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柳姓网 > 柳氏名人 柳氏名人

签约作家柳岸

时间:2021-2-21 来源:家谱馆柳姓展区
柳岸,本名王相勤,河南淮阳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一期高研班学员,河南作协理事,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周口市作协主席,淮阳县农开办主任。历任镇妇联主席、镇长、科技局长。作品曾发《中国作家》、《十月》、《北京文学》、《青年文学》、《长城》、《莽原》、《清明》等文学期刊,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转载,并收入文学选本。出版小说集《燃烧的木头人》、《八张脸》,长篇小说《我干娘柳司令》。《燃烧的木头人》获河南省文艺成果奖;《我干娘柳司令》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文鼎中原长篇小说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河南省优秀图书奖。

柳岸作品涉及多种题材领域,通过多种话语方式和叙述方式,描述了中国当代社会中的乡场之奇、官场之病和情场之痴,充满了通俗的乡土和文雅的现代气息。

主要著作  

编辑 小说集:  

《燃烧的木头人》中篇小说集 2008年 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八张脸》中篇小说集 2011年 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 红月亮》中篇小说集 2013年 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  

《我干娘刘司令》2010年《莽原》杂志第五期,2011年4月河南文艺社单行本更名《我干娘柳司令》。获得2011年10月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优秀图书奖。河南省文鼎中原长篇小说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浮生》获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2013年《莽原》杂志社第一期刊发,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中篇小说:  

《幻灭》 2006年《莽原》第六期

《黄了绿了》 2007年《莽原》第三期

《燃烧的木头人》 2007年《十月》第六期 获第五届河南省文学艺术奖

《把我丢了》 2008年《莽原》第三期

《铁石话本》 2008年《青年文学》第五期

《蛰居的灵魂》 2008年《天津文学》第十二期

《归真》 2009年《十月》第一期

《一路有你》 2009年《长城》第一期

《黄昏与乡村老人》 2009年《莽原》第五期

《酒醒子夜》 2009年《清明》第五期

《斗气》 2009年《莽原》第五期

《聊吧随录》 2010年《北京文学》第七期头题,同时《大河报》《中篇小说选刊》第五期《小说月报》增刊第四期转载,《小说选刊》第八期佳作搜索。

《方与圆》 2010年《天津文学》第九期《小说选刊》第九期佳作搜索

《李梅的自传体小说》 2011《清明》杂志第八期

《润玉》 2011年《草原》杂志第十期、《小说选刊》第十二期选

《发呆免费》 2012年《中国作家》第七期

《无枕黄粱》 2012年《北京文学》12期安徽《决策》杂志第一期缩编转载

《飘散》发《阳光》杂志2012年11期

《红月亮》2013年《芒种》6期《小说选刊》七期选

短篇小说:  

《巧克力》 2008年《阳光》第十一期《来自天堂的彩铃》 、2009年《安徽文学》第七期

散文:  

《笑比哭更疼》 2008年《十月》第三期

《六角亭》、《过年的感觉》、《梦萦鲁院》、《绿雪》、《另一种情义》、《绽放,在黑夜里》《在家度假》《你带手机了吗?》等。

艺术成就  

编辑 作家柳岸奉行真诚的写作,“用心敲打键盘,把灵魂揉成了粉墨,喷在纸上。”国内评论家们认为,柳岸是一位眷恋于乡土、诚恳地表达、执著地守望的作家。

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使她的作品底蕴十足,真切而敏锐的感触使她的作品温润动人。她细腻地描摹豫东平原的民情和风物,专注于人物在精神世界的挣扎与自救,在乡村与基层政治生活这个特定的背景下突出表现人物内心的渴望、苦涩与焦虑,塑造出的系列小人物形象令人唏嘘感叹。

社会影响  

编辑 小说是一个载体,小说中的人物是更重要的载体。人物除了有鲜明的、独特的个性,还必须自然而然地承载起一系列任务,这些任务起码包括历史、情感、思想、文化等。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千百万人的命运集中体现在一个身上,一个人的命运代表着千百万人的命运。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其中的代表性人物,身上必然有历史的烙印。我们看到,打在柳司令身上的历史烙印是清晰的、深刻的,甚至可以说她就是一部活的历史范本。从匪患频仍的战乱年代,到一九四二年的饿殍遍野;从新中国建立后的大跃进,到十年文化大革命;从分田到户,到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每一个历史阶段体现在柳司令身上都有精彩篇章。体现在柳司令身上的历史,同时也是她的心灵史。通过她的心灵史,我们看到了她突出的感恩情怀,以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

——著名作家刘庆帮评 《我的干娘柳司令》

作者在几篇小说里,借助小说虚构的技巧,将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和细节,推演到了极至的手法,颇使小说获得了一种大于生活的力量,增加了小说的内容浓度和思想强度,并赋予了小说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可读性。

——《莽原》杂志社主编李静宜 评柳岸小说

柳岸的中篇小说集《燃烧的木头人》共收录了她的八篇作品。这些作品尽管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但总体上说描写的都是当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我觉得,只要把握住“挤压”和“焦虑”这两个关键词,就把握住了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总体上说,柳岸的作品表现的都是社会环境、权力和欲望对人的挤压,以及人在这种挤压状态下的焦虑和挣扎。焦虑,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其实是一种时代病症。面对时代的急剧变化,几乎所有人都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处于或深或浅的焦虑状态中,并在不断的挣扎中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焦虑。柳岸能把握住这一点,我觉得是具有较普遍的时代意义的。

——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何弘 评《燃烧的木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