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陵园- 徐晃墓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徐姓展区
从毓秀台出来,我们重新上了张潘公路,一直向东骑行近两公里,路北有一小柏油路,直通徐庄。
到了徐庄后,我们就在村边询问徐晃墓在什么地方?第一个问的是一年轻女孩,
结果她根本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更不知道徐晃是谁?反而显得很难为情。随后我们又问一妇女,同样不知道,我当时还想,是不是书上搞错了?好象说是在村的东北方向,干脆再往村深处走走吧。见一池塘时停下,那就再试试运气问问。
刚好有一位老者抱着小孩在塘边散步,旁边还有几个小孩在嬉戏,以前我就有过这样的结论,问路一定要问年龄稍微大的男的,一般都能问出来。看起来这次又得以验证。由于时间比较晚了,我们顺着老者指的方向飞速骑去,惹得街头上的村民一个个目瞪口呆的,还以为我们是在搞越野赛呢!
过了村,就变成了土路,大概走了一公里,麦田深处有一不大的土包,不远处应该是兰南高速,坟头上长着稀少不高的枯草,幸好前面立的牌子比较显眼,才确定了这座坟墓就应该是徐晃墓,我们把自行车整齐的停在路边,小心翼翼的穿过麦田,尽量不踩到干枯的麦苗。走到跟前,看到了那一通斑驳的石碑,上写徐晃墓,是许昌县政府九七年立的,底座是水泥台子,质量也略显粗糙,竟然还在背面发现了错别字,曹操称赞他有“周西夫之遗风”,应该是周亚夫才对。这么有名气的一为历史人物,名字竟然刻错,实属不该,咱暂不说刻碑人的文化低,政府立的碑怎么还这样不严谨呢?不由得让人费解呀!徐晃墓附近的地形相对于周围的麦田显得比较高,估计以前这座坟墓应该很大,你想徐晃是曹操手下五大良将夏侯渊、张辽、曹仁、张郃其中之一呀!也因这个原因,徐晃墓最终没有逃脱盗墓贼的光顾,在东北方向塌陷了四分之一,应该是盗墓留下的。唉……已经习以为常了,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想一想,当年的徐晃将军是何等的英勇神武。一千多年以后,却落得如此地步,坟头和普通人家的还有什么区别吗?即使这样,
我还要讲解一下徐晃将军的生平事迹的。徐晃(约168—227年),字公明,东汉时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中国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著名将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在曹操军中历任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
徐晃原为杨奉手下,使用大斧,武艺过人。曾协助杨奉保护献帝,击退郭汜的追击。后曹操与杨奉相争,曹操很赏识徐晃的武艺,遂派满宠说服徐晃来降。公元196年,投靠曹操。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治军有方。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于延津率兵击杀文丑,于官渡率兵截烧粮草,平马超时率先渡河,守汉中时大败蜀将陈式,多有战功。特别是在解樊城之围的战斗中,徐晃率军长驱之入,一举击退蜀军,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赞扬。曹操曾称赞徐晃:“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后孟达叛乱,徐晃作为司马懿的先锋前往征讨,
被孟达射中额头,医治无效而亡,谥曰壮侯。徐晃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
病死前还特别嘱咐叫埋葬他时敛以时服。而且他每战有功,但很少邀功请赏,所以在曹操的军队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得晌,属徐晃。”徐晃用兵“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可谓别具一格。徐晃常说:“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所以徐晃把为曹操的统一事业而战斗当作自己效力的机会,以此为动力,鞭策著自己的行动。尽管这些认识打上了封建思想的明显印记,然而也显出了他那可贵的品格。他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元勋,
也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