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张姓网 > 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

宗祠陵园-元坑张氏宗祠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张姓展区
张氏宗祠为一座典型的府第式清代客家祠堂,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由石牌坊门楼、前厅、中厅、后厅、厢房、厨房等组成,前有宇坪,后有花园,形成组合庭院。占地面积616平方米,高度6.4米,宽度12米,长度22.6米,共计71根梁柱落地,中厅四大楠木伞骨结构,上下日照厅堂,中间过小天井,四面风火围墙。

  厅堂为单檐硬山式,椽上铺望砖,地面铺设长形石条和方砖,抬梁穿斗混合构架,大梁、主柱梁雕饰花卉、卷草等,正脊两端为鳌鱼一对。中厅神龛的正面雕饰双夔和花瓶、卷草等图案。前厅屏柱装有透草博古雕屏4扇。大门尤为堂皇,独具特色,石牌坊和门楼连为一体,单檐悬山式,以栌斗承托,其四周镶边上方和左右的中间有数只龙头雕饰。大门额上镌刻“张氏宗祠”四个大字,两边有“天官赐福”的人物图案浮雕,下方以双龙、双狮戏珠雕饰,门柱镌刻“十策乔门挥鼎鼐,五龙新庙裕簪缨”行书对联。张氏恪守的庭训“子不忘孝、少不忘悌、贵不忘贱、富不忘贫”让笔者顿感馨香、过目难忘。

  自唐翥公文祥入闽以来,张氏族始蕃衍,源远流长,分居全国各地,布至海内外。张家在唐朝有受皇恩御封“百忍堂”,御赐“百忍”美称,唐张公艺九世同居,由于他在百口同餐的大家庭生活,能互相容忍、恪守,礼仰先,爱敬洽。赐联曰:百忍家声远,清河世泽长。清代雍正年间,皇帝赐给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张廷玉一副御赐春联:天恩春浩荡,文治福光华。

  祠堂解放前还有皇恩御赐和状元王杰及其他官宦所赠送牌匾共18块和5对石马耳等多种珍贵文物,在“十年动乱”中几乎毁坏殆尽。张光理、张光隆等人保护下来的“钦赐翰林院封”等牌匾确实弥足珍贵。

  张氏宗祠在保护、挖掘、整理宗祠文化方面成绩显著,受到各方的重视和肯定:2003年10月被中国宗祠文化研究会吸纳为特约会员单位;2004年宗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刊入繁文版《中国名祠汇编》(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和福建省文化厅主编的《八闽祠堂大全(续集)》。

  张氏宗祠坐落在顺昌县元坑镇与将乐县高唐镇交界的大山深处一个古朴的村落——元坑镇曲村,这里群山环抱,民风淳朴,虽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仍保存有十余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里有重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的登云桥、清乾隆四十一年(1702)的圣惠寺,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却是云衢张氏宗祠,在顺昌现存的祠堂之中,确实是祠堂文化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