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程姓网 > 程氏宗祠 程氏宗祠

“忠烈王”、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程灵洗及其墓园简介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程姓展区
“忠烈王”、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程灵洗及其墓园简介  

“忠烈王”、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程灵洗(514——568)字玄涤,是新安郡海宁县(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篁墩)人。

“忠壮”公年轻时因为勇猛且有气力而著名,步行每天能够走两百多里路,擅长马术和游泳。

(南朝)梁末年,海宁(今休宁屯溪一带)、黟县、歙县及鄱阳、宣城郡交界的地方,出现很多劫夺和盗窃财物的人,邻近县乡的百姓为此受了很多苦。

“忠壮”公向来被乡里人所敬服,前后几任太守和长官经常派遣他招募年轻人,去追逐和抓捕那些劫夺和盗窃财物的人。

侯景叛乱爆发时,“忠壮”公聚集乡里众人守卫黟县和歙县,抵抗侯景叛军。

侯景叛军攻下新安后,新安太守湘西乡侯萧隐投奔依靠“忠壮”公,“忠壮”公被尊奉为盟主。

梁元帝在荆州承制,萧隐又派遣使者抄小道去献上奏表。刘神茂在东阳建义抗击叛军,“忠壮”公攻下新安,与刘神茂军互相呼应。

梁元帝授予“忠壮”公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新安郡诸军事、云麾将军、谯州刺史资的职务,统领新安太守,封他为巴丘县侯,食邑五百户。

刘神茂被侯景叛军打败,侯景叛军副将吕子荣率军进攻新安,“忠壮”公率兵撤退到黟县、歙县境内保卫乡民。

等到侯景叛军失败,吕子荣叛军撤退逃跑,“忠壮”公再次占领新安。“忠壮”公率军进军建德,擒拿叛军将帅赵桑乾。

“忠壮”公因为立战功被授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青、冀二州诸军事、青州刺史,增加食邑,连同以前的达到一千户。

皇帝仍旧命令“忠壮”公率领他的部属下扬州,帮助王僧辩镇守防卫。不久,调任“忠壮”公担任吴兴太守,“忠壮”公没有上任,王僧辩命令“忠壮”公跟从侯瑱向西增援荆州。荆州陷落,回都。高祖诛杀王僧辩。

“忠壮”公率领部下前来支援,他的徒众在石头西门奋力战斗,军队不能取胜,他派遣使者去朝廷领取圣旨,坚持了很久才投降,高祖非常钦佩他们的节义。

绍泰元年,朝廷授予“忠壮”公使持节、信武将军、兰陵太守等职务,他还像以前那样侍守,协助防守京口。

等到平定徐嗣徽,“忠壮”公因有功,被授予南丹阳太守之职,封为遂安县侯,增加食邑,连同以前的达到一千五百户,仍旧镇守采石。

“忠壮”公跟随周文育向西讨伐王琳,在沌口打了败仗,被王琳所拘捕。

第二年,与侯安都等人逃回。兼任丹阳尹,出任高唐、太原二郡太守,依旧镇守南陵。升任太子左卫率。

高祖驾崩那年,王琳叛军先遣队东下,“忠壮”公在南陵打败他们,俘虏了他的士兵,并获得十多匹青龙马。

“忠壮”公凭借军功被授持节、都督南豫州缘江诸军事、信武将军、南豫州刺史。侯瑱等军在栅口打败王琳,“忠壮”公乘胜追赶敌军,占领了鲁山。被征召担任左卫将军,其他职务照旧。

天嘉四年,周迪重新侵犯临川,朝廷任命“忠壮”公为都督,从鄱阳其他道路进攻他们,周迪又跑到山谷里。五年,“忠壮”公调任中护军,常侍如故,出任使持节都督郢、巴、武三州诸军事、宣毅将军、郢州刺史。废帝就位,“忠壮”公进升官爵,称为云麾将军。

华皎反叛时,派遣使者来召唤劝导“忠壮”公与他一起谋反,“忠壮”公斩杀华皎的使者,把事情告诉人们,让人们知道。

朝廷非常赞赏“忠壮”公的忠诚,增加了他的守备力量,给他配备鼓吹一部,因为推带之心,派他的儿子文季率领水军协助防守。这个时候,周迪派遣他的将长胡公拓跋定带领二万步兵和骑兵帮助华皎进攻包围“忠壮”公,“忠壮”公据守城池牢固设防。等到华皎撤退,于是就出动兵力追踪、跟随拓跋定,拓跋定还没有来得及过河,于是就带领徒众向“忠壮”公投降了。

“忠壮”公趁势进攻周沔州,攻占了它,捉拿住那里的刺史裴宽。凭借军功进升为安西将军,改封重安县公,增加食邑到二千户。

“忠壮”公性情严厉急躁,对待下属非常苛刻,士兵即使犯了小罪,也一定按照军法责罚他们,匆忙之间,就加以杖击、鞭打,而号令严肃而公正,“忠壮”公与士兵同甘苦,众人因为这投靠他。

“忠壮”公非常喜好农业生产,亲自耕田犁地种庄稼,至于水田陆地所适宜种植什么的,早晚收割什么收获什么,即使是老农也不能达到他的水平。

“忠壮”公的姬妾中没有闲荡不务正业,闲空着手的,都要督促他们纺线织布。至于散用钱财,也不节省吝啬。

“忠壮”公在光大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赠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壮”。

