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诸姓网 > 诸氏宗祠 诸氏宗祠

南京市村级最大的古祠诸氏宗祠修缮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诸姓展区
上周日,南京市村级最大的古祠,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溧水县和凤镇诸氏宗祠,举行了隆重又热闹的第三进祠屋修缮“复旧”竣工典礼。鞭炮声、喇叭声、碰杯声响成一片,典礼上,诸家的子孙们叙述着诸氏家族与诸氏宗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诸家建村已有676年

  越国冠裳世泽,中山文献人家。濒临石臼湖畔,东、北两面环水的溧水县和凤镇诸家村建村有多少年了?带着这个问号,记者拜访了诸家村70多岁高龄的“老先生”——原诸家小学校长诸长卿。说明来意,老先生捧出一大套《中山诸氏宗谱》,虽然纸张已显发黄,而宣纸墨字清楚记载着,1333年间,距今676年,诸氏老祖宗寿十公兄弟三人,究竟从何地迁居而来无从考证,只有“凤栖山湖畔”字样,老大寿十公定居湖头诸家,老二定居竹园诸家,老三定居丁村诸家。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诸氏成了湖滨人家最旺的家族。在《中山诸氏宗谱》中,有诸氏文官人名的记载,不见一个武官。也许是祖传基因,诸氏后代不爱“武装”爱“文装”。解放以来,诸家村的读书人,都有爱好书法的特点,从小学生到中学生,都能挥笔写一手好毛笔字,现今的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诸培弘,就是诸家村人。诸氏家族的后代更爱读书,国家恢复高考的前五年,诸家村陆续走出30位大学生,成为了当时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诸氏宗祠建于400年前

  翻开《中山诸氏宗谱》,对诸氏宗祠只有建于明末清初的文字,何年何月没有完整的记载。据村里89岁的老人诸长玉介绍,诸氏宗祠一次性规划分两期开工建设,第一进和第三进同时开工,第二进延后基建。诸氏宗祠三进三间,粉墙青瓦,建筑面积638平方米,带有徽派风格的马头墙,其中一进月梁上饰有花鸟纹样,额头、门楣和雀替上均刻有彩绘花纹,其二层戏台的窗和栏杆饰有冰裂纹及夔纹式样。二进大梁和轩上饰有葵花纹,斗拱刻饰精美,其石质柱础上均有雕刻花纹。二进与三进之间的厢房檐下的砖上饰有彩画。诸氏宗祠是村民们聚会、议事、观戏的主要场所。

  一个宗祠,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历史。诸氏宗祠也有过血光之灾。咸丰年间,有一天,30多名太平军冲进诸氏宗祠,威逼诸氏长老寻找30位姑娘“陪乐”。诸氏长老走出祠堂反锁大门,召集几百号村民扛来钉耙、铁钗,将入祠士卒打死。撕打之中,一位太平军仓惶逃离,从军营调来大批士卒。诸家村民老老小小跳入湖面芦草中避难,霎时一场大台风引发的滔天巨浪,将水中村民推上河岸,百余名村民被活活砍死,逃生者仅有三十余人。祠堂二进也被太平军一把火烧为恢烬,直到72年前才重建。1937年,日本鬼子入侵中国,邻村张家的房屋被鬼子一夜烧光。时隔不久,日本鬼子进入诸氏宗祠,诸氏长老为保宗祠安宁,一边安排村民送水,一边发动百余手持铁钗的村民护祠,日本鬼子见势不妙,又看到诸家村两面环水没有退路,所以休息片刻后走出了诸氏宗祠。那么,文化大革命期间毁庙堂、拆祠堂盛行,诸氏宗祠为什么能得以保存?说法有三,其一,诸氏宗祠成了当时诸家村改名为曙光大队的大队部,宗祠南面墙体上画有毛主席画像,宗祠二进墙体和正中木板上写有毛主席语录,现已被专家称为“红色文物”,造反派不敢拆;其二:有一位在南京教书的诸家人,向国务院写了一封人民来信,得到了保护诸氏宗祠的批复;其三:当时的村老书记诸培顺,宁可“靠边”下台,也坚决不同意拆宗祠盖粮站。无论以哪种说法为准,他们都是保护诸氏宗祠的有功之人,诸氏后代不会忘记他们……

  诸氏600余人同吃家族饭

  风雨沧桑,诸氏宗祠后三进遭受白蚁侵害,木梁、木柱腐烂,墙体被掏空面临倒塌。于是,2004年村民捐资进行了救急性抢修,而抢修中改变了宗祠的“原样”。2006年,在溧水县文化局、博物馆及和凤镇政府的推荐下,诸氏宗祠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拨出专款,请来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家,按“原样”对宗祠进行修缮设计,启动了诸氏宗祠后三进“复旧”建设。

  同一个祖宗,同一个祠堂,我们都是一家人。诸家村300多家农户1300余人,户户出资,家家出工。外出创业的诸定振捐款4万元,诸定国捐款1.2万元,诸金才捐款6800元,诸培桐捐款2200元,确保诸氏宗祠后三进修缮工程早日竣工。当天,在竣工庆典上,来自杭州、安徽、高淳、溧水白马等地的诸氏后代600余人,相聚在诸氏宗祠同吃家族饭,共饮同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