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赵姓网 > 赵氏宗祠 赵氏宗祠

济源市承留镇赵四公墓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赵姓展区
济源市承留镇赵四公墓  

中华赵氏网 2013年10月31日 赵宗新

                    

    赵四公坟位于济源市承留镇小寨村老坟沟,2006年定为济源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赵四公,承留赵姓的始祖。原籍山西凤台县贺家坡村。于明洪武7年移居济源虎岭。赵四公有赵刚、赵雷二子。赵刚定居承留,赵雷定居梨林。其后裔分布在济源市承留、梨林、小寨、枣林、栲栳、涧南庄、张村、泥河头南官庄、裴成、南荣、冢上、西湖、赵庄、薛庄、逢石薛庄、苗店、西水屯、莲东、原昌、克井、东郭路、岭头、原沟、武村、红土沟、、南石、北石、下冶逢石、北吴,王屋七里桥、大店,河南省的温县、孟州、沁阳、孟津、新安、驻马店及福建、台湾、美国、加拿大等。自赵四公始,到目前至,族谱续至23世。

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位于济源市西南8公里处,西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王屋山,南望国家重点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东临焦枝铁路,北依豫晋公路,全镇区域面积19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502亩,全镇共有49个行政村,282个村民组,总人口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大约47979人。

承留镇交通便利。焦枝铁路、531铁路专用线、豫晋公路、市西环路纵横交叉,镇、村两级公路四通八达。

历史沿革

经考古考证: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漫长的岁月、悠久的历史给承留镇不仅留下了如麻姑庙、商山寺、灵都庙、赵家坟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址,同时也留下了如商山四皓、麻姑成仙、虎岭面叶、刘秀插枝等许多引人向往的历史传说。时至今日,承留镇现辖48个行政村、282个村民组、总人口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979人),形成赵、孔、成、周等几大姓氏文化,民俗为鲜明的北方传统而又独具特色。

自然资源

承留镇山水相间、风光别有一番特色。境内南山、西山、玉阳山(均为王屋山余脉)等大山环立、起伏不定,山中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洁净;虎岭河、商河、大沟河、五指河等五承留镇

承留镇

条河流由西向东横贯全境,人工天河-"愚公渠"沿西山、南岭环包全镇,更有水域面积达1000余亩、璀璨夺目的曲阳湖如明珠般镶嵌在承留镇中心区域。高山、河流、天渠、湖区交相辉映,不仅十足体现了承留自然风光的大气,更为承留增添了无限灵气。

经多年的地质普查与勘探,现已查明承留镇主要有煤、银、磷、铝矾土、耐火土、云英石、石灰石等20多种,藏量丰富,易于开采;由于山林教多,承留镇植被十分丰富,有各种植物1700余种。其中,主要树种有:刺槐、泡桐、栗、榆、杨、椿、楝、山楂、苹果、李子、柿子、核桃、桃、枣等30余种;与此同时,承留山区中药材资源也比较丰富,除野生品种:防风、连翘、金银花、枸杞子、冬凌草、何首乌等30余种外,人工种植有:党参、川贝、山芋肉、藏红花等10多种;茂密的森林为动物的栖息繁育生长也提供了天然场所。全镇有各种动物600余种,其中有20余种列入国家动物保护行列。

社会经济

近些年以来,承留镇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一方面大力支持自主创业、另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铅锌加工、机械加工、防爆电器、建筑材料、农产品加工为基本框架、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境内现有中原特钢等大型军工企业和豫港焦化、金马焦化等多家济源市重点企业,拥有以金利铅业集团为首的镇辖企业180余家,2011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地方财政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700元。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镇"、"省十佳名镇"、"市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综合实力连续9年进入河南省百强乡镇,排名第11位。承留镇小区

承留镇小区

与此同时,承留镇科教文卫事业同步发展,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农村合作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等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绩。

地理气候

承留镇地处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和季风的影响,承留镇光、热、水时空差异较大,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全镇年干均气温:平原区在14℃左右,浅山丘陵区13℃-14℃左右,南、北、西部山区在10℃左右。

交通运输

承留镇距离济源市区12公里路程,距离济源市环城公路5公里路程。 承留镇

承留镇

公路运输上:对外,通过济源市环城公路,由207国道可北抵山西省晋城市,南接郑洛、济焦高速公路及310国道,可由新济公路东结107国道,西达山西省垣曲市(济晋和济运高速公路等正在建设中)。对内,济邵公路、黄河路横穿全境,各村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乡村道路为基础,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内部公路网络;

铁路运输上:境内有531铁路专用线,焦枝铁路等南北横穿而过,侯月铁路在济源境内与焦枝铁路接轨,形成南北、东西两大铁路干线的"丁"字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