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吾许氏肇始于周,河南固族系衍派,唐末先祖侍御爱公入闽,徙居晋江瑶林石龟开族。裔孙景玉公,自石龟分支南安诗山钱塘为始祖,祖妣叶氏,生传三子:长子振奴公、次子庶奴公、三子招奴公,分派发展,皆成巨族。
吾宗始祖 讳振奴,字德政,号慎斋,系钱塘景玉公之长子,祖妣萧氏。公于元至正年间,自钱塘来此开基繁衍,五世建祖祠,七世举祭祀,九世纂族谱。开族至今六百余年,子孙遍布海内外。五世创祖祠于大武山下,时约在于明成化年间,其后改建,复建历建三次。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春祭一次。
清同治九年庚午(公元一八七○年)改建一次。民国廿四年乙亥(公元一九三五年),安溪洪水灾害,民房倒塌无数,祖祠亦遭淹毁。迨后敬士、琥珀、金钟诸公,主持鸠资,按原基原向复建,因资金等原因,未尽完善,下进没有造脊封粘,祠高宽度不配套,土木工程质量不佳。而后又经过数十年风雨漂泊,梁柱蚁蛀,灰漆丁剥落,墙体龟裂,坍塌危于旦夕,在乡族裔,深为关切。
时逢盛世,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缅怀先祖德泽,海内外族亲共议修建,遂于民国八十六年丁丑(公元一九九七年)正月及十二月,光德许氏各村宗亲代表聚会,数度酝酿讨论,达成共识,组成筹建理、监事会,并若干职能小组,制定修建事宜及集资办法,广泛发动族亲群众,立足自筹为主,并得到港台和海内外部分宗亲热烈捐助,如住台临河宗亲,既提倡重建新宗祠,又踊跃捐资人民币六万元,同时发动在台宗亲捐献。众志成城,宗祠重建得以顺利告成。
光德重建新宗祠,改用上乘材料砖、石、木结构,良匠筑造,雕工精细,造型技巧,人物、鸟禽雕刻,彩画栩栩如生。祠宇仍为二进五间,古典型宫殿式构造,增添时代风彩。地坪比原旧地基堀提高一尺,祠长(十六点十五)米,宽(二○六四)米包含天井,中高六米,占地三三四平方公米,拓宽环境,增加多处附属设施,如加铺外附埕,正付埕铺砌板石条(二○四点八)平方公米,前埕外沿新造公路与村道连接;又建五间(三室二厅)擭祠室,面积达一二六平方公米。前后左右场地,宽敞便利节日盛事庆典活动。
光德许氏宗祠修建于民国八十七年戊寅(公元一九九八年)十月初十日破土,十一月十八日晋升中梁,民国八十九年庚辰(公元二○○○年)七月竣工,首尾三载,总投资陆拾捌万捌仟元。新宗祠重建落成,内部装饰真金、正漆、雕梁画栋,图彩绝丽,金碧辉煌蔚为壮观。
宗祠重建落成,上可告慰先灵,下表裔孙尊祖敬祖之情,追念祖德适其所,敦睦宗谊得其时。愿我海内外族亲,发扬受乡爱祖之精神,团结奋进,振兴经济,福利家邦!是为记。
民国八十九年庚辰(公元二○○○年)七月 光德许氏宗祠筹建理事会立 裔孙 许清景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