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张姓网 > 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

宗祠陵园-张灵甫陵园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张姓展区
简要介绍:张灵甫陵园的墓碑,上书“张灵甫将军、邢琼英夫人合葬之墓”,有二人的合影照片。 张灵甫陵园的墓碑,上书“张灵甫将军、邢琼英夫人合葬之墓”,有二人的合影照片。

据了解,开园时,一位原省政协领导撰写牌楼长联,中华诗词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魏有奇撰写七言长诗碑文。碑高4.6米,宽1.8米。此碑由西安市楹联学会和东大村村民联合立碑。  

   从环山公路出发,沿着东祥路一路向南。大约500多米处,张灵甫陵园牌楼映入眼帘。牌楼宽度不下10米,高度近20多米,材质讲究,工艺精湛。横眉上题有“张灵甫将军陵园”的红色字体。穿过牌楼,顺着水泥路前行200多米,松树成行的背后,一亭一碑相间矗立。

诗碑后约四五米处,便是张灵甫与原配夫人的“合葬”墓冢。灰色砖块砌成的墓冢之前,墓碑郝然树立,墓碑上方红色“中华”二字格外显眼。

“只是个衣冠冢,砌墓时,张家后人专程从孟良崮取回一抔土。”看墓老者告诉记者。

诗碑的正面,由西安市楹联协会与东大村全体村民共同立的碑文,用长篇七言诗文,概括了张灵甫的一生。

诗碑的背面,则用现代白话文,以抗日名将为题,对张灵甫进行了简单介绍。

修建张灵甫陵园花费60多万元,占地近两亩。在陵园的后方约10米之外,每颗小松树下树立一个石碑。大大小小30多排的墓位,主要是东大村村民的集体坟冢。

“主要是5年前,西北工业大学征地后,村民坟墓集中迁来统一安葬的。”看守陵园的老者向记者如此解释。

在张灵甫陵园的左后方,有一座二层楼高的建筑。看墓人称是临时存放村民骨灰的地方,是东大村人的村民纪念堂。  

    看墓人解释说,张灵甫的陵园能建起来,主要原因是张灵甫是东大村里的名人。

仅在张灵甫陵园以北、东祥路以东、祥峪河以西、秦岭环山公路以南方圆百亩的茂密的林地中间,隐藏着近20多家各种名堂的“农家乐”。其中位置相对较好的“东大庄园”紧临秦岭环山公路。

“东大庄园”门前十字路口斜对面,一块刻有“张灵甫将军故里”的景观石,格外显眼。

村委会的一位知情人介绍说:“建园时没啥反应。建设过程中,上级相关部门没有公开表态不让建,也没有出来阻挡过。”

“带动旅游是一小块(指小原因),另一方面他是咱村里人。尽管在世时没给村里带来什么好处,但却是一个很突出的人。”知情人道出了村里为张灵甫建设陵园的主要原因。

当问到村委会当初有无考虑到负面效果时,遭到这位知情人的反问:“有啥负面影响?”他还称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也接见过王玉玲(张的末任妻子)。

针对投资问题,上述人士称“是村里投资,不到一二十万元”。  

面对张灵甫陵园投资数额不一的说法,村里另一名干部解释称:“看你怎么计算,因为张灵甫的陵园也建在村子的公墓内,有道路、小型广场及亭子。既可理解成村里公墓的公共设施,也可理解成与张灵甫墓冢自成一体的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