了正中,以残奥邮票为头尾,辅以大量的残奥题材邮票。储老先生把这件邮品,连同一封对自己生平介绍的短信,寄到了"千手观音"作者张继钢的手中。百忙中的张继钢不仅亲笔签名题字,还画上一幅简版的千手观音图,赋予了这件融合了残奥精神以及中国民族文化、智慧的题邮藏品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价值。

"实寄封签名邮品比普通的集邮或者签名照片珍贵,正是因为它的'实寄'。通过邮寄的方式,最终回到你的手中,这个过程就使题邮拥有了真正邮品的价值。"

收到萨翁明信片

60年集邮,耿直的储祖诒拥有数不尽的名人签名,但他反复强调自己绝不是追星族。客厅的墙上一幅高悬的精美匾额"拜莲居",也是他的写照。以拜莲居主人自居,储老是为了纪念独自把他抚养成人的母亲,也志在弘扬中华民族光明磊落的美德。"所以我的邮品只选择那些拥有精神力量的对象。"

储祖诒与受世人爱戴的萨马兰奇也有过书信之交。"萨马兰奇寄过明信片给我。"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任期间,储老曾经将自己的经历写了一封信寄给对方,收到了萨马兰奇从瑞士洛桑寄来的签名明信片。而后在国际奥委会成立一百周年的当日,老人家在明信片背面题诗一首,承着丢失的风险再度寄出,成就了弥足珍贵的中国第一份双面首日实寄封签名奥运题邮藏品。

珍贵邮品寄真情

储祖诒的眼睛很有神,那是洞察世事的成竹在胸。"只要看到这些邮品,我就什么烦恼都没了。"

拳王阿里闪电访华,也被老人家变成了首日封签名题邮藏品。聊起这其中的困难老人家兴致却很高。"通过各行各业的朋友,先通过实寄的方式,再辗转交到阿里手中签字,最后再回寄到我这里,几乎没有一次是用相同的办法。"邮品上,阿里和他妻子的合影照片已有些泛黄。储老的记忆却依旧生动,"所有这些都记录了我们中国的发展轨迹,记录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老人一生清高,他的1000多幅珍贵邮品,何尝不代表了他的艺术人生。

向祖国献礼

"这是钱钟书的签名,这是戈尔巴乔夫的签名,这是常香玉的签名,这是三毛的,这是陈立夫的……"走进储祖诒老人的家中,任谁都会为他堆得满满一屋的名人签名所震惊。为了收集几千件中外各类名人的签名,今年75岁的储老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其中。而在这几千件签名中,有150余位超过80岁以上的名人为储老特别写下了一个"寿"字。"今年是我们国家60大寿,我要精选60位名人的'寿'字签名办展,向祖国献礼! "

首次收藏名人签名

讲起自己收集名人签名的故事,曾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的储老,言语之间流露出格外的兴奋。从8岁开始集邮的储老以前从未想过要收集签名。 1981年8月17日,储祖诒采访了动画片《大闹天宫》作者万籁鸣先生,万老很高兴,提出要送给他一套自己的《大闹天宫》书籍,并大笔一挥,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从这一天起,我开始收集签名。 "此后,储老千方百计将自己的邮品与名人签名结合在一起。 "不论是政界、文学界、音乐界、科学界,只要是为历史作出贡献的人,我都希望能得到他们的签名。 "

最得来不易的签名

1986年的一天,储老收到了一封瑞金医院的通讯员来稿,提到当时的瑞金医院院长徐家裕第六次访问美国。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储老觉得其中有稿可挖,于是他直接联系到了徐院长。

徐家裕院长此去,要和十二次访问中国的美国纪念埃德加·斯诺基金会主席戴蒙德教授再度见面。而这位戴蒙德教授的岳父伦维尔·克拉克的好朋友正是那位和中国有着友好关系的斯诺,生前克拉克曾受好友斯诺的影响,打算访问新中国,可惜未能如愿就去世了。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戴蒙德夫妇终于在1971年9月,来到向往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最早的友好访问。当时参加接待的徐家裕和这位美国同行一见如故。

"您能帮助我获得他们的签名吗?这正是中美友好的一个特别象征。 "面对储老的建议,徐家裕一口答应。拿到了一封写有 "联合国40周年"的特制明信片,徐家裕粘贴了中国发行的斯诺邮票。不久,戴蒙德先生就签上大名,并贴上美国发行的自己岳父克拉克的邮票,顺利将邮品寄回中国。

能不能通过戴蒙德先生获得拓开中美友好关系新篇章的尼克松前总统签名呢?储老向徐家裕又提出了新想法。徐家裕一打听,戴蒙德先生本人并不熟识尼克松,而斯诺基金会的一位司库认识尼克松。就这样,辗转了一圈,在一个印制着和平鸽的纪念封上,储老贴上了各种纪念友好等特别含义的邮票,寄往美国。不久以后,签着尼克松前总统大名的邮品带着美好的祝愿,回到了中国。

精选60个名人手书"寿"字

储老的手头还有一封香港回归题材特别加寄纪念封,1991年在一位记者的帮助下,获得了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亲笔签名。而更为特别的是,这个纪念封上同时还有英国前首相希思的签名。那是1987年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应邀来华出席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时,他担任特邀指挥。储老想办法找到了著名指挥家陈燮阳先生,一听他的想法,陈燮阳十分热情,邀请希思先生为这件纪念封留下了签名,成为"双签名"特别纪念封。

"有时请人帮忙,有时主动写信向这位名人提出自己的要求,虽然也丢失了不少邮品,但还是收集到了几千位名人的签名。很多人毫无架子,一口答应要求,让我十分感动。 "储老感慨地说。

收集名人签名多了,储老又想到干脆邀请80岁以上的名人题写 "寿"字。就这样,"末代皇弟"溥杰、"西部歌王"王洛宾、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等150多位名人都为他在各种不同的邮品上题写了"寿"字。 "60甲子是一个大寿,我愿意用自己收藏的名人签名来见证祖国的繁荣昌盛。"储老说,"我想借祖国60大寿之际,精选60个不同名人的'寿'字,向祖国献礼!"储老表示,这些名人财富并不属于他一个人,他愿意无偿出借自己的收藏,供相关单位举办各种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