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城阳于氏家庙坐落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南前于家庄村后,在始祖墓前二百米处,东邻沭河、西靠206国道原登州府去沂州府的大道西测。
始建于明朝中叶,现在的建筑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建造,后经多次重修,于 2008年重修恢复原貌。
清乾隆年间,山东第一才子宰相刘墉侄女婿于学谧,仪表堂堂,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过目不忘,深得皇帝喜爱,恩赐相府,准以王家品级规定修建宗祠,改称于氏家庙。
家庙大门分正门东西各一门,按文东武西。王家格局建造正殿月台下,摆放大香炉一个(原铜制,毁于战乱)大殿门联于氏家训“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东山镶嵌乾隆九年(1744年)于氏谱碑一块,大殿正中按放于氏祖神位,神位前是香案,香案两侧摆放旗牌伞扇、金瓜钺斧朝天镫,半台銮驾及龙凤棍一对,铜锣一对等仪仗,祖位上空悬挂御踢宫灯一对,整个庙内富丽堂煌,使人起敬。
大殿为方八尺三重梁挂柱结构,使用方木椽廪砖笆鸳鸯瓦拈盖,透花高脊,两端饰朝廷御封,龙头钢钗,飞檐斗翘,坠去垂珠,獬豸花边等,显示出了王家庄严,肃穆和威仪,在清朝至民国,历代官员,途经前于庄必得“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徒步而行,直至出村,以使恭敬。
于氏家庙是祖上留下唯一的明代古建筑,是鲁东南少有的古建筑,仅莒县所有。
族谱牒修撰
于族谱牒共有四部,一是二公族谱,二是四公族谱,两谱始祖为胞兄弟,称为南谱;三是汀沟于氏宗谱,称为北谱;四是于氏族谱。1932年修成,分布莒县73个村,有的一村一编,有的数村一编。据记载,始祖皆由黄县赤水(赤山),明初迁莒,分居不同地方。因明末壬年之变,南谱失于兵燹,北谱亦零落不全,此后重修两谱,相较间有出入之处。南谱载兄弟数人同时来莒,以分居各处为始祖,北谱载以分居各处者上一世为始祖,代数与南谱相左一世。历史已经形成这种状况,至今仍延旧载。
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的(族谱)与二公、四公(族谱)的世系统一。
凡在此四谱的族人,谱虽各自为编,皆昭穆有序,同出一源。二公、四公之兄大公,来莒后南迁江苏省邳州于家道口,并修成谱牒,世系与二公、四公谱牒无异,唯三公迁费县,失去联系。据传二公后人在历史上曾南迁一部分,也未取得联系。莒县北谱在建国后续修数次未成,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告成。四公谱于2000年续修告竣。二公谱今已付梓。于氏族谱已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