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詹姓网 > 詹氏宗祠 詹氏宗祠

深沪詹氏宗祠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詹姓展区
深沪詹氏宗祠

时间:2011-12-9 22:05:37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詹氏网  查看:529  评论:8

  

  据《姓苑》载,詹氏得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庶子于詹(一说封地詹墟在今江两省乐安县)。子孙以国为姓。詹氏世佐周朝为大夫,幽王时有詹文侯为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玩物丧志,知国将丧亡,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洁身自退,避免灭国的灾殃。詹氏以文侯为得姓始祖。又据《路史》所载,古代负责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其后有以官职命姓者。而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水族、台湾高山族也有姓詹的。

  春秋时期,詹氏分布于晋(今山西省)、虢(今河南郑州西北)、郑(今河南新郑一带)。西汉时大多繁衍于古渤海郡(今河北沧州)、河间郡(今河北献县)一带。故詹氏以“河间”、“渤海” 为郡望。后来渐向南方发展,广泛分布于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福建、广西、海南、台湾等省,现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 %,居百家姓排行152位。其中以湖南、台湾、四川等省为多,三地詹氏约占全国詹姓人口50%。

  早在西晋末年,詹氏就已进入闽地。詹氏先人有《衣冠南渡诗》可证:“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国势多危厄,家人苦播迁;南来频洒泪,渴骥每思泉。”而闽南、台湾詹氏则多以后周显德年间从河南光州固始迁闽、任清溪(今安溪县)县令的詹敦仁为始祖.

  詹敦仁,字君泽。后周显德初由光州固始迁闽,隐于仙游植德山下。曾上书闽王王昶,劝其入贡于后周。昶命参决军事,敦仁固辞不就。后留从效任漳泉节度使,仁人爱物,颇得民心。改小溪场置清溪县时,詹敦仁应聘出任县令。詹氏“政尚德惠”,率民垦荒造田,植松种杉,使各安居乐业。有诗日:“一片青山值万钱,牧童笑指有牛眠。我来多种松杉木,绿荫苍苍不记年。”又推荐王直道以自代,卜筑佛耳山,建清隐堂居住。有《清隐堂诗》: “一间茅屋宽容膝,半亩蔬园剩供厨;静把旧书重点读,旅沽美酒养疏愚。”人称“清隐先生”。后人以其遗书有崇待笃信之语,名其里为崇信。邑人立庙祀之。宋咸淳中敕封“靖惠侯”,赐庙日 “灵惠”。

  詹敦仁有二子:詹玢、詹(左王右非)。詹(左王右非)隐居安溪凤山,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曾荐于朝,固辞不出。号“凤山山人”。曾写“心随倦鸟甘栖宿,目送征鸿远奋飞”诗句。后人书为祠堂联对。詹王}}亦于宋代封为“靖贞侯”,陪祀于灵惠庙。

  詹氏一族在安溪衍为大姓,尤以明代科第累累,名人辈出。如:

  詹靖,字邦宁。景泰中知广昌县,法治豪绅,一境肃然。尝日:“居家如是,居官如是。若为富贵谋,非所学矣。”升开州同知。

  詹源,字士洁,詹靖孙。举进士,授户部主事,改监察御史。时刘瑾用事,凡拜官者非赂瑾不可,詹源遂辞官而归。后转贵州按察佥事,执贪官置之法,与御史相忤而罢职。尝预作墓志,自谓:“不能纡辔违己干谒竞势;不能是非两可以取好人之名;不能足恭无礼以要上下之誉;不能厚貌深情以假道学之模。刚直而不能容人过,高负而不能受人犯。”

  詹仰庇,字汝钦,詹源子。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初为南海令,擢监察御史,隆庆二年(1568),穆宗下令户部购求宝石珍珠诸物,詹仰庇上疏,斥其“购一宝石,坐费万金,何贵视珠玉而贱土地人民?”次年,内官监制烟火进奉,延烧内房,詹仰庇又上疏:“人主损德之大,莫过于逸欲。”又因内监盗冒租税,其费不赀,疏日:“人君奢俭,四方系安危;朝廷嗜好,左右为趋向。”隆庆皇帝大怒,责仰庇“悖逆狂妄,屡次不悛”。命锦衣卫逮至午门,杖一百.革职为民。以此直声振天下。万历时起用,官至左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

  现在尚有部分300年前的古厝完好地保存着。残缺的《沪江詹氏家谱》留下不少当时族人往台湾、往菲律宾谋生的记录。如:

