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茅余氏宗祠,位于江西修水县遥村。
后代广布于湖北、湖南、浙江、广东、福建和江西。占余姓总人口的20%。
特别是粤闽浙赣几省,余姓多为长茅后裔。
长茅余氏始祖是从安徽休宁迁来。
据了解,修水长茅余氏从宋代起就是当地旺族,名人辈出,有榜眼1人、探花两人、进士53人、丞相两人、尚书8人,仅宋代就有“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兄弟九人同登龙虎榜”,“长茅三神童”等美誉。据2009年3月新修《中华余氏总谱》记载,余氏长茅始祖良公有近百万后裔,分布在大江南北。每年清明节,都有数千余氏后裔前来扫墓祭祖。
修水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市西部,修河上游,地处幕阜山与九岭山山脉之间。是(赣、湘、鄂)三省,(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九县的交界处;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自然地理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修水县是江西省面积最大和九江市人口最多的县,是江西省地区副中心城市和九江市域副中心城市。
修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体现在“三个第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在这里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这里组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全县有10余万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其中在册烈士10323人。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60余处,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被授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红色景点”。
宋代黄庭坚诗书双绝,与苏轼齐名。桃里陈氏“一门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陈封怀)蜚声海内外。在现代革命史上,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南方重点林业县,全县流行的方言有修水话(属赣语-昌靖片-都昌小片)、怀远话(属客家语-铜鼓片)。
水县,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九江市西部,修河上游,地处幕阜山与九岭山山脉之间。是(赣、湘、鄂)三省,(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九县的交界处;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自然地理形成众星拱月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