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丛姓网 > 丛氏宗祠 丛氏宗祠

丛氏-先茔碑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丛姓展区
在今昌邑市双台乡东永安村后西北角,立着一尊“丛氏先茔”碑。此碑用青石雕琢而成,上圆下方,碑身高1.55米(其中,圆顶高0.25米)宽0.65米,厚0.18米,碑文皆为阴刻。碑身正面中央竖排“丛氏先茔”四个大字,其左上方为竖排小字"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谷旦”,其右下方为竖排小字“安固阳阜店子东丛家庄西丛家庄丛家河陶家庄丛家沟蔡峪月庄阖族同立”。碑阴之碑文为:“盖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故尊祖敬宗圣王垂为宪典,亦即仁人君子之用心也。吾始祖讳刚,字直烈,故登州文登县籍。自有明洪武初来昌邑西乡之永安庄,遂世居焉,而兆阡于兹历有年所。支派别分,异域播迁,桑梓陇墓茫乎视若秦汉时事者比比矣。若代远年湮,以岁时蒸尝之地为竖子牧刍之场,甚非先王尊祖敬宗之遗意也。于是阖族共议,植树数十株,隐以为先灵所依,显以表墓门之光。庶春霜秋露过而兴感,则孝悌之心可以油然生也。但葳蕤弱质不堪丛伤,爰告族人永为护持。谨将此意勒诸贞珉,非敢剖笃孝思也。聊以示子孙不忘云耳。”其左下方竖排两行为“茔地大分四分零五毫”、“神路南行至道横阔大尺六尺”。

      笔者以为,此碑是潍水丛氏五世(德佑为始祖)刚祖之后裔为尊祖敬宗而立。因刚祖是潍水丛氏之祖,所以其后裔把葬刚祖与其子孙之地,称之为“丛氏先茔”。否则,无“先茔”之谈。正面碑文中的安固,今属潍坊市寒亭区(原属潍县);阳阜(即“丛家阳阜”)、店子、东丛家庄、西丛家庄,今属昌乐县;丛家河、陶家庄、丛家沟、蔡峪、月庄今属临朐县。族人周知,我丛氏来自金姓,金姓族人,为避黄初元年之乱而东迁浮居,于晋泰始初至不夜(文登之旧称)丛家岘而定居,由金姓改为丛姓。我丛氏之姓即由此始。至宋大观元年,我永祖别籍分茔于柳林。嗣后,由于“世远人亡谱牒不存”、“世系漫不可详”,九世祖思绍公勉承父志,于明嘉靖辛酉(公元1561年)五月将族谱 “始汇成帙”。由上述之缘,无奈,惟上溯至德佑祖为一世,此始才有我丛氏族谱继续今日。按族谱载,我丛氏一世祖讳曰德佑,生一子,讳曰世通;世通祖生三子,讳曰士谦、士恭、俊忠;其中士谦祖生二子,讳曰理、显高;其中理祖生三子,讳曰庸、泰、刚;其中刚者,我潍水丛氏之祖也。明洪武初,由于兵燹或是天灾人祸,或是他故,我五世刚祖由丛氏发祥地——文登举家西迁,跋山涉水,历经艰辛,终至渤海之滨、潍水之祥地——昌邑县西北部—高坡向阳之处——东永安村安居落户(据传,东永安村由丛姓始)。我潍水之丛姓由此始。刚祖生五子,长讳曰惠,迁居巨野县;次讳曰祥,其中一支迁居巨野县,一支仍居东永安村;三讳曰山,迁居今潍坊市寒亭区(原潍县)安固村;四讳曰浩文;五讳曰浩贤,迁居昌乐县丛家阳阜村(村中有一南北水沟,四祖居沟东,五祖居沟西)。今居巨野者,尚未及祥考与联系;居永安者 ,今族人约1010人 ;居安固者,其中有迁居寒亭区北寨里、小庄子、杨家营子村的,有迁居胶东一带的(尚未联系),今族人共810人;居丛家阳阜者,六世四公之裔,其中有迁昌乐县丛阎(原称帽子匠家庄)、东丛家庄、西丛家庄、太平店子、邵家庄子、常家官庄村的,有迁安丘县黄泥泉子村的,还有迁临朐县城关、丛家庄、张家庄子、陶家庄、齐家庄、营子街、吉林、徐家河、丛家河、陡沟、丛家沟、蔡峪、蒋峪店东河崖、月庄村的。六世五公之裔其中有迁昌乐县和睦官庄的,有迁安丘县城关、申家庄的,还有迁日照市郎东坡村的,属阳阜支系之族人今共约有7910人。属五世刚祖裔族人今居潍水的共计约9730人,也可以说达万人左右。真可谓:“支派别分异域播迁”,人丁兴旺,生齿日繁!

    该尊“丛氏先茔”碑,距今阅世近一百个春秋(公元1900年古历五月立),她历尽了人间苍桑,经受了历史磨难,饱尝了社会的艰辛与幸福。在战争年代她受过子弹侵袭;在六十年代(“文革”期间),她被推倒;在七十年代(改洼治碱),她又被做了桥面;在八十年代(公元1989年3月9日,古历二月初二),东永安族人乐训(二十一世)征得宏效(二十世)支持,亲率乐奎、乐涛、兴江、兴孝等众族人,于诸多废弃之旧桥石料中将她寻回,并捐资、购材将其固定竖立在永安村后西北部高坡之上(照片中的“丛氏先茔碑”,即是此貌,摄于1994年春节后);在九十年代(1996年4月清明节前),永安族人召训、乐训(二十一世)与兴江、兴民(二十二世)等再率族人捐款集资,重立石碑,并在其两侧各垒一砖柱护持,其上建一房屋式尖顶遮避,使之更加牢固、美观、大方、庄重。遂之,在其两侧植松柏数株,又显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