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裴姓网 > 裴氏宗祠 裴氏宗祠

山西闻喜裴柏裴氏祠堂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裴姓展区
闻喜裴柏裴氏祠堂  

闻喜裴柏裴氏祠堂规模宏大,有正堂五间,东西厢,名臣坊一座,碑等,家庙前门额题“山河壮气”,牌坊额题“忠孚华夏”。裴柏裴氏祠堂楹联为:(其一)“濡笔咏神功一代高文光日月,刊碑昭祖德千秋遗泽袷云礽( 音r é ng 福。)。”(其二)“快沃邑重刊故里新居双古迹,表晋公前烈唐贤今相两名臣。”(其三)晋公祠碑廊立柱石刻对联“从古衍椒蕃三十六传光前裕后,历今绵葛庇东西中眷异派同源。”又“世胄重河东千万年支分派别,系碑隆庙左百余代子继孙承。”侧有茶庵。祠内有世系碑、家谱碑两种五幢,宰相碑一幢,状元碑一幢,唐玄宗御书碑一幢,清代的大学士祁隽藻书写的裴度平淮西碑四幢。晋公祠在香山,汝南又有祠。裴赵二公祠在县城东关,东西厢郎各五间,仪门三间,两角门各一间,头门三间,牌坊两座。重要碑刻有裴氏世系碑、裴献公神道碑,(张说撰),裴忠宽公神道碑(张九龄撰,唐玄宗御书)、裴倩碑(独孤及撰,在永清)、唐状员裴思谦故里碑、裴晋公故里碑(一在县东,一在裴柏)、家谱碑四幢、平淮西碑四幢。原建有堡城以保护。状员碑无存。可惜该祠毁于文革。现裴氏纪念馆为近年重建。

裴氏祠堂又称晋公(晋公裴度,字中立,为唐宪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但屡遭兵燹,屡修屡毁。

  姓氏简介

  河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3、人物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蕴、裴矩、裴佗、裴让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枢等;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法学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