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沈姓网 > 沈氏宗祠 沈氏宗祠

沈葆桢的祠庙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沈姓展区
简要介绍:福州市乌石山的南麓,有一座苍然孑立的古代祠楼,这就是专祀邑人沈葆桢的祠庙。沈葆桢故居位于宫巷26号,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数次易主。清同治年间,沈葆桢购置这座大房屋,加以修葺居住。故居占地面积2747平方米,坐北朝南,依次为门头房、厅堂、内沈葆桢祠

主要建筑  

门前两侧有高耸马头墙。门头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正中设六扇门,左右为房间,供看门人居住。第一重石框门的门额上记得有瓦当图案,石台阶饰有波纹。进门便是第一进,第一进为大厅,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采用减柱造木构架。供婚丧喜庆接待宾客使用,厅前庭院设左右两廊,是安放仪仗和执事牌的地方。

一进大厅的梁架、斗拱朴实、规整,基本保留了明代建筑的原貌。第二、三进房屋结构相同,均为七柱五开间,中间为厅堂,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左右两侧有厢房,为主人居住场所。第三进的西侧厢房为沈葆桢卧室,旁有一小门通往西侧隔墙外的签押房(沈葆桢办公处)。再往西便是两层的饮翠楼。第二进的后天井有一倒朝双层楼,原为观音阁,后为世故书楼。第一、二进厅堂各留一副对联,分别是"文章华国;诗祀传家"和"子孙贤族乃大;兄弟睦家之肥。"

第三进厅堂上设"公婆龛",供沈氏列祖列宗神位。第三进后厅庭院过道建有覆龟亭遮雨,亭两侧设美人靠,左右小天井栽种花木。每进均有高墙相隔,厅前为庭院,左右为披榭。

主座建筑东侧与林聪彝故居一墙之隔;西侧另有隔墙外花厅、书斋、厨房等附属建筑,且自成院落,又与大院通联一气。现为沈家后裔的住宅,是清代福州典型官宦人家大院。建筑基本保存完整,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沈家后裔介绍,故居的斜对面原为林则徐三女婿郑葆中的故居。

沈葆桢祠 - 背景人物  

沈葆桢(1820-1879—),侯官人,字翰宇,又字幼丹,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人翰林院。咸丰四年(1854)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次年底任江西九江知府,继而署广信(今上饶)知府。时太平军起,所向披靡,沈葆桢力守广信府,其妻乃林则徐之女,此刻作血书乞援于玉山总兵饶廷选,七战而解城围,因而名闻天下。此后随曾国藩,历任广饶九南道,江西按察使,吉南赣宁道等职,配合湘军镇压江南境内太平军,以功擢升为江西巡抚。同治五年(1866)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积极扩充厂房,添置设备,并创办学堂,颇有作为。十三年受命为办理台湾等海防兼理各国事务钦差大臣,加强对台湾事务的管辖,兴办防务,加强开发,作出了贡献。光绪元年(1875)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并派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等国留学深造。五年,因病卒于任上,谥文肃,追赠太子太保。  

沈葆桢多才好学,室名“夜识斋”,尤工于书法,笔意苍劲,法度谨严,间作山水。其著作传世的有《沈文肃公政书》、《沈文肃公家书》、《夜识斋剩稿》等多部。祠为清末建造,今仅余室一楹,为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岁月的沧桑,祠宇已不及往日之辉煌,然福建对于这位清代名宦,以其主办船政、筹建海防、开发台湾见著,仍以遵重历史为旨,来评价与纪念这位乡梓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