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班姓网 > 班氏名人 班氏名人

史学家班固传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班姓展区

班固,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人(今咸阳东北)。公元32年生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家庭。其祖父班稚,祖姑(为汉成帝)婕妤。祖父班稚少为黄门中常侍,方直自守,西汉哀帝时为广平相(《后汉书》记为广平太守)。父亲班彪,东汉以后世居扶风,学问渊博,与当时著名学者杨雄等为友,往来频繁,著名学者王充为其门生。西汉末年,先依隗嚣,作《王命论》力劝拥兵自重的隗嚣,支持光武帝刘秀的事业,隗嚣不听,遂改投河西窦融,为窦融从事,劝戒窦融投靠光武帝刘秀,后会合刘秀打败隗嚣,促成了东汉的统一。东汉时期,初为徐县县令,后任望都长。班固幼年即聪慧异常,九岁就能写文章、诵诗赋。十三岁,其父班彪的学生王充见他学识渊博,谈起汉朝的时政滔滔不绝,就扶其背对班彪说“此子必记汉事”。十六岁入太学读书,与当时的崔因、李育、傅毅、孔僖同学。遂“学无常师,不为章句,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各种典籍无不精通”。其性格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因此,当时的名士都很敬慕他。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其父班彪病逝于望都长任上,班固时年23岁,全家居丧回到家乡。建武三十一年(公元55年)在居丧期间,作《幽通赋》以明志。 

永平初年(公元59年)东平王刘苍因为是汉朝皇室的宗亲,以骠骑将军的身份助理国政,开东阁以招揽天下的英雄杰士。当时班固27岁,正在刘苍的幕府,就上书给刘苍。他首先赞美刘苍为当世的周公,说明国家的振兴的关键在于选拔人才,建议刘苍应像唐尧、唐汤识别和举荐皋陶、伊尹那样,令远近无偏,使隐居的人才得以任用,那么“将军就是和志养神,悠悠庙堂,”也当名显当世,影响深远。接着他又叙述了恒梁、晋冯、李育、郭基、王雍、殷肃等六人的事迹,说明他们都是当代杰出的人才,应当得到重用。最后,力劝刘苍记取卞和献宝被处刖刑,屈原尽忠自沉汨罗的历史教训,继续发射照射细微的光辉,发扬周公太阳偏西了还来不及吃饭的勤政精神,屈尊威武,不耻下问,使茫茫尘世之中在再也没有卞和、屈原那种遗恨。刘苍采纳了班固的建议,所举六人皆得到重用,李育还被《后汉书》列入《儒林传》。 

班固在居父丧期间,翻阅了父亲班彪的书稿,认为所续之史实不够详细,就潜心钻研,为完成父亲的未竟事业,开始写作。

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固31岁,被人告发,诬为私改国史,被捕入狱,书籍、书稿也全被抄没。其弟班超,怕他被屈打成招,难以自明,就赶到朝廷,上书明帝,得到召见。明帝听了班超的分辨又查看了书稿,没有看到对汉朝有不敬之处,反而觉得班固人才难得,就把班固召到校书部,封为蓝台令史,专门管理国家的史籍、典章。班固遂把母亲和班超、班昭等全家接入洛阳。其弟班超靠为官家抄书养活母亲。之后,班固又和前任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徒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了《世祖本纪》,受到明帝的赏识。 

永平六年(公元63年),班固32岁,又写成了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等列传、载记等二十八篇。明帝看了非常满意,把他提升为郎官,做典校秘书。又令他继续完成续写史书的事业。 

班固认为,汉朝继承了帝尧的运气,建立了帝王之业,传到六世时,史臣司马谈、司马迁追述皇家的功德私作本纪,将汉朝的历史编在百王之末,直于秦朝和项羽之侧。太初年后之事又不予载录。史实不全,处置不妥。因此,他潜心研究以往的史籍,收集资料,自永平年中到建初,凡二十多年,基本上写成了《汉书》这部历史巨著。《汉书》断代为史,首开中国断代史的先河。上自汉高祖记起、下至西汉平帝时期王莽被诛,共十二帝、二百三十年的历史。他按照条理行事,依靠并贯通五经,采用《春秋》形式,有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全书共一百篇。《汉书》在中国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四史”之一,它“文笔优美,工整凝炼,重视藻饰,崇尚典雅,叙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其中如《李广苏建传》、《张禹传》、《霍光传》、《王莽传》、《外戚传》等,都是公认的名篇。 

《李广苏建传》感情色彩较浓,感人至深,堪与《史记》的名篇媲美。其中描写苏武被流放牧羊的一节,写得可歌可泣,饱含深情,苏武持节不辍、大义凛然的节气扑面而来。 

其中还写了投降匈奴的李陵(李陵当初领兵5千敌匈奴8万骑兵,矢尽援绝的情况下,不得已投降匈奴,而汉武帝却将其家满门抄斩,定其为叛国罪,这样李陵再也无法像苏武那样归汉了)便以老友身份来看苏武,告诉苏武他的两个弟弟因为侍奉天子不周而相继自杀、其妻改嫁、其子女下落不明,想以此来说降苏武,但是苏武丝毫不为所动,说:“武夫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听来让人肃然起敬。当苏武“苦忍十九年”终可归汉时,李陵来为他送行,此节写得异常精彩。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今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一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绝。 

