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梅姓网 > 梅氏名人 梅氏名人

画家之梅启林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梅姓展区
梅启林:1960年生,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刘大为,现为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

出版有《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红旗书画六十家梅启林专集》、《梅启林水墨画集》、《最具升值潜力的画家系列——梅启林专辑《梅启林山水画作品集》、中国画名家《画库》。 [1]  

山东文轩画廊推荐画家梅启林作品润格:创作作品10万1平尺,小品3万一平尺。

重要展览

1996年书法作品获全国大学生书画大赛银奖;

2001年山水画作品获首届中国美术最高奖“金彩奖”优秀奖;

2003年山水画作品获第二届中国美术最高奖“金彩奖”优秀奖; 2003年人物画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大展;

2004年人物画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大展;

2005年人物画作品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青年美展;

2006年山水画作品应邀参加“本源画风”中国画学术邀请展;

2007年国画作品参加《美术观点》学术提名作品展;

2007年被中国艺术报道《刊》、《网》评为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等;

2008年应邀参加首届.中国彩墨艺术名家邀请展;

2009年应桂林市政府之邀参加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0年山水画《朝雾空蒙》入选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2011年山水画《红色纪事》入选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2年应邀参加在台湾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画学术论坛中国画展;

2013年四幅写生作品入选“在时代的现场”全国写生作品展;

2014年应邀参加风和雅正《当代60位最具传统人文精神的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出版有《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红旗书画六十家梅启林专集》、《梅

启林水墨画集》、《最具升值潜力的画家系列——梅启林专辑《梅

启林山水画作品集》、中国画名家《画库》。

相关评价

藉古求新胸臆独抒

__梅启林的山水画艺术

画家梅启林的山水画创作不断有新作出现,其作品清新自然、格调不俗,

与老师刘大为主席在江西写生

与老师刘大为主席在江西写生

皴法善于状物,无常形,而具常理。他善于以构成手法丰富图式和画的结构,注意从生活中吸纳艺术的养分,形成了淡雅清新的风格面貌。或淡彩或纯水墨表现,变化统一、淡雅厚重、简约丰富、宁静平和,他在创作上全身心地投入,渗淡经营,显示了可贵的创造力和鲜明的艺术个性,是一位大有前途的山水画家。

山水画自隋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其格局宏大,诸法备齐、各朝高峰叠起、名家辈出。纵观历代名作皆传承有序,脉络清晰,其所包孕的内涵博大精深。一方面,这些优秀传统为今天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范,另一方面,当传统成为程式后,如果不善活学活用反而束缚住手脚成为发展的樊篱。面对传统,怎样理解撷取和把握其精神,首先应确立自我审美取向,有选择地修养知识结构,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使传统成为创新的阶梯。启林深谙此道,在学习传统中,他将风格传承有序的精典作品集中起来,系统地加以研究,上至宋元,下逮明清;尤其对宋代的范宽和清代龚贤的作品做过系统的分析。他认为,学习传统贵在领悟其精神,不仅要师古人之迹,更重要的是师古人之心。他反复临摹过范宽的《溪山行旋图》,范宽为秦岭传神是心化和理想化的结晶。古代山水画由范宽而始认为“师心”高于“师物”。范宽认为:“吾与其师者,未其师诸物也,吾与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从传统的经验看,学习的要领就是要善于把握“师造化”与“得心源”相互间的关系。

在浸染了传统山水画精神之后,启林不限于斯,下大力气精研笔墨之法,状

与邵大箴先生一起观展

与邵大箴先生一起观展

物写神之法,他选择以“淡”为皈依。淡是其审美取向,用墨淡而趣味浓醇、体感厚重。淡墨层次丰富,但不易控制,其以淡为旨归,正是表达其个性、气质和心理认知的独特选择。是力求在自己的山水画创作中将传统的笔墨溶入自己的意象山水中,用现代构成的手法完成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在抒写胸中之象时,以独具个性的笔墨程式表现主客之间我之所感,是以“我”为主,其中度的把握是关键,过之则易流入纯粹的墨戏,不足则缺少味道。他笔下的丘壑、烟云、溪流布景多荫蕴流动、而处理手法一看就知道是从传统中得来的,然而品味起来又很新颖。其点、线、面形成的节奏感与黑、白、灰的转换关系,即有现代绘画语言又有传统笔墨,和谐统一,在注重丘壑的体积感和块面感的同时,有些地方运用断的手法,增强了层次感和流动感。这些都是形成他独具个性山水画风格的要素。

