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傅姓网 > 傅氏宗祠 傅氏宗祠

赤溪傅氏宗祠文化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傅姓展区
赤溪傅氏宗祠地处赤溪镇辖区内,坐东南朝西北,雁乐溪从村落间穿插而过。傅氏宗祠坐落在赤溪南阳,周围与民居相邻,前有四口井泉环列,四季水透底清澈,永不干涸,镇上村民主要以耕种为主,现有高新千亩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该村位于镇所在地,交通便捷,村中电力和通讯畅通,傅氏始祖恭二、宽七两公与公元明正德年间从福安大留村迁徙赤溪南阳。至今500多年。另家谱记载:(1)周宁七步迁徙到福安大留村,然后从福安大留再迁入赤溪官峰(现在官岭村),因地势险恶,无法生存,不久,又迁入赤溪广教墙围的地方。(2)一次,先民放牛,不幸下起大雪,我们的祖先,看见这一带没有积雪,为此,见到后门山,山势似如一头卧牛在哪里,后来我们的祖先就在牛的反刍的灵动点上建起傅氏宗祠。从此,傅氏家族的民居都在这周围以大门楼的模式建造民居,大门造型,空间艺术十分雄伟壮观。住宅平面布置,立体形式,内外空间组织对称建造。装饰方面,花纹雕刻、绘画、家具摆设等很讲究。最为突出的一点还是,古人因以牛拥有“五行”中土属性和水属性的神力。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五行中讲水能生木,所以牛的耕作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又讲土能克水,所以古人们在治水之后,常设置牛以镇水魔。值此,民居的屋顶上的两端翘角,大门上墙体的两端翘角,都是以牛角演绎栩栩如生,以示威严壮观。同时也体现了牛的个性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牛文化引领我们赤溪人凝成共同的价值观,演绎一条“开拓耕进,韧行天下”的腾飞轨迹,创造历史,实现辉煌。

  从清朝以来,古代科举贡生有:傅延涛、傅绍琪、傅绍永,清副贡(具体年代不详);秀才有:傅调梅,傅本章(未见史志记载);当代:傅则绍,博士后导师,教授;傅树春教授(已故);傅铭旺教授;傅武俊、郑莹(女) 博士后导师(两夫妻均在美国);硕士:傅永长;大学生100多个。

  谱称:吾族系兴化縣仙遊邏峰第三房偁公三子滋公裔孫希明公,南宋末年官居正将,與張漢英等守樊城,以禦元兵四年不解。希明公英勇善战,曾射中元将張宏範之肘,立下战功。终因宋祚衰微,城陷逃難,逃至福甯州(今闽东沿海诸县),娶妻生子,隐逸不出。至裔孫萬林公字宗一(居周甯縣七步)之次子恭二公(字文栋)攜胞弟寛七公于明正德元年(公元一五零五年)輾轉遷徒至甯德赤溪。而今子孫藩衍,多見于蕉城、周甯、福安、福鼎、霞浦、廈門、政和、建陽、浦城、邵武、福州、以及浙江太順、平陽,江蘇無錫,上海,北京,乃至寶島台灣各地。

  恭二、寛七兩公作爲赤溪傅氏開基始祖,筚路藍縷,披荊斬棘,由周甯縣七步駐足福安大留,再遷徒本縣官嶺、廣教牆圍,最後定居赤溪南陽,繁衍生息,至今五百多年,已有人丁四千余,爲蕉城望族。  

  傅氏宗祠:始建于公元1564年 ,三中全会后,由于年久失修,木架结构松散,经傅氏家族理事会研究,决定,于2000年重建,次年完工。

  祠坐向未变,围墙只是面上加粉刷而已。架构未变,梁枋纵横交错,斗拱、雀替、雕刻花纹略有简化,檐口为出三开间,宗祠上堂高挂着“祖德惟声”匾额,图片附件1;“流芳百世”匾额图片附件2;省第九届人大代表傅佛华赠“慎思笃行”匾额,图片附件3;祠堂下堂:蕉城现代知名书法家刘永顺举题“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存孙贤世泽长”;祠堂下堂:现任蕉城区政协副主席、蕉城知名书法家陈远举题“千百年祖宗如在,亿万世子孙同薦。”图片见附件4。这些牌匾,笔力苍劲、为现代民间书家之手迹。上堂东西墙壁上,分别彩绘有24孝图,构思新颖,朴实自然,整座整体和谐,溢彩流丹,金光闪烁,富丽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