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戚姓网 > 戚氏宗祠 戚氏宗祠

赣县夏府戚氏祠堂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戚姓展区
追远堂为夏府戚氏家族之宗祠,位于夏府村头,坐南朝北,仿宋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风格古朴,气势雄伟。据祠内石碑和戚氏族谱记载,初建于宋景定年间,后经明万厉已亥年,清康熙壬子年,乾隆庚子年,光绪丙午年(公元1906年)等九次重修,至今保存为九次重修祠。

      

追远堂为青砖瓦面梁氏结构,塔壮“品”字形风火墙,墙体出瓦面,能避风防火墙,三厅二天井设计。宗祠大门牌坊造型,黑云母花岗岩石门框。大门前两边置放石鼓猴头一对。大门上方横书“戚氏祠堂”,竖刻“世封候爵”,意为戚氏族人在汉代有戚鳃封为侯,明代有戚继光受封为爵。另一种解释是:古时有“世袭制”的制度,亦可刻此四字。大门两边石门框上刻有:“世系出临辕昔自苏州分派,堂基开宋代频看赣水发祥”的楹联。此联说的是:戚家出了“临辕”,是在宋代由苏州迁来夏府的客家。两边还有“耳门”,门上方书:左为“入孝”,右为“出弟”。意思是在家里对老人尽孝,出外仕途发达。大门的两旁石鼓上刻有猴头,说明该祠出了封侯的武官人物。祠内共有十八根红砂岩石柱,都刻着书法精美、技艺极高的楹联,共有楹联十四对。中厅靠天井一柱的侧面上刻着:“联血族崇尚武精神实纪新书勿忘祖烈”楹联的上联。是说:戚家自古具有尚武精神,历来出武官。戚继光是该祠的后裔,他写了一本与《孙子兵法》相似的兵书,名为《纪效新书》,  

“实纪新书”就是说《纪效新书》一事。

中厅有中门,两边各一“耳门”通上厅,遇有达官贵人、重要人物,便“大开中门”迎接,一般客人不开中门,从两边“耳门”进入上厅,中门的木门坎鲁班尺高为九寸,宽三寸。这是古时建筑非常讲究的中厅。中厅两边墙上,由朱熹所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据族谱记载在宋代就在此书有这四个字,可惜在“文革”时被毁,现残留石刻痕迹。  

   上厅六根石柱上刻有三副楹联,  

“支吴国……”,说明“三国”时期苏州属“吴国”领地,夏府戚家是从“吴国”迁来的客家。下联:“族自浒江”说明:现在夏府的“府字”原为“浒”字,现湖江的“湖字”,原来亦为“浒”字。中间石柱一楹联上联刻有:“粤东政毕,虔南开基……”及靠天井一石柱上刻“先人宦海归来历十八滩险阻……”楹联两副;据族谱记载,戚家始祖,在粤州当刺史,三年任满,回京候缺,途径十八滩遇到风险,在“夏府”落基定居,从此就有了夏府戚氏家族的来历。上厅左通道竖有三块大石碑,一块是:大明万历亥年“重修戚氏祠堂碑”。另一块是:大清康熙二十年追远堂七修碑言石碑。还有一块是:乾隆四十五年,重修戚氏祠乐输碑记,每块石碑的序文都刻有重修该祠的缘由、经过及出资情况。从以上三碑可知,康熙之前该祠已重修六次,康熙二十年第七次重修,乾隆四十五年为第八次重修,现大门上方的光绪丙午年为第九次重修,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