作为山水画家,启林十分注重生活积累,大江南北有他的足迹,饱游妖看,贮奇山异水之形象于胸中;太行的质朴、大别山的葱郁谙熟于心。面对大自然,启林的方法是自取所需,他追求的是“妙道之境”、“步步看”,撷取他心目中的意象“元素”。从他的创作可以看出其取舍境趣的意味,即不是照搬自然的简单摹写,也不是脱离生活的凭空编造。感觉仿佛是真山水,但又难断言何处山水如此。却可以感知是画家意象中的山水通过笔墨的形式所显现的心迹,是其追求山水画中“有意味的形式”之体验。启林敏于思考,勤于耕耘,重文化修养。他认为要成为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文化修养断不可缺,他诗书画印兼修。书法宗法《贤良方正残石》和《石门颂》,功力颇深。平日每游一地或诗或文必记之,此等治学态度实属难能可贵。艺无止境,望启林潜心创作,开拓进取,向着更高的艺术境界攀登

刘大为

2002年2月8日

  

寄至味于淡泊

-----------观梅启林的淡墨山水

薛永年

接触梅启林,是他来到协会以后,若非在开会的间隙,就是在办班的过程

与薛永年先生在拉萨

与薛永年先生在拉萨

中。由于他为人低调,开始对他的印象,仅限为人与工作,只觉得他踏实诚恳,尽职尽责。直到前几年,才在一个联展中看到他的作品,发现了那种与众不同的绘画旨趣,这就是苏东坡说的“寄至味于淡泊”。前几个月,又有机会看到他一批同样追求的近作,于是不免略述所感。

时下画展中的作品,大幅多而小品少,躁动的多而宁静的少,浓墨重彩刺激眼球的多,而清淡幽雅余味无穷的少。然而,梅启林的作品,是清一色的淡墨山水,或者淡墨微色,又差不多都是斗方。画的是乡间寻常景色,朴素而亲切,平淡而有味,不乏“天工与清新”之美, 仿佛眷恋田园的游子,娓娓叙说着内心的精神家园。

品赏他作品,有三点值得重视。一是清新而淡泊的诗意。大味必淡,有如太羹玄酒,六经之首,即是诗经。中国是诗的国度,山水画的诗意,在于“境与意会”,在于来自文化修养和审美感情的意,选择了特殊的空间境象。在精神的寻觅中,梅启林以淡泊的意趣去发现平凡中的美,在平凡中体悟天人合一的境界,体味诗情与哲理相融的道,创造耐人寻味的清新而淡泊的境界,然而又充满现代的生活气息。

二是似古而实新的境象。中国画尚提炼,历代的山水画家,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创造出种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图式,抓住了对象的特点,却不与照相机争功。20世纪以来,这写意图式开始融入带有一定视觉幻象写实因素。梅启林的图式无常形而有常理。写意为主,师古人之心,而非师古人之迹。又以写实辅之,构图饱满,有空间感而注意虚实有无的平面布白,写实、写意融洽无间,不受任何成法的局限,有效地表现了一定的体积感、块面感和层次感。

三是淡雅而丰富的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语言方式,不独用以状物,而且用以表达感情个性,甚至还有相对独立的美。梅启林适应“寄至味于淡泊”的精神,画树笔法外露,皴山笔法含蓄,以积墨法作长条子皴,笔墨虚淡,淡而厚,实而清,既以灰调子表现“烟笼寒水月笼纱”的微妙光感,体现“致虚极,守静笃”的精神境界,同时,这种自然而朴实的笔墨,平淡而饶有意味的状物抒写无意中流露出禅意,又努力实现淡墨中的丰富与浑厚,更以点线面的关系来阐释笔墨结构,在组合点线以成面上,甚至也借鉴平面构成的意识,实现笔墨的与时俱进。

在60后的画家中,梅启林不仅重视生活积累,旅行写生,饱游饫看,而且十分重视全面的修养。他的书法功力深厚,尤长于汉隶,格律诗也写得法度井然。我还看过他一篇论画文章,名为《恬淡清新闲和趣远》,从中可见他对中国山水文化的深入理解,更可以看到他把心性修炼与画品提升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认识。文中他引用屈原的诗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祝他不断进步。

