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冲程氏宗祠,位于湖南省 株洲市攸县漕泊新漕村东冲三斗岭下。从新漕村沿着新(漕)莲(花)公路往东行,到东冲程氏宗祠只有5华里。这里距井冈山140公里。
中文名程氏宗祠
位 于漕泊新漕村东冲三斗岭下
结 构青砖青瓦,土木结构
横 宽11.7米
距井冈山140公里
占地面积175平方米
东冲程氏宗祠,。从新漕村沿着新(漕)莲(花)公路往东行,到东冲程氏宗祠只有5华里。这里距井冈山140公里。
东冲程氏宗祠原本是漕泊山区一座极普通的小祠堂,,座北朝南。,纵长15.6米,占地面积175平方米。只是大门外面与别的祠堂稍有不同,伸出的廊亭有三米多宽。廊亭似乎不堪屋面的负荷,被六根发黑的圆木柱支撑着。两边屋顶的风火墙,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进门有小天井,通过回廊来到上厅,上厅两侧是厢房,厅中供奉着东冲程氏祖宗的牌位。
这座山区小祠堂,现今却是省、市、县一处重要的革命遗址。祠堂大门的左边,镶嵌一块醒目的石刻门牌,上书“苏维埃红军东冲兵工厂旧址”,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使我们党找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正确路线。1929年冬,工农红军和莲花、永新的赤卫队共5000多人,来到攸县、茶陵,配合地方赤卫队,发动湘东总暴动,扩大红色根据地。1930年春夏,湘赣省委派人到攸县帮助建立苏维埃政权。这年秋,攸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在漕泊出水冲成立,并着手建立地方武装。为了加强武器装备,在东冲三斗岭下原程家祠内,创建了这座兵工厂。东冲兵工厂包括红八军独立师师部旧址、红军井、练兵场、战壕、红军烈士墓、烈士纪念桥等遗迹。当时,东冲兵工厂集中苏区铁、木、铜、银等各行业工匠20余人,由沙陵陂赤卫队员吴桂林任厂长,为红军制造梭镖、大刀、匕首、雷火枪、松树炮,并修理步枪部件。
1963年,程家祠堂按照当年兵工厂的布局,恢复原貌。步入兵工厂内,即程氏宗祠上厅的两旁,陈列有锻造炉灶5套,每座铁炉子的旁边是打造台、木风箱,还有各种不同的铁钳、大铁锤、小铁锤、水桶、铁剪、刨锋器等工具。正中摆放一张工作台,三台木制车轮架,一台复制的松树炮。下厅有木匠工具、铜匠工具各一套。大革命时期,兵工厂的工匠们,就是凭借这些简单、落后的工具,打造成寒光闪闪的梭镖、大刀和雷火枪,让敌人闻风丧胆。
来到兵工厂木工操作台旁边,这里陈列着锯、斧、刨、鲁班尺、角尺等工具,旁边一台木架特别引人注目。一台木制的“车床”,便制成了松树炮的炮筒。原来是木工们首先把大筒的松树固定在这个木车轮架上,然后来回拉动缠住松树的绳子,带动转轴,用转轴前端的钻头把松树钻出一个大洞,装上火药后就成了松树炮。那时制造雷火枪和鸟铳,都是利用这种木“车床”,用同样的原理完成。要把一根一米多长的铁棍掏成铁管,比掏空松树更费时费力了。制造一根雷火枪需要两个铁工共同劳作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可想而知,那是一种“铁杵磨成针”的精神和毅力。
东冲兵工厂给了苏区人民克敌制胜的武器,同时也成了敌人的肉中刺,每次“围剿”这里都是敌人进攻的主要目标。为了保存实力,1932年冬,东冲兵工厂迁移到了江西莲花县九龙山,以此为基础成立了湘赣省军械厂。
当年,东冲程家祠堂兵工厂,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给后人留下的是一种勇敢的革命精神。厂内墙上“消灭军阀混战”、“实行共产主义”、“革命成功万岁”,这些由苏区人民千方百计保存下来的红军标语,历经几十年,仍然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