太建四年,皇帝下令“忠壮”公有资格在高祖庙庭享受祭祀的礼仪。

依据史志记载,南宋朝廷鉴于“忠壮”公保境安民的业绩,一共给予“忠壮”公及其家族十次加封,这实属史无前例。

南宋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朝廷下诏追封“忠壮”公远祖、新安程氏始祖、东晋新安太守程元谭为“忠祐”公,追封“忠壮”公为“广烈侯”,“忠壮”公夫人董氏为“惠懿”夫人,“忠壮”公长子文季为“忠护侯”,并庙食“世忠”庙。

元朝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加封“忠壮”公至“忠烈王”。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钦降世忠庙祝文,徽州府知府春、秋致祭。

“忠壮”公作为一名保境安民的骁勇战将,永远是新安程氏族人和徽州百姓心中的骄傲。“忠壮”公生前战功卓著,是新安程氏族人和徽州百姓的保护神。在“忠壮”公去世后不久,徽州乡人纷纷结社,或露天筑坛,或建祠构庙,祭奠心目中的大英雄。

南宋以来,“忠壮”公是在徽州民间第一个被奉为地方神而得到各氏族百姓广泛爱戴信仰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古徽州“乡人追思其义”,篁墩周边八十余社之众,即墓为坛 以祭之(罗愿《程仪同庙记》),徽州“程忠壮”庙宇、行祠等建筑遍于域内乡村。

同时,“忠壮”公又是古徽州第一个被记载于正史(《二十四史•陈书》等)的徽州好官。

据南宋大学者罗愿《程仪同庙记》记载,“忠壮”公逝后,葬在离新安州郡三十里的篁墩,墓在其故宅旁边。

据程氏宗谱描述,“忠壮”公墓葬在篁墩村边一块鱼形地上,虽经一千五百多年历史风雨冲刷衍变,其古墓遗迹仍旧,坟包及墓葬外形基本保留旧貌。

随着时间的流失,这类遗存保留至今的已基本损毁,十分难寻,因此,“忠壮”公墓遗存作为徽州文化不多的重要见证,已显得十分珍贵,其修复保护更显其重要。

2008年11月7日经安徽省黄山市社科联批准、黄山市民政局审核同意成立的以研究程氏文化和“二程”思想为己任的民间社会团体黄山市程氏文化委员会正式成立。

黄山市程氏文化委员会成立后,积极响应海内外新安程氏后裔要求修复新安程氏始祖元谭公墓和程氏显祖忠壮公墓的呼声,多方努力,着手修复新安程氏始祖元谭公墓和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墓。

经过黄山市程氏文化委员会和广大程氏后裔的共同努力,2010年10月新安程氏显祖“忠壮”公墓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2011年4月9日——11日,“世界程氏辛卯年(2011)清明新安篁墩祭祖”系列活动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世界程氏宗亲联谊会终身名誉会长程万琦、会长程道兴、常务副会长程桂芳等海内外程氏宗亲600余人,从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汇聚新安程氏发祥地、新安程氏始祖元谭公和新安程氏十四世显祖“忠壮”公的长眠地——黄山市歙县郑村镇冷水铺、屯溪区屯光镇篁墩,共同祭奠先祖,缅怀先贤,研究程氏文化遗存保护。  

2011年4月10日下午13:58分,在篁墩“忠壮”公墓园举行了“隆重纪念‘忠壮’公诞辰1498年暨辛卯清明祭祀仪式”,宗亲代表程万琦、程道兴共同为“忠壮”公墓一期工程墓碑揭碑,宗亲代表程信敏、程伯孚等敬献花篮,海内外程氏宗亲600余人共同深情缅怀“忠壮”公的丰功伟绩。

2012年皖籍上海企业家程先政主动投资150万元,着手修复新安程氏十四世显祖“忠壮”公古墓园。

如今,修复后的“忠壮”公古墓园,修旧是旧,风格古朴,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占地5000余平方米,堪称古徽州地区最大的古墓园。

“忠壮”公古墓园的修复保护,是保存程氏文化记忆及保存徽州文化记忆、续接文脉的需要。“忠壮”公古墓园的修复,不仅是景仰和纪念正史记载的徽州第一位保境安民骁勇善战的好官,而且也是抢救一个程氏文化记忆及保存徽州文化记忆、续接文脉的重要物态载体。以“忠壮”公为代表的新安程氏豪族,在徽州生息发展,其后裔程颢、程颐等等在中国思想政治多方面都有着杰出的历史贡献,新安程氏名人辈出,“程朱”理学影响深远。篁墩作为“程朱阙里”“洛闽溯本”之地,现已成为海内外徽州氏族寻根问祖竞相朝拜的儒教圣地。修复“忠壮”公古墓园墓园,对于海内外程氏宗族的寻根祭祖、续接文脉更是意义深远重大。

经过黄山市民政局批准,黄山市程氏文化委员会联合安徽省程氏宗亲联谊会将于2013年4月14日上午9是28分在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篁墩古村举行“忠壮”公古墓园开园典礼及2013年新安程氏祭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