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花姓网 > 花氏宗祠 花氏宗祠

安徽省亳州花木兰祠堂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花姓展区
简要介绍:木兰祠位于亳州市城东南魏园村,祠南侧是木兰的出生地魏园,祠北侧是木兰墓(魏园孤堆),现为亳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兰辞官后回到家乡,事亲终身,死后葬于故里。木兰祠,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木兰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原亳州市政府投资在原址上兴建的,祠内有木兰墓和“木兰还乡”汉白玉石雕像,并立《汉孝烈将军花木兰记》石碑,供人们凭吊瞻仰,不仅再现了当年花木兰的飒爽英姿,且表现了故乡人民对这位巾帼英雄的无比怀念。汉文帝时,为抗击匈奴的入侵,大量扩军,按照当时的制度,木兰之父魏弧当应招,然而魏弧年已过四十,木兰的弟又小,加之木兰自幼习武,弓马娴熟,遂男扮女装,代父从军。在军队十二年,屡立战功,并因功而成为将军。平敌后,木兰谢拒皇上的封赏,辞官还乡,孝敬父母。自古为人忠孝难两全,木兰则做到了,所以木兰的行为得到了朝野上下的称赞,唐高宗感其品格,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历史背景:

人物生平

花木兰(412年-502年),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谯城区)东魏村人,名木兰。因当地习惯在女性的称谓前加一个“花”字,故里人称其为“花木兰”后人沿用改称谓至今。

木兰从军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历史争论:

争抢最激烈的亳州、河南虞城、湖北的黄陂、陕西的延安及河北的完县(现在的顺平县),他都进行了详尽的考察。考察中他发现,花木兰不仅不是传说中的人物,而且历史明确记载,她就是魏国亳城人。如皇帝御批的《大明一统志》就明确记载:木兰姓魏,亳州人。此外,《大清一统志》及《凤阳府志》、《颍州府志》均言:木兰姓魏、亳州人。另外,走访中发现,虞城的木兰祠是由娘娘庙改的,有关史料甚至还说明了更改的原因;黄陂则因为有个木兰树,于是就演变成后来的木兰山及木兰故里;延安则因为黄河边上有座万花山,所以也附会成木兰故里,都是八竿子打不到边的事。只有河北的完县,因为曾经是木兰从军多年的地方,那里不仅有木兰祠,而且当地还有人为木兰进贡上香的习俗。不过,从军地不能说就是木兰的故里,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里的《木兰辞》里明确记载:“木兰,亳人焉。”也就是说,木兰是亳州人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