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郁姓网 > 郁氏宗祠 郁氏宗祠

郁氏宗祠成军部 家族祖迹耀红辉

时间:2022-8-15 来源:家谱馆郁姓展区

雄伟巍峨的大别山,她是一座革命的山,红色的山,英雄的山。在长达二十八年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军民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大别山英雄的儿女们,前仆后继用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悲壮的故事。这里山山埋忠骨,岭岭铸英魂。坐落在大别山南麓的英山县陶家河,在革命的史册中也增添了辉煌的一页,郁氏先辈铁肩担道义,无畏铸忠诚,至今被人们传颂,郁氏宗祠成军部被载入了史册。

1.jpg

一九三四年七月,国民党发动对皖西北的“围剿”。八月,第二次组建的红二十五军,在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的率领下取得长岭岗大捷之后,战略目标指向皖西北。在进攻英山县城时,因时机不成熟,转道杨柳湾,休整三天后,九月四日,红二十五军夜袭安徽太湖县城,取得歼敌八十余人,缴获大批军事物资的战果。

九月十六日,全军转移至陶家河,七十四师沿牛背脊骨东侧英山,太湖边界向南至蕲春一线布防。军部,七十五师驻扎在陶家河。军部设在郁氏宗祠。当时以郁公贤聘(字述尧)为首的郁氏先辈,在红军驻进之时整理房屋,打扫庭院,办好桌凳,为军部布置好办公场所。郁氏先辈并帮助红军筹粮筹款,在红军组织下分田分地,镇压罪大恶极的地主,恶霸,反动武装分子。在驻扎期间还有一段笑话,当时贤聘公长着一脸络须,常常抱着徐海东和田得斋之女徐文英,亲她的小脸蛋,亲着,亲着被络须刺痛的小文英喊着:“妈妈快来,您来试试,伯伯的胡须好硬”。

2.jpg

我们的郁氏先祖在食物及其匮乏的情况下,为筹备军粮毅然勒紧裤腰带,慷慨捐粮。但红军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捐款、捐粮都有吴焕先政委一一打上欠条。并承诺,待全国解放后,凭此欠条到当地政府换起粮食。秋后,郁公贤楷(字世钟)在家翻晒稻谷,一军官模样的人,三十岁左右,背一公文包,带着几位士兵,来到跟前亲切地喊道“老乡”晒稻子呀!今年收成怎样,郁公贤楷道:“在这豺狼当道的年代哪有好收成”。来人自我介绍,我是红二十五军的吴焕先。是为咱们穷苦百姓打天下的人民子弟兵。“如要过上好日子,必须推翻这黑暗的旧社会,天下穷苦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郁公贤楷搬来凳子一起坐下,吴焕先政委很是健谈,当谈到红军生活时吴政委欲言又止。郁公贤楷此刻心里明白红军所面临的生活困难。没等吴政委开口,站起来说道:您们为穷苦百姓打天下,出生入死,忍饥挨饿。虽然我们生活贫困,愿无赏捐粮三担。吴政委高兴地拉着郁公贤楷的手,老乡太谢谢您了。当即拿出纸笔写下欠条,郁公贤楷执意不要,吴政委说:这是我军纪律,无奈郁公贤楷收下欠条。当时在白色恐怖下,郁公贤楷把欠条放在墙壁的缝隙中用黄泥糊上。自此郁公贤楷也没放在心上。直到解放后的一九五三年当地政府号召,但凡红军当年借钱、借粮、有欠条的一律由政府归还,郁公贤楷才从墙壁中取出发黄的欠条,兑换稻谷三百斤。

十月下旬,国民党调动两个师的兵力,对驻扎在陶家河的红二十五军发动“追剿”。红二十五军凭借牛背脊骨天然屏障。激战三天三夜,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消灭敌军数百人。在激战期间,我郁氏先祖在贤聘公的组织下,冒着敌人的炮火和敌机的轰炸与扫射,帮助红军挖战壕,为红军送水、送饭、搬运弹药、运伤员、掩埋烈士遗体,为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保存实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jpg

十一月一日激战三天三夜的红二十五军,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在夜色掩护下撤出阵地,突出重围。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在陶家河郁氏宗祠集结,整编为四个团,组建“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踏上了万里征途,一路过关斩将,率先到达陕北。此次红二十五军军部在陶家河郁氏宗祠驻扎长达四十八天。因此郁氏宗祠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北上长征的红色地标。

在红二十五军撤退之后,囯民党派军队大肆追捕帮助过红二十五军的相关人员。当时被国民党抓壮丁掳走的郁公逢九,在得到情报之后连夜从安徽霍山赶回报信,郁氏族人得到报信之后,分散隐藏才幸免于难。国民党军队见抓不着人就放火焚烧郁家祠堂,幸亏乡亲们赶来扑灭了大火,宗祠左厢房被烧毁;但郁公逢九被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军队抓获,在押往英山县城途中惨遭杀害。

4.jpg

解放后,郁家祠堂被湖北省政府定为湖北省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6年由省政府拨款重新修复郁家祠堂。近期湖北省人民政府拨款二点五八亿元,打造以郁氏宗祠为中心的红色教育基地。追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和郁氏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进,把先辈们的爱党爱国的精神发扬光大,让郁氏先辈铁肩担道义、无畏铸忠诚的高尚品德传承千秋万代!

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