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甄姓网 > 甄氏宗祠 甄氏宗祠

甄完墓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甄姓展区

甄完墓,明代乡贤墓葬,位于新昌县镜岭镇岩泉村外苍骊山坳。墓依山北向,系双穴石椁墓,石椁长2.20米,每穴宽0.70米,高0.80米。墓面石上镌“方伯甄公之墓”。墓前、两翼有望柱、栏板围护。墓道、坟坛、封土堆保存完整。1993年文物部门对墓地曾作整修。

甄完祠,清代建筑,位于镜岭镇岩泉村口。坐北朝南,正厅面阔三间。祠内新置雕像匾额楹联,开辟陈列展馆,展示新昌地域廉政文化。

甄完(1392~1465),字克修,号复庵,彩烟岩泉村(今属镜岭镇)人。家境贫寒,自幼聪明好学,为萧山魏骥所器重。明永乐六年(1408)中举,十年中进士。洪熙时(1425)纂修太宗(即明成祖)实录。宣德元年(1426)任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审理朱高煦判案,秉公处理,严正处事,考绩称“最”。后调任广西布政使司参议,革除明宗室靖江王定下的弊例。景泰元年(1450)升湖广布政使司右参议,后二年任河南左布政使,佐徐有贞治理黄河有功。从政四十余年,刚正不阿、体恤民情、一尘不染。清官之誉,口碑沿传至今。其高风亮节,为后人楷模。

据传说,辞官后甄完回新昌原籍居住,明朝景泰皇帝亲笔御书“清官第一”匾额,差人送达新昌,而甄完此时住在茅屋中与年迈的父母相依为命。景帝感动,命人给甄完留下朝服、朝板和朝靴,特许甄完“本职冠带回原籍致仕”,以彰其德。近年,族人仿制的“清官第一”匾额现悬挂在甄完祠厅堂正中的横梁上,墨底金字,至今熠熠生辉。

清官第一千秋颂,布政美名万代传。新昌新编调腔《甄清官》据其事迹改编排演,进京赴港演出,获得很大成功。新昌依托现有的墓园、祠堂等遗址,系统规划、精心设计,建成甄完故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弘扬其廉政清风。

1980年,甄完墓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甄完祠列入其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