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座南朝北(坐丁向癸),占地两亩,背后倚靠鹿内山“将军勒马出城峰”,雄伟的龙谋岭如腾龙状始坐三台峰发脉婉转而至,地势形若“青蛙下溏”。面前是数十亩面积的大水塘和宽阔的仙回大洞作明堂,以把仙回大小洞一分为二的古书岭作案。祠堂为青砖瓦木结构,分上下两座,上座为大厅,下座有两间厢房,高度有8米多。祠堂大门顶上书:“陆氏宗祠”四个大字,大门左联:“中州衍系”(广西陆姓始祖陆丙公发迹于河南,河南古称中原或者中州,故陆姓后裔的门庭堂第为“河南堂”),右联:“上国观光”(清朝泛称天朝、天国、上国)。上座大厅前两根砖柱也书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光其祖德看新语象山词章经术更事业功名溯汉唐宋元明清跄跄济济”;下联为:“裕厥孙谋衍仙回鹿鸣洞俎豆蒸尝有衣冠文物历吴楚浙赣粤桂继继绳绳”。门联与厅联为直书楷体,红底金字,字体刚劲,流利大方。
祠堂大门前的走廊有两根砖柱,柱脚石是用整个红石雕凿而成,高70公分,四方腰鼓形柱的顶端分别雕塑有两只老虎,双目炯炯,神态威武。祠堂屋檐口的封檐板,用九寸宽的红梨木板制成,总长40多米的封檐板,全部雕刻有绿水青山、百花盛开,小鸟展翅、双凤朝阳、梅鹿欢跳、麒麟呈祥等山水花草和飞禽走兽。祠堂大厅的正梁和各处挑手横担,都刻满了花草树木,染上油漆,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祠堂屋脊和两边山墙头,用砖砌成,高出瓦背约三尺,脊墙上塑有各种各样的浮雕,形成一幅屋脊浮雕群,将祠堂装饰得十分壮观雄伟。大小浮雕42处,其中上座12处,下座30处。上座山头四周有四个似龙头又象佛手瓜型的压角浮雕体,龙角或瓜蔓攀首山墙伸向天空。下座的山墙壁顶上,雕塑有四只狮子,狮子伏在墙顶上,显得至高无上。屋脊墙前面雕塑有山川瀑布、八仙过海、雄狮戏水,背面雕塑有青山翠竹、梅花傲雪、三仙下棋等。祠堂两边的山墙上,分别雕塑有四只凤凰,凤凰张开双翼,宽达两米多。屋脊墙上还雕塑有各种各样的花果鸟兽。整个雕塑长达60多米,浮雕造型美观,神态栩栩如生,显示出古人高超的雕塑艺术。祠堂屋内的襟墙和山墙壁上,沿着墙头均批搪有三尺高的白灰浆,浆壁上绘有各种山水人物画共52幅,上座有20幅,下座有32幅。这些壁画中有:“吴国太看新郎”、“刘备访孔明”、“姜太公钓鱼”、“学读千字文”、“西天取经”、“南极仙翁”、“福禄寿星”、“麻姑献寿”等。祠堂大门上方的一幅叫“麒麟呈祥”的壁画,高三尺,宽近五尺,画面上有一麒麟口吐祥火,奔腾而来。上座大厅墙上有两幅扇形山水画,宽近三米,画面山青水秀,风和日丽,花开蝶舞。这些壁画,线条流畅,颜色协调,神态自然美观,每幅人物画都出自于一个十分动人的传说或典故,寓意深刻。如有一幅“冯颜求寿”的壁画,画面上有两个仙人坐在台边对奕,台面有果子等,旁边还跪着一个青年,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姓冯名颜的人,得知自己的寿命只能活到三十岁,感到不妙,便带上果子礼品找掌管人间寿命的仙官,求仙官赐予长寿。当冯颜看到二位仙官正在聚精会神地下棋时,不敢直言打扰,就悄悄把果品放在台面上,然后跪在旁边静静等候。仙官一面下棋,一面吃果子。棋罢,见冯颜仍跪着不起,便问何事,冯颜乞求赐寿,仙官怒道:“你命该绝,何来延寿?”另一位仙官闻之便说:“得了得了,给你八十岁,起来去吧。”仙官道:“仙兄,我等受玉帝圣托,掌管人间寿命,您怎能随便给他延寿呢?”另一仙官答曰:“我们吃了他的果子,收了他的礼物,总得给他一点情面吧!”另一仙官闻之,低头不语。冯颜由此便从三十岁活到八十岁。
据了解,仙回乡有陆姓人约3500人,其中1500人为陆应公后裔,其余的陆席、陆庆、陆文、陆金等公的后裔约2000人。鹿鸣村陆应公后裔自民国以来出过陆增荣(字:雁峰)、陆永春等三位县长,鹿鸣村人陆增亚(字:唤民1895-1951,中共地下党员),1926年夏,在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期结业后,派往苍梧、容县搞农运,1927年4月容县农运受挫转入地下,1929年回家乡与陆仁伍等人在鹿鸣村发动农民组织家协会。仙回鹿鸣可谓地灵人杰。陆氏宗祠虽然是当地陆姓同胞纪念祖先的地方,但从其建筑年代与建筑风格来看,真不愧为是当地民间文化的一大杰作。祠堂经历了两个多世纪,历尽沧桑。解放初,这里曾驻扎进山剿匪的人民解放军,作过农会办事处,后来作为合作社及小乡、大队的办公室和生产队的仓库,还作为人民公社的大食堂。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带着红袖章的红卫兵,举起木棒,敲掉了部分浮雕,挥动裹着石灰浆的扫把刷去了部分壁画,名曰:“破四旧”。尽管如此,这座祠堂的浮雕壁画、造型、线条、色彩仍然清晰可见,远近村民皆知。过往行人,无不举目观赏,赞叹这座体现当地民间文化艺术的历史杰作,希望有关部门把此祠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使此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
因仙回“陆氏宗祠”是桂东最古老、最宽敞、最雄伟的“陆氏宗祠”(藤县古龙乡还有一座规模较小的“陆氏宗祠”),每逢农历八月十六(陆胜情公忌日)及清明节过后第二天,远近的陆胜情公后裔不约而同到祠堂祭奠列祖列宗,祈求先辈赐福。借此机会,各房兄弟互通信息,共商发展经济及扶穷济困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