2012.02

社会评说

意沉境远 墨淡趣浓

——梅启林的水墨世界

马鸿增

两年前,在中国文联一次研讨会上,我与梅启林相识。他为人的忠厚诚挚和作品的独特个性,令人难忘。此后,我们又多次在一起开会,间或互通电话,越发增加了对他的了解。

启林兼长人物画和山水画,共同特征是:宁静心态与激情抒写相融,传统神韵与现代意味相汇,构筑出意沉境远、墨淡趣浓的审美特质。而此种艺术境界的实现,是他多年来辛勤耕耘、澄怀观道的结晶。

启林1960年生于河南信阳。其舅父左明精于书法,启林12岁即从舅习字,由《玄秘塔》而入《曹全》、《张迁》、《石门颂》诸碑,后专注于《贤良方正残石》,掌握了坚实的书法功力。18岁参军,服役于后勤部门,业余全心读书练字。由于部队宣传工作需要,又画起插图。继而书画作品多次获奖,成为该部书画自学成才标兵。此后,又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刘大为、刘天呈等著名画家,更增强了对中国画规律性的理解,创作水平突飞猛进。

反映军人生活风采是部队画家的天职,启林为此付出了诸多劳动。其中,毕业创作工笔淡彩人物画《双休日》堪称代表。画面采用三联画的形式,选取双休日女战士们欢快地打羽毛球的情节,深入刻画了人物的精神世界,造型准确而优美,统一在柔和的淡蓝色调之中,又用历尽沧桑但郁勃葱茏的夹叶树烘托女兵们的青春光彩。作品的时代气息和艺术魅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美术等多家报刊同时刊登了这幅新意盎然的作品。

转业到中国美协研究部工作之后,启林的艺术灵性在山水画创作中得到更充分的展示。他曾对宋代范宽和清代四僧的山水做过系统分析,着重领悟了“师迹”和“师心”、“外师造化”和“中得心源”的辩证关系。在他看来,意境是画家藉笔墨合精神、情绪迹化于山川的一种宣泄,在这种宣泄中,主体是人的情绪,而山川只不过是借以宣泄的媒介。意贵含蓄,境贵曲折。他还认为,山水画应讲究“境趣”,境是画家的心音,是画家情绪和精神气质的反映;趣则是笔墨内涵,是味道。

正是在这种审美理念的指导下,启林创造了自己的山水艺术样式。其特色可概括为三点。

其一,以“写心”为价质取向。他的山水是得之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意象山水,是在饱游沃看之后,将自然山川英华转化为胸中丘壑,不拘形似某地实景而求山川气象之吞吐变化,将大自然的生命活力与主观气韵合而为一的结果。观其画,或天淡云闲,或秋气清明,或烟岚山居,或雨霁清凉,均有气象万千。意蕴澄澈、奇诡流动的感受。

其二,以“淡美”为审美取向。淡,即是墨色指向,更包涵意境指向。用墨的浓与淡,是黑与白之间无限层次性的表现;干与湿,是由水分含量多少所产生的无限质感性的表现。启林运墨以淡为主调,在淡墨中求层次的丰富性,用意淡而趣味浓,用墨淡而体感厚。这些技巧,是对画道之中黑白转换、阴阳互补、虚实相生、变化统一的自然之理的拟写,乃成为水墨交响的乐章。应当说,这是画家拥有“太极图”式的辩证思维的艺术显现。淡之用,天然高洁,冲虚而简静,以平和胜强烈,以虚渺胜结实。在凝练、菁萃的笔墨中表现心象的宁静与超脱。幽淡天真之境界,是一种色相皆空的晶莹世界,无念、无相、无住的禅境。唯其清旷、明净、幽淡摒除一切杂念,心灵与自然契合一体方能达到。

其三,以“现代构成”为传统增辉。他作品中的章法布局,虽然仍旧是丘壑、烟云、溪流、树石、屋宇之类,但决不流于传统模式,其间多有现代意味,块面整体,大起大伏,欲断却连;画面点、线、面的节奏韵律,黑、白、灰的转换关系,运用自如,气韵流贯,成为和谐统一的水墨世界。因而,读启林之作,有亦古亦今之感。

梅启林独具个性的山水画已然崭露头角,他仍在奋力登攀,强化多方面的文化素养,诗文篆印,无所不钻。曾写有诗句“寄情山水田园里,乐得平淡真趣多”。有此悟性,有此胸怀,启林艺术语言的独特性定当更为丰厚,更为耀目。

2002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