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仇姓网 > 仇氏宗祠 仇氏宗祠

名人仇鳌墓地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仇姓展区
位于汨罗市古培镇雨坛村冲里仇。占地2775㎡,墓冢占地30㎡,圆形东西向,墓地地势开阔,田园、青山环绕,两侧建有仇鳌诗碑林园。

仇鳌是中国革命史册上屈指可数的先哲之一,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安危,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仇鳌墓作为纪念仇鳌先生的主要纪念地,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仇鳌一生爱国为民,兴学育人,为建‘人民共和’而不懈奋斗。素以书史自娱、喜吟作字、诗法少陵、字师平原、风格卓然。是一位爱国诗人、教育家、书法大家、中国民主革命家。有《半肺老人吟草》、《辛亥革命前后杂忆》、《湖南文献·序》等诗文传世。

2011年公布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汉语拼音:Yuè Yáng;英语:Yueyang),古称巴丘,又称巴陵、岳州,中国湖南省所辖的一个地级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湖南省东北部,西濒洞庭湖,北临长江,与湖北、江西两省相邻。总面积15019平方公里,总人口548.34万。公元前505年建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全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岳阳地处洞庭湖平原东部和湘东低山丘陵区北端,东部有连云山、幕阜山绵亘,最高处海拔1600米。西部平原区除桃花山等少数岗丘外,地势平坦。主要河流湖泊有汨罗江、新墙河、华容河、南湖、芭蕉湖、白泥湖、松杨湖、黄盖湖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4~17.2℃。年降水量1300~1469毫米。特产有“君山银针”、“洞庭春”、“洞庭银鱼”等。京广铁路、107国道和洞庭湖航道纵贯南北,106国道、岳常公路横卧东西,境内有航道1074千米。主要名胜古迹有岳阳楼、屈子祠、慈氏塔、鲁肃墓、杜甫墓、岳州文庙、小乔墓等。纪念地有平江起义旧址、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湘北特委旧址、任弼时故居等。

先秦至秦汉

  岳阳地区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有人居住。夏商为荆州之域、三苗之地。春秋属楚,亦为麋、罗二国地,战国时仍为楚地。周敬王时期在此修筑西糜城,为岳阳境内筑城之始。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岳阳大部分地区隶属长沙郡罗县。西汉时,今岳阳、临湘及平江、湘阴、汨罗分属长沙国(长沙郡改)下隽县和罗县,今华容县则属南郡华容县和武陵郡孱陵县。东汉改长沙国为长沙郡,分罗县东部今平江一带建汉昌县。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将汉昌、下隽等县建为汉昌郡,郡治在今平江县金铺观,这是岳阳市建郡之始。黄龙元年(229年),分孱陵县南部今华容县一带置南安县,并撤消汉昌郡,改汉昌县为吴昌县。后鲁肃在此修巴丘城。

两晋时期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分下隽县西部今岳阳、临湘一带建巴陵县。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分长沙郡北部新置建昌郡,辖蒲圻、下隽、吴昌、巴陵四县,郡治设于巴陵县城。而南安县则属南平郡(南郡改)。咸康元年(335年),废建昌郡,仍并入长沙郡。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分长沙郡北部的巴陵、蒲圻、下隽县和江夏郡的沙阳县置巴陵郡。郡治设在巴陵城,从此岳阳城区一直作为郡治所。但吴昌、罗县仍属长沙郡,安南县(南安县改)仍属南平郡。后分罗县等地置湘阴县,齐时属长沙郡。梁时又分罗县、吴昌县新置玉山县、岳阳县(非今岳阳县)、湖滨县,并以此五县及湘阴县建岳阳郡。郡治设岳阳(今汨罗长乐镇)。

隋唐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撤消吴昌县、湖滨县,并入罗县;又废岳阳郡,将玉山县、湘阴县并入岳阳县,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并废除巴陵郡,建为巴州。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巴州为岳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南县为华容县,隶属岳州,华容至此列入岳阳市范围。至此,岳州辖巴陵、罗县、湘阴、华容及沅江五县,今岳阳各县(市)全部归属一州。唐高祖时,罗县并入湘阴县。中宗时分湘阴东部设昌江县,仍属岳州。五代时后唐改昌江为平江县。

