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窦姓网 > 窦氏宗祠 窦氏宗祠

河北省窦青墓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窦姓展区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氏青山”

    

     河北省武邑县城东约十四公里,有一个大土冢,史称“窦氏青山”,当地人惯称“青山冢”。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皇帝汉文帝的皇后窦猗房的父亲窦青的坟墓,

清康熙三十三年和清同治十一年《武邑县志》均以“古迹”入卷,称“窦父冢”,因窦青被汉室追封为安成侯,故又称“安成侯墓”。

    

     “窦氏青山”1982年9月29日被确定为河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冢前竖有玉石碑和水泥标牌,分别刻“窦氏青山墓”五个大字。

    

     说起“窦氏青山”,还得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观津城开始。两千多年前的观津城,曾是齐晋两国军队殊死血战的地方,后来乐毅被封于此。到了西汉初年,观津出了一位惊日月、动天地、芳泽千秋、名耀古今的巾帼典范,她就是经历西汉四朝、辅佐过三代帝王的窦太后窦猗房。

    

     窦猗房自幼出身贫寒,成为代王妃及至成为皇后,都能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简衣节食、克勤克俭、为后宫做出表率。汉文帝被誉为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君,自奉节俭、增辉史书,与皇后窦猗房的影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传说窦猗房被汉文帝立为皇后以后,为追思早年在故乡观津钓鱼坠渊而逝的父亲,在其父坠渊之处建一座大坟。窦皇后说:“坟墓一定要修得高大,我在长安能望得见,望见了坟墓就是看到了我的父母。”

    

     观津距长安迢迢数千里,要把墓修多高,才能在长安看得到啊!于是皇帝先后派遣三位使臣,召集两万余人修墓,历时三年,耗费金银无数,大墓高度从几十丈增加到百余丈,在墓顶可望见长安城。

    

     窦皇后闻听墓已建好,即刻登楼东望,只见东方云层间隙有大墓矗立,且墓顶有庙宇亭台。

     因此,就有了现在的“窦氏青山”。

    

     武邑县的“窦氏青山”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窦氏青山脚下人山人海,热闹非常,传统的三月三庙会吸引了很多群众赶到这里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据了解,三月三庙会在当地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三月三这天,是窦氏青山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各地的村民和游客都纷纷赶来逛庙会、听传说,非常热闹。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扭秧歌、唱戏等娱乐健身项目也加入其中,充分展现了当代农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勤劳致富的信心。

    

     庙会不仅有充裕的文化大餐,更有丰富的精神食粮,县科技、卫生、文化等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到庙会现场为农民们答疑解惑,把庙会变成传播知识的讲堂。

    

     据悉,每年的青山庙会都会吸引群众三万余人次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