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王姓网 > 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

晋江车厝王氏宗祠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王姓展区

车厝王氏宗祠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宗祠前有照墙,照墙内为花岗石埕,照墙外为水泥篮球,还有戏台、厕所。宗祠建于清朝顺治年间,乾隆二年筛选本址。宗祠位于晋江市西园街道车厝社区北角,坐北朝南,东连上台山,西为绵延数里的北山,山的高处有老君石、观音石、人头石。山的低处有虎石、鸡石、猪母石、鳖石、龟石。以老君石和龟石最为出名,老君石高高在上,形似一枚官印,龟石最为形象,象一只活龟。宗祠后有小山岗,有许多大小不一蛋形花岗岩石头,还有两枚小小的印石。宗祠之前,远处环拱着笔架山、牛山、虎山等,钟灵毓秀,山家称为“金鸡孵蛋”。

 

   宗祠为歇山式燕尾脊两进三开间的闽南古建筑。近400年历史,数次维修。二十世纪就有二次大修,即1936年甲子年大修和1996年甲子年大修。宗祠之石、木碉刻、泥塑、剪瓷相映交辉,大厅两侧墙壁有三王公开闽史迹之影碉,图文并茂。加上油漆、鎏金。更显得金碧辉煌。特别是第一次大修,由于旅菲富商王起教家族及旅马富商王若洋先生解囊捐资,鼎力支持。石碉出类拔萃。其中,一对碉刻八仙的八角窗更为著名,八仙型体逼真,仙风道骨,栩栩如生,线条柔美,着色和谐,不浓不淡,巧夺天工。飘然在彩云间的八仙不亚于电影《八仙的传说》。据说,若按雕刻石粉折价比黄金还贵。第二次大修时,对这八角窗特别重视,但无论多么用心仿造都无法比拟。宗祠门口有一对古冠头联:“公以上天子位一,卿而下大夫居先”。(古车厝隶属公卿里)。

   车厝王氏始祖国和公,乃审邽公第21世孙,原籍南安象运(今上云)。兄弟有三,元末,从南安迁居车厝,垂钓为生。后来,兄通和迁居泉州,为泉州井亭王始祖,弟宾和迁居晋江后头,为后头王氏始祖。国和公育有五子,长四房于原地繁衍生息,人口4000多人,部分迁居泉州府口,惠安洋坑、晋江旧铺、下宅、南安官桥、台湾以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还有香港、澳门等地,人口约20000多人。三房迁居大山后、坝头、午厝、小布林、下伍堡、小山后,人口约10000多人。还有部分迁居台湾,人口1000多人。五房迁居南安林边及漳州,传说万人丁。二房迁居福清(具体不明)。总之,国和公子孙,海内外达数万人。

 

   车厝地灵人杰,最为突出的是明朝,人才辈出,进士及第的有三房的三阳,寅揆(父子)大总戎(三房,唯一资料66年被毁),武举人长房的覆安。历史名人:三房的王耀南,南少林著名拳师,被同行称为“神手”是抗倭英雄,武林著作有《制敌格斗百法》8卷。还有三房的王侯帖,明嘉庆帝钦赐《文房神工》。长房王谢蔼娘荣获光绪帝嘉奖《天朝贞烈》,长房的王孙泮荣获泉州知府嘉奖《实心为善》。清末民初,旅菲富商王起教先生于13省大道捐建两座雨亭(黄塘与车厝后市),并于车厝后市奉茶,供路人辟雨、止渴提供方便。是当时南门外著名的慈善家。其故宅今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车厝近700年历史,人才济济。而现代名人也不少,有县长、博士、专家、学者、企业家、旅外贤达等,他们共同努力为家乡经济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