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于姓网 > 于氏宗祠 于氏宗祠

于慎行之陵墓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于姓展区
于林,位于山东省平阴县龙池之北2千米,坐北朝南,占地约4万平方米,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亡故后葬于的陵墓地。

据传,于阁老亡故后,皇帝朱翊钧十分悲痛,决定为老师建筑一座陵墓。墓地踞于洪范池镇的云翠山北麓,处在两河两海之间的于家陵(原来“于家陵”四面环村,陵东村叫杨河,陵西村叫周河,陵南叫张海,陵北叫苗海,正是两海两河的中间),居天柱峰下,四周山峦起伏连绵,狼溪河从陵前潺潺流过,白杨披风,绿柳如烟,林内松柏一片葱笼,苍翠欲滴。墓地坐北朝南,有享堂翁仲,碑碣坊亭,侧柏树映衬,风景优美,建筑壮观。

于林内有镌刻着万历皇帝亲书“责难陈善”的石牌坊。穿过高大的石碑坊,便是三间起脊大门,大门上两员武将画神采奕奕。入内是神道,长约百米,尽头是“过亭”,其后是卧式墓碑。墓前70米处,12通龟驮石碑呈“一”字形分别列于神道东西。有全国集中储量最多的白皮松林。

神道宽约20米,两侧石雕对称,自南向北有精美雕刻的华表,有高大的石虎、石马、石羊、石人。这些雕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华表是方形石柱,高约20米,周身云朵,纹深寸许,游人可攀援至顶,上卧一石兽,俗称望天犼。于林的石雕、石碑数量之多,形体之大,形式之美,为当时一冠。

“过亭”,也称祭堂,没有亭子,只有石基,四角各有一个石雕“降龙獭”。

石碑高四五米,镌刻皇帝诏书及于慎行履历、政绩等。据说于阁老亡故后,明朝的13个省都为他立石碑一通。其中12通按时运到于林,而余下的一通,高约10米,宽2米,厚半米有余,因太大太重,加上山峦阻隔,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实难运到于林,就立在了离于林4千米远的旧县乡御道旁,上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等字样,这样,全国所送的13通碑只立了12通。

于林已在“文革”遭破坏,石碑石雕被毁,白皮松被砍。现在的于林仅存有白皮松42棵。被挽救出的一块于阁老墓志铭现存于洪范公园内。

于慎行的墓志铭,出土于“于林”,共有四块,均系边长1米的汉白玉方石,分别记录了于慎行及夫人的生平、政绩。这四块铭文,在出土时,每两块用铁箍箍住。墓志铭的铭文都由铭额和正文构成。名额和铭文分别占一整块,铭额计有35字,用小篆书写,正文约计3500字,用蝇头小楷书写。这些铭文,均代表了当时极高的书法水准。

白皮松是于林的特有景观,位于于林大门内的神道两侧石雕后面,每侧有两行,因为于慎行亡故时正好是63岁,所以皇帝共赐63棵。其阵容庄严齐整,威风凛凛。该处白皮松栽于明万历年间,是万历皇帝为报答于慎行师教之恩所赐,以让白皮松代为老师披麻戴孝,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现仅存的42棵,树高一般在17~20米,胸围最大在2.23米,最小1.44米,树干挺直,高耸入云,通体银白,经阳光直射,闪烁有光,斑斓可爱。冠庞大,如巨伞覆盖,针叶青翠,间有青褐色球果。神道虽宽20多米,空中枝叶却毗连相接,形成一个高大宽敞的绿荫“会场”。棵棵婷婷玉立,古雅美观。这儿景色优美,典雅壮观,气候凉爽清新。即使无风,林中也呼呼作响,令人心旷神怡。倘有轻风,林中松涛阵阵,声音似飞沙,如流水,像吟咏,若奏鸣。据调查,这里的白皮松,是我国北方地区树龄最长、胸围最粗、树干最高的稀有树种,也是我国白皮松集中储量最多的一处(注:北京故宫御花园、景山公园及南京总统府也有白皮松,树龄、数量均不及此)

在于林的墓道中有一块石牌坊,石牌坊上刻有皇帝亲赐的“责难陈善”四个大字。万历皇帝为什么要赐于慎行“责难陈善”这四个字呢?原因:其一,万历五年(1577年),明神宗以御府藏画命各计官题诗。慎行不善书,诗成嘱人书之,并以实相奉,神宗嘉其诚,故御书“责难陈善”。其二,于慎行在做太子少保时,曾教过万历皇帝。有一天,一篇文章万历背诵不下来,于阁老用“戒尺”打了他“手板子”。侍读跑到宫里告诉了皇太后。皇太后心痛得不得了,马上来到东宫书房把万历皇太子拉着就走,并生气地说:“俺孩子,念书做皇帝,不念书也做皇帝。”这时,于阁老说:“读书做明君,不读书将成为昏君。”皇太后立即与万历皇帝跪求老师教诲。于是,于阁老也赶快下跪,行大礼,将万历扶起,“日讲如故”。一方面,“责难陈善”万历,另一方面又向他陈述道理,故书。

于林的过亭没有亭子,但却在四角各刻有“降龙獭”,这在众多的林墓中,也极为少见。于林的过亭为什么有降龙獭?其一,于慎行是三代皇帝的老师,人们把过去的皇帝比作龙,而他所教的正是年幼的帝王,在很多事情上,除了在世父王,还有他能降服“龙”,这是再自然不过了,其二,由于于慎行既是明朝诗人、文学家,又是三代帝王师,在当时来说,他虽不是帝王,但却也是个举足轻重极少有的人物,所以,把他自己称为自天而降的一条龙。其三,安在这里的“降龙獭”还起一个“避雷针”的作用,能阻止妖魔鬼怪到此打扰。

于慎行为三代帝王师:有的说是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皇帝的日讲宫,经考证认为应该是教过万历及其子孙三代。即万历、泰昌、天启三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