宋元时期

  宋太宗时将湘阴县改属潭州。不久分巴陵县东北部建为王朝县,后改称临湘县,仍属岳州。哲宗时将沅江县改属鼎州,岳州辖巴陵、临湘、平江、华容四县。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因政府恶名同岳飞姓,改岳州为纯州[5],旋恢复旧称。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岳州为岳州路。唯湘阴属潭州。

明清时期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岳州路为岳州府。洪武三十年(1397年),将常德府所属的澧州(辖安乡、石门、慈利等县)改属岳州府。清朝仍称岳州府。雍正年间,因岳州府所属辽阔,中隔洞庭,有鞭长莫及之虑,遂将湖西的澧州分出。清采取省道府县四级制,湖南省设四道,岳州府属岳常澧道,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屈服于英国的压力,清政府开辟岳州为通商口岸,将原驻常德的岳常澧道,移驻岳州。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改巴陵县为岳阳县。民国五年(1916年)全省分为三道,岳阳、临湘、平江、湘阴(包括今汨罗)、华容县均属湘江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废除道制,各县均直属湖南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湖南设立九个行政督察区(后增为十区)。第一行政督察区驻岳阳,辖岳阳、临湘、平江、湘阴、长沙、浏阳、湘潭、醴陵、益阳、宁乡十县(后调整为八县,将益阳、宁乡划出)。华容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划湖南省为十个专员公署,岳阳、临湘、平江和湘阴属长沙专区,华容县属常德专区(后改属益阳专区)。1952年,长沙专区改称湘潭专区。1960年分岳阳县设立岳阳市,1962年撤消,仍划归岳阳县。1964年,又从湘潭专区划出岳阳、平江、临湘、湘阴及益阳专区的华容县设立岳阳专区,专员公署驻岳阳。1966年,分湘阴县东部建汨罗县。1970年岳阳专区改称岳阳地区,地区仍驻岳阳县。1975年,恢复岳阳市,属岳阳地区。1981年10月,撤销岳阳县,并入岳阳市。1983年2月,岳阳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重新设立岳阳县;撤销岳阳地区,所属的汨罗、平江、华容、临湘4县划归岳阳市;湘阴县划归长沙市。同年7月,恢复岳阳地区,辖长沙市的湘阴县和岳阳市的汨罗、平江、华容、临湘4县,驻岳阳市。1984年,岳阳市内设3区:南区、北区、郊区。1986年1月撤消岳阳地区,实行市管县,将原地区各县划归岳阳市。1987年,撤消汨罗县,改设汨罗市。1992年撤销临湘县,设立临湘市。

  1996年3月1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6号):(1)从华容县划入层山、良心堡、银怀3个镇,扩大岳阳市市区规模。(2)撤销岳阳市南区、郊区,设立岳阳楼区、君山区。岳阳楼区辖原南区的城陵矶、冷水铺、五里牌、东茅岭、金鹗山、吕仙亭、解放路、洞庭路8个街道办事处和原郊区的梅溪、北港、五里、郭镇、洞庭5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五里牌街道办事处巴陵中路15号。君山区辖原郊区的柳林洲、林阁佬、五星3个乡和原华容县的层山、良心堡、银怀3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柳林洲镇。(3)将岳阳市北区更名为云溪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岳阳市总人口5011416人; 岳阳楼区 542599 云溪区 163220 君山区 207174 岳阳县 709512 华容县 703416 湘阴县 646180 平江县 931996 汨罗市 658867 临湘市 448452 (按当年行政区划)

  2002年岳阳市行政区划一览 2002年,岳阳楼区撤销五里、北港、洞庭3个乡。华容县撤销集成乡。岳阳楼区新设新路口、北港、洛王、岳阳楼、南湖5个街道办事处。云溪区新设长岭街道办事处。至年底,全市共有72个乡、98个镇、16个街道办事处,合计186个,比上年减少4个乡,增加6个街道办事处。2002年末,岳阳市总面积15019.2平方千米,总人口为525.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1.3万人,非农业人口114.01万人。

  2005年,将岳阳县康王乡、三荷乡、西塘镇成建制划归岳阳楼区管辖。截至2005年12月31日,岳阳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18个街道、95个镇、65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