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甘姓网 > 甘氏宗祠 甘氏宗祠

甘熙宅第友恭堂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甘姓展区

明朝末年,一支甘氏族人离开祖居地小丹阳甘村,进入城内,开始以务农,经营田产为生,至乾嘉之际,南京丝织业大盛,甘国栋(遴士)率子行商,经营“剪绒、江绸、贡缎、棉纱、布帛”,经过几十年、两代人的努力,家境逐渐殷实。入城以后,甘家先居东花园,东花园在苑家桥(今白鹭洲)。嘉庆初年,甘国栋在时称府西大街的南捕厅买下一块宅基地,开始营建房屋,嘉庆已末(1799年)正式迁居于此,并取堂名曰“友恭堂”。同年甘国栋去世,其长子甘福开始主持家政。他率弟遐年、延年、鹤年同心协力,勤俭砥砺,在嘉庆十七年前后,开始在南捕厅旧宅的基础上加以扩建,一举奠定了甘熙宅第的规模。
  “友恭堂”位于南捕厅15号,并是甘氏的堂号,也是整个宅第、家族的共同称谓。 “友恭”二字源于“三字经”。 “友恭”的意思是家族之中、兄弟之间应上友下恭,兄应爱其弟,弟则敬其兄,延及父子长幼之间同样如此,这样便能父慈子孝、兄弟和睦、从而产生家族凝聚力。 “友恭”的根本是儒家的“孝”,两百多年来,“友恭”精神被甘氏家族历代先祖奉为治家、处世的灵魂和准则。

  
   甘熙宅第友恭堂是主人进行重大活动的场所,内部构造最精巧,装饰最华贵,连厅内上端的梁架都进行了雕花工艺加工。整个大厅又高又正又宽敞,屋宇轩昂,充分显示了主人的财富、气势和地位。在大厅后面的过道左墙有两块保存完好的 “江宁甘氏友恭堂记”的碑石。“友恭堂”碑的发现,再次佐证了“友恭堂”的存在,以及甘氏家族世代以“友恭”为家训的历史。

   碑文成书于清嘉庆十七年(即1812年)冬月,由长洲人(今苏州)王芑孙撰写,金陵刘文奎镌刻而成。碑文字体遒劲工整,清晰可辩。全文五百余字,记载了甘国栋(字遴士)教子有方,作堂名曰“友恭”的用意:“惟友与恭,实为民彝,有或不克,泯乱随之;惟友与恭,实为庸行,由是而推,施于有政;惟此友恭,出于孝思,明发有怀,各敬尔仪;惟此孝思,施及百世,以引以翼,而昌而炽,丹杨之甘世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