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应姓网 > 应氏宗祠 应氏宗祠

天钦公祠重修记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应姓展区

后杜应氏家谱中有若干关于祖辈们建造或重建厅堂的记载。如:子和公建西厅书院,孟敬公鼎造善庆堂(大常),曾三公重建厅堂,端四公造派溪堂,昌六公重建西宅厅堂,天钦公创造基址建立厅堂。现存的厅堂还有大常、天钦、天德祠堂和德馨堂。

明末清初的天钦(1596-1652)公是东宅常祖辈,“由是家益富饶产业愈增”,在村西400米经堂基以北20米处建了一幢祠堂。该祠堂坐西朝东,不知何故未作任何装修及利用,孤立在田畈中央300余年。

东宅常管事贻宝、茂松、汝仓三人认为祠堂离村太远,又忌三个门口朝向村庄不吉利,决定把该祠堂移建到村庄附近。于是发动众人用肩杠人挑,用蚂蚁搬家的办法,历经数年,在没有机械的条件下,于民国28年建成,称天钦公祠。

移建后的祠堂宏基坚固,坐北朝南,前有广宽的晒场,后有六人环抱的大樟树,东面紧临村庄,西有假塘,地理环境优越。祠内分台门、中厅、后堂三进,二天井、二厢房、二廊道从二旁边门直通后堂。后堂造了神龛,供奉祖宗牌位。中厅为拜坛。正中挂“德蔚堂”匾额,两旁挂着“乡饮”和“名登仕籍”红底金字匾。

该祠在移建后的77年中,承载着光荣的历史。是中共永康县第二次党代会会址。抗战时期是鹤呜乡公所所在地,驻过保安队。解放战争时期,浙东六支队李文华部也常来此处驻扎。1989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革命老区称号。解放后曾办过学校。是县级以上的大型会议的召开地,如1956年12月召开的县水利会议,1957年2月省水利厅召开的现场会等。1958年大办钢铁时龙山中学师生在杜山头洗铁砂,此处是师生们的膳宿地。随后是食堂化时的公共食堂。接着是各生产队的生产活动场所。联产承包后租给村民办企业。

历经沧桑的天钦祠堂已日渐破败,不堪重负。为顺应村民要求修复祠堂的呼声,村三委及村民代表大会于去年初做出决议,将该祠辟为文化礼堂,使之成为集办公、休闲娱乐及学习的场所,得到广大村民的拥护,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踊跃捐款。当年7月动工,10月完工,总投资50余万元。

修建时大体掌握修旧如旧的原则,除了由小瓦置换为平瓦和部分做了水泥地外,基本保持了祠堂旧貌。当然,通上水、电、电讯,建立讲台,设置文体、卫生设施是文化礼堂的硬件需要。内设村史廊、励志廊、成就廊、民风廊、文化廊、时事和好人好事等专栏是文化礼堂的软件要求。但愿文化礼堂的建成能使广大村民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同时富足。是为记。 

丙申年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