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闵姓网 > 闵氏名人 闵氏名人

晶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闵乃本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闵姓展区

闵乃本(1935.8.9-),江苏如皋人,晶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7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3年12月20日,国际编号为(199953)号小行星命名为“闵乃本星”。

闵乃本主要学术工作是从事晶体生长、晶体缺陷与晶体物性研究,他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电子束浮区区熔仪”并制备成功钼、铌、钨等体心立方高熔点金属单晶体。是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973计划“光电功能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发明准位相匹配材料、铁电晶体图案极化技术,三基色和新型白色激光器,开拓铁电畴工程学,建立了晶体闵氏亚台阶理论等。

人物经历




闵乃本(23张)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8月





1935.8.9,闵乃本出生于江苏如皋。


1954年,毕业于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现上海理工大学),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

1959-1984年,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60—1982年,闵乃本与合作者共同发展了能显示位错线与位错网络的蚀象方法,确定了体心立方高熔点金属中构成亚晶界的位错结构与位错组态。他们首次观察到螺位错的端点双折射象并发展了包含内应力的弹光与弹性各向异性立方晶体中螺位错端点象的成像理论。 

1982-1984年,应聘为美国犹他大学物理系访问副教授

1986-1987年,应聘为日本东北客座教授,1986-1992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物理学科组组长;

1986年,提出“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概念,经过近3年探索,闵乃本和学生朱永元教授等建立了“准周期超晶格”的理论。1992年起,课题组人员集体攻关,用两年多时间成功推出“室温图案极化制备介电体超晶格”新技术。 

1987年,获日本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人工晶体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

1989年至2002年,历任国家人工晶体联合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973计划光电功能材料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

1990-1991,年应聘为美国Alabama大学微重力与材料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1990年至1991年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任访问教授。

2006年,闵乃本院士科研团队完成的课题《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

2006年2月11日,张桃林在南京专程看望了闵乃本并与他亲切交谈。

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学成果

闵乃本致力于教书育人和科研团队建设,他所领导的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20多年来在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所组织的历次评估中均名列前茅。19年的坚持,闵乃本收获了一流的科研成果,还培养出了一流人才,包括1名中科院院士,4名长江学者。 他所培养的学生如王牧、朱永元、祝世宁、陈延峰、陆延青、王振林等博士在科技教育界已崭露头角,其中祝世宁于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获奖记录

所获奖项

    人物评价

    闵先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和九三学社社员的杰出代表和先进楷模,他引导和激励着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学习的榜样。(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主委许仲梓

    以闵乃本院士名命名小行星,是对其几十年来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和重大贡献的褒奖和殊荣。(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闵乃本院士是九三学社社员的骄傲,他勇于拼搏、坚忍不拔、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团结协助和开拓创新精神; 为坚持科学发展、学校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九三学社河海大学委员会评

    闵乃本同志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的拼搏奉献精神所感动,钦佩他淡泊名利,谦虚谨慎,质朴亲和的高尚品格,一定要学习闵乃本同志“把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乐于奉献精神。(九三学社无锡市委评) 

    闵乃本在四十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对科学真理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埋头苦干的精神,诚实合作与虚怀若谷的态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韩启德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