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应姓网 > 应氏宗祠 应氏宗祠

丽水古建筑——缙云水口应氏宗祠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应姓展区

缙云县前路乡水口村应氏宗祠,始建于大明嘉靖年间(1522—1566),扩建于清同治丁卯年(1867),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共三厅两厢两天井的结构,为江南古祠堂的典型代表。建地计1100平方,祠前广场花坛占地500余平方米。宗祠坐北朝南,面对金山通达小芨岭。虽经历史沧桑,与多次修葺,仍能保持其独特面貌。 

祠内建筑格局为:一台(戏台)、二井(前后两天井、均是精选的小卵石拼凑图案铺设、)、三厅(上厅五间、中厅三间、下厅三间)、四厢(天井旁夹厢为楼房)、五门、六房、七梯、八灯(古式纱灯)、九窗、十联。全是土石木结构,上中厅是典型的明式建筑艺术风格,下厅为晚清建筑风彩。上中厅的柱上刻有红黑底色的金银色堆沙对联10首,联对的词函、书法、作者品位、年代均为上乘,其中以民国政府参议员赵珍智书题的妙联尤有贵。厅堂的梁、桁、柱、楣、桳、马腿上均有人物,鸟兽,花竹、龙凤,狮球等雕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七彩艳丽。特别是上厅正方梁上的贴雕的龙凤戏珠,狮子滚球是立体镂空雕刻,技术精堪。现存水磨地二块,桅杆一对,尤是拱型平封(顶棚)堪称一绝。 

应氏宗祠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全祠梁楣上悬挂大小木质匾额20多块,完整古对联7首,“一门三节”石雕圣旨2块,节孝石雕圣旨1块。特别是匾额,其内容有褒奖家学深厚的,如“渊源家学”,有记述功名的,如“科第蝉联”,有歌颂道德的,如“耆年硕德”,还有褒奖贞洁的,如“一门三节”,等有记录宗族的,如“姬宗衍派”。应氏宗祠是儒家文化教育中心。早在清雍政年间,俞凤琴家富,借祠首办私塾,名日“钟山草堂"。聘缙云才子餐霞执教,造就了太学生4人,贡元2人,郡邑廪庠生20余人,出洋学者2人。到民国初年,宗祠开辟私立群芳初级国民学校。后改为章溪乡第十三保国民学校。解放后为水口小学。应氏宗祠在80余年的校史中,培养了大量人才,其中大学生40余名,教授2名,博后1名,博士2名、硕士1名,工程师3人,还有中高教师,校长,企业家,祖国卫士,省市县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巾帼创业者及一批政府官员。应氏宗祠不愧予名符其实的儒家文化教育摇篮。故而去年水口村被县政府授于“缙云县农村文化示范村”。

应氏宗祠是我党开展革命斗争的活动基地,也是我村丁勇为国为家,不怕牺牲的历史见证。追朔到清咸丰戌午(1858),奥贼发祸陷县城壶溪,我村壮丁编入东乡勇军,奋勇战贼,其中壮土应进壁、应紫邦二位阵亡,被邑补宰准入邑阵亡者忠义录中,灵位供奉于祠内,邑宰并为表殉国之功者应时其、应有红等十一位和被俘者应时画、应成贤等十三位朝准牌位入祠供奉,名绩上谱永为念。我党早期革命时期,中共党员,中国工农红军第22军第13独立团战士应官生,于1982年被壶镇伪联防队枪杀于祠内。1930年中共党员丁志远烈士,1932年中共党员应志刚带领应坤丁、严思坚、俞周焕等人参加我地下革命斗争,祠堂亦是他们活动基地。在抗日时期,我村应土根在上海罗店对日战斗中阵亡,县国民政府追记志忠烈士表准灵位入祠上供。解放战争时期,尚有中共党员吕炳坤为党小组长带领应唐生、应李汉、俞廷科和基干民兵丁云登、烈士应唐坤烈士及地下交通员卢章林,俞廷岳参与浙南敌后武工队,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水口应氏宗祠曾是我党武工队同志的住宿、休整、开会活动根据地,也是武工队和民兵监视伪章溪乡政府和壶镇伪联防队的前哨阵地之一。宗祠还是我地下党领导组建的水口民兵连连部和早期农民协会会址,也是我党领导的斗地主、分田地的土改革命场所。解放后,我村五青年志愿兵参战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其中应导群为烈士),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应先保,中越自卫反击战战士吕荣新、应光明,均在祠内举行欢送大会,他们胸戴大红花,从祠始发奔赴前线。应氏宗词充分体现了应有价值,为党、为国、为家的安康做出应有贡献,故而水口应氏宗祠是理想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首选基地。

据省专家、教授的考察,一致认为宗祠内的镂空雕刻、拱型平封、众多匾额,几首对联为四大特色,是他们少见的,文物保护价值是高档次的,现已列入县文物保护名录,现在还在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希望能早日得到审批,使得应氏祠堂得以修缮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