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简介
范鸿仙墓位于中山陵园东蚂腰东坡处,原墓的规模很大,有牌坊、墓道、祭堂、碑亭等,抗战中被毁。抗战胜范鸿仙墓园利后,在原址重建。墓为长方形,墓前竖有一块约1.5米高的墓碑,上刻“范鸿仙将军之墓”七个鎏金大字。范鸿仙墓在十年动乱中被彻底毁坏。1972年10月21日,国务院指示江苏省人民政府着手修复范墓。同时,将范夫人、老同盟会员李贞如的遗骨由汤山坟头移来合葬。墓碑上刻“范鸿仙先生之墓”七个大字。
今日的墓园远远不如昔日之规模,仅在东蚂腰口,还有一块当年建墓用的花岗石,长约1.5米,宽约0.7米,厚约0.2米,尚未完全成形石料;墓道的弹石路面,依稀尚存,由墓道至20米处,遗有一当年建造的牌坊的旧础。范鸿仙墓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墓主简介
范鸿仙,名启光,字鸿仙,188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08年春,范鸿仙离家赴上海投身革命运动,并加入同盟会,与章炳麟、宋教仁、陈其美、于右任等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范任主笔,他以“孤鸿”为笔名,经常撰文鼓吹革命,提倡共和,揭露清王朝的黑暗腐败,被中外反动派视为眼中钉。孙中山发动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时,范鸿仙亲自到芜湖,发兵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流亡日本。1914年,他受孙中山之命.由日本返回上海发动反袁军事斗争。袁世凯悬赏10万银元,捉拿范鸿仙。9月20日清晨,范鸿仙在戈登路起草军书时,被袁世凯派遣的匪徒杀害,终年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