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钱姓网 > 钱氏宗祠 钱氏宗祠

钱穆后世纪念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钱姓展区
简要介绍: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1990年8月30日上午9点15分,在“亚伯”台风的漫天风雨中,钱穆在台北杭州南路寓所里无疾而终,平静、安详地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刻。一代大师谢世,隐入历史,享年96岁。

钱穆逝世的消息传来,士林震悼。台北《中央日报》、《联合报》在次日以“中华历史文化的守护者——敬悼史学家钱宾四先生”、“承传中华传统、创新中国文化——敬悼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为题对这位学人的学术贡献做了极高的评价。

钱穆的长兄钱挚一生在家乡从教。他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即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钱挚英年早逝,钱伟长由叔父钱穆教养成人。钱穆在台北去世后,台湾当局禁止钱伟长入境,为表达对叔父的怀念和感恩之情,钱伟长送了一副长长的挽联:

生我者父母,幼吾者贤叔,旧事数从头,感念深恩宁有尽;

于公为老师,在家为尊长,今朝俱往矣,缅怀遗范不胜悲。

余英时在钱穆逝世后为先师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上联写钱穆平生治学宗旨及入台后的书斋岁月,下联写钱穆前半生之选择及心怀故土乡魂的深情。作为钱穆嫡传弟子的余英时,与钱穆保持近半个世纪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一副挽联,大概是对于钱穆一生最深情也有分量的概括。

9月26日,在台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殡葬之日,仪式隆重,表达了人们对一代国学大师的敬意。9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新亚教育文化会、新亚书院校友会等在马料水中文大学校园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

“一代儒宗八方共仰,两岸学子四海同悲。”钱穆逝世的消息传到大陆,他过去的同事、朋友,如冯友兰、贺麟、缪钺,学生如钱临照、邓广铭、胡厚宣、杨向奎、何兹全、张政烺、纽经义、郦家驹、钱树棠、吴沛澜、洪庭彦、戴执礼等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华孔子学会、无锡台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上海校友会等纷纷发去唁电,表达悼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