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恰恰相反,我们的祖先,元末明初,是从一个叫“瓦屑坝”的地方,走鄱阳湖入长江,最后移民到安庆的。瓦屑坝往前,家谱缺失记载。也就是说,当时的饶州府,或鄱阳(现波阳,府治),或馀干,或乐平,或浮梁(元浮梁州,洪武初降为县。今景德镇),或德兴,或安仁,或万年,都有可能是我们祖先的栖居地。
因此我说,对于安庆人,瑶里之行,更大程度上,是寻根之旅。
张氏宗祠本不在旅游行程中,因为我这句话,华总特意吩咐导游做了安排。
张氏宗祠在梅岭村。
传说朱元璋兵陈友谅于鄱阳湖,取道赣北逃离,在梅岭短暂休整时,曾得到百姓照顾。张氏宗祠始建于唐末,元末焚于战火,后明太祖朱元璋恩准超标重建,所以张氏宗祠有“江南第一祠”之誉。
对于我和夫人,同行中其他张姓者,迈进张氏宗祠的心情,有敬畏,有虔诚,更有回老家和温暖和亲切。
不敢断定张氏宗祠就是我们这一支张姓“瓦屑坝”往上的前枝,至少我们的“张”,与张氏宗祠的“张”,是江西饶州府的“张”。再往上溯800年,肯定是同属一脉。
明嘉靖《张氏统宗世谱》(张宪、张阳辉主修)中,汉留侯张良为一世祖,上溯张氏开宗立姓之始祖张挥,下迄明中叶播迁各地之衍派117支。其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南直隶。其中江西44支,南直隶52支。而江西又集中于饶州府,计有43支;南直隶又集中于徽州府,计有40支。安庆张姓移民,源于饶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张氏宗祠三堂两天井,占地1999平方米。中进为崇本堂,上悬有“中军司马”、“御史中丞”、“广州刺史”等金匾,可见明之前,张姓在当地就是名门望族。
可惜无法翻阅家谱,不清楚上面有没有相关移民的记录。
环张氏宗祠而生的巨大樟树,号称千年。抬眼看,高不见顶,最粗的一棵,要6人方能相抱。“樟”、“张”同音,这是不是也在暗喻张姓家族的风光与壮大?
张氏宗祠面对火焰山,水克火,因而环祠修有月形水塘。白墙高耸,黛瓦相缀,绿荫拥掩,青水映衬,气势恢宏的张氏宗祠,反过来更显现出一种淡定,一种博大。
瑶里之行,寻根之行。在张氏宗祠,我们得到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