这一节尽管是用对照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苏武崇高的品格精神,但是也揭示出降将李陵的悲惨命运和投降匈奴后的复杂心情,人物描写鲜活真实,读来让人嗟叹不已。 

班固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文学家,也是一位在中国封建社会颇有影响的历史地理学家。《汉书》还开创了正史地理志的先例,开创了政区地理志的体例,开创了沿革地理之始,记录了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保存了宝贵的边疆地理资料,《汉书》一写成,便受到举国上下一致的重视。当时的学者、儒生争相诵读。 

永平七年(公元64年),班固33岁。自为郎官之后,逐渐得到皇上的亲近。当时朝廷在洛阳建造宫室、疏通城壕,而关中父老还是盼望迁都长安。班固效法司马相如、寿王、东方朔等人,用诗赋进行讽劝的先例,撰写了《西都赋》、《东都赋》(俗称“两都赋”)。《两都赋》为历代辞赋的名篇,辞藻华美,富有文采,“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历代学者争相诵读。后来,由于章帝爱好文章,他也更加受到宠幸。经常被召入宫廷侍读,有时一连几天几夜。皇帝出巡,班固常随侍左右,奉献他创作的赋颂。朝廷大事,班固也常奉命发表意见,与公卿大臣辩论。他先后参加对西域和匈奴政策的论议,实际上成为皇帝的侍从和顾问。 

永平十四年(公元72年),班固40岁。梁竦在显宗以后诏听还本郡,闭们自养,以经籍为乐著书数篇,名为《七序》,班固见之,称赞道:“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 

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班固41岁。奉诏和马严、杜抚等杂定《建武注记》。 

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班固43岁。与贾逵等撰写《神雀赋》,赋成,献于皇上。又奉命到云龙门答对《秦始皇本纪》所引《过秦论》之是非。班固以为自己有几代人的学识积累,而位不过郎官,有感于东方朔、杨雄的议论,就作了《答戏宾》献给皇上,建初三年,被提升为玄武司马。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班固44岁。明帝舅父车骑将军顺文侯马仲都,从明帝车驾过洛水浮桥,所骑马受惊,马仲都落水淹死。明帝令班固写一篇哀辞,班固在马上走了三十步,遂作成一篇《马仲都哀辞序》。获众人赞扬。 

建初元年(公元76年),班固45岁。章帝爱好文章,当时学者桓耽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称做《新论》,献给章帝,受到称赞,但是其中有《琴道》一篇未能写成。班固奉命续写成功。 

建初二年(公元77年),班固46岁。为第五伦撰写《荐谢夷吾表》。后谢夷吾被朝廷重用,并被《后汉书》列入名人立传记载。 

建初四年(公元79年),班固48岁。十一月,章帝应校书郎杨终之请,在洛阳北白虎观召集太常、大夫、博士、郎官、以及丁鸿、楼望、成封、桓郁、杨终、魏应、贾逵等诸儒讲论五经的异同,班固根据记录整理撰写了《白虎通德论》。成为汉代儒家的经典。 

建初八年(公元83年)班固52岁。北匈奴谴使贡献,要求和亲,章帝诏群臣问策,意见不一,班固以事实说明“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建议通使往来,被章帝采纳。 

元和元年(公元84年),章帝南巡,班固上《南巡赋》;次年章帝东巡,班固又上《东巡赋》,后来皇帝每次出巡,班固均有诗赋献上。 

元和三年(公元86年),班固上叔孙通《汉仪》十二篇,并建议章帝召诸儒说礼,共议得失,改而后行。后来曹褒椐班固整理的《汉仪》制定《汉礼》150篇。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班固57岁。班固因母丧辞官。作《典引篇》叙述汉德。 

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朝派大将军窦宪出征北匈奴。班固为中护军,参与谋议军事。大败匈奴于稽落山,匈奴被迫远逃,窦宪率军追至杭爱山,令班固刻石铭功,班固作《封燕然山铭》和《窦将军北征赋》而还。 

永元二年(公元90年),班固59岁。随大将军窦宪出屯凉州。北匈奴谴使来朝,欲修旧好。朝廷命班固行中郎将事,帅数百骑出居延塞迎之。到了私渠海,得到北匈奴被南匈奴击破王廷的消息,班固乃引军还。 

永元四年(公元92年)班固61岁。窦宪因外戚擅权,被夺去兵权,遭致暗算,被迫自杀,班固因受牵连而免官。由于他平时教子不严,诸子多不遵守法度,招惹是非。起初,洛阳令种竟出行,被班固的家人当街侮辱,因惧怕窦固的淫威而含怒未发。待到窦固垮台,便挟嫌报复,将班固罗织入狱。不久,便死于狱中,时年61岁。 

班固死后,葬于何处,史书未作记载。笔者分析,当时可能葬于当今孟津县张扬村,可能就在班超墓的左右。现在,陕西省扶风县东边十八里的白庙乡浪店坡,位于西安到宝鸡公路74—75公里处的路南,有班固墓。椐乾隆年间《凤翔府志》,嘉庆年间《扶风县志》记载,有石碑三通、石羊、石桌等。现在,只有陕西省人民政府,确立的文物保护碑一块,荒冢一座而已。这是否是汉帝为其平反后,班氏后人,把他迁葬于此,亦未可知。据说陕西省扶风县,在明清时,在城东飞凤山上建有三班祠、班马名区坊等以纪念班固等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