  十八世“孟区(1833—1876),号诚斋,娶穆氏。公葬台南府。子一:侯径。”“孟望(1840—1882),号孟怅,殁在台湾。”“孟奠 (1846—1881),号孟楹。殁在台湾。”“孟歪,往台。”“孟饱,往台。”十九世“侯报(1801—1838)……公往氓溺海殁。”“侯运 (1814—1838),赴氓溺水殁。”“侯饭,妣陈氏;继妣林氏乌美,台湾女。”…… 清乾隆三十年(1765),任监察御史的广东饶平人詹肯构来深沪探访族亲,书《深沪即事五言排》一首于璧山石壁:“振策上高阜,大荒人望无。波随天宇合,云傍日华敷。万井栖山脚,千艘渡海隅。渔商多乐事,耕凿乏良图。蛋户锹螯蛤,村童拾草芜。沙飞常作岸,潮落即成途。伯乐车谁顾,袁安颓转癯。长风来万里,昼夜一同呼。”诗中对深沪一地的风土人情作了真切的描述,作者对于当时深沪与台湾对渡商船之多,人民以渔商为业留下深刻的印象。

  深沪对台的航运商贸活动维持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即日本霸占台湾之后终于停顿,詹氏迁台湾的族人也与故里失去了联系。抗日战争胜利后,深沪商船继续往来于海峡两岸。现年70多岁的詹献铿老人就曾作为后山陈氏的船员,运烟、酒、面线、大豆等大陆土产往台湾安平港,换来白糖、水果等台湾特产。那时就听说台湾詹氏有十数万人,但是没有联系上。

  据有关统计资料,詹氏在台湾现约有12万人以上,位居台湾百家姓33位,是台湾一个大姓。较多分布在彰化县、台北县、台北市、苗栗县、台中县。乡镇市区则以苗栗县卓兰、彰化县永靖、台中县东势、台北市松山区、桃园县中坜等地较多。在台湾基隆建有灵惠庙,祀奉詹敦仁神位,也作为家族聚会的场所。近年台湾詹氏不时有组织往大陆认根寻祖的,只是深沪詹氏至今尚未联系上早年迁台的族亲。

  深沪詹姓自九世起编有讳行、字行,与安溪詹氏字行不同。字行为:“君尧舜禹汤,文武周孑L孟,侯廷维献瑞,德迈麟书长”。后又续编:“经中存信义,泽恩志永正”。清代渡台的正是孔、孟、侯、廷、维几个字辈,可以作为寻根认祖的线索。

  深沪詹氏于1996年集资翻建清代建造的宗祠,成为一座美轮美奂的祠堂。

  祠堂依旧址,坐落于狮峰山脚,面朝深沪湾。祠为五开间前带两庑的硬山式顶建筑。门前有石埕、围墙。墙体悉用石构,面墙全用雕花石件拼筑~墙身嵌诗碑及“麻姑献寿”、“木兰从军”等人物影雕;裙堵浮雕麒麟、狮子和龙;水车堵透雕一系列戏曲人物。大门楣青石匾刻“詹氏宗祠”,门楹镌刻“敬尊巨典传芳谱牒悖祖训;端相崇祠世衍后昆建殊勋。”是以其开基祖敬端为题的冠头联。两侧柱也镌刻联文:“佛耳源流远;沪江世泽长。” 大门顶筑有门亭,与祠堂屋顶一样铺红色琉璃瓦,燕尾翘脊,装缀着色彩艳丽的剪瓷龙凤。门前五级台阶,阶下立一对青石狮子。大门内匾书“清隐传芳”。两庑墙壁嵌建祠捐资人影雕像,其中有旅菲律宾族人詹侯宗者,是深沪詹氏辈分最高的老人,个人捐资达23万元,几乎占建祠基金的一半。自天井登三级台阶就是大厅,厅深四间,石柱悉镌联对,木作皆油漆彩画。厅中有一根雕刻“双凤朝牡丹”的横梁和几件雕刻耕读人物的雀替,作工不凡,是300年前留下的祠堂旧物。厅壁刻着鎏金大字“忠、孝、廉、节”和《敦仁公祖训》:“敦暮启良谟,和谦希忍性;台衡范礼光,鼎甲赓诗咏。一贯继光承,千秋锡永盛;时方出仕明,儒术可谋身……”以及《台湾学传公祖训》:“宗孔文大一,志道衍永春;时来名其显,昭德益前勋,皇朝滋雨露,贤路裕经纶,奕祀遵庭训,天申福自均……”这些“祖训”也被作詹氏的字行,如深沪九世“君”字辈,便对应《敦仁公祖训》即安溪詹氏字行廿一世 “一”字辈。

  大厅神龛前挂着“父子封侯”横匾,指的是詹敦仁、詹王(左王右非)父子。义有一方士“进士”匾额,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为深沪人(台湾嘉义籍)进士黄登瀛所立的。原来詹氏十二世怀庭生有二子,次子耀祖继承其姑母于黄家,续深沪黄氏一支血脉。人称 “黄皮詹骨”。进十黄登瀛及清末民初闽南有名的富商黄秀娘皆出于此派。时至今日,深沪詹、黄二姓仍往来亲密.如同一家。

来源:晋台宗祠及其姓氏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