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常姓网 > 常氏宗祠 常氏宗祠

通海常氏先祠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常姓展区

为明朝大将常遇春所建,筹建于清雍正11年(1733年),嘉庆21年(公元1799年),小街(今四街)常氏先祠落成。常氏先祠按太庙的规格建造,坐西北朝东南,中轴线布置,由大门、前殿、中殿、正殿、前院南北两庑、中殿南北耳房、正殿南北厢房及正殿南北耳房组成,西边有练武场 。


概况  

据说,牌楼门头上“功冠有明”四字,乃朱元璋亲笔手书。  

常遇春乃明初名将,安徽怀远人,善于骑射,臂力过人,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元末参加朱元璋起义军,因辅佐朱元璋开基定鼎,战功显赫,被封为鄂国公。1369年,正值壮年的常遇春暴病身亡,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朱元璋为其题词“功冠有明”,赞其“朕有天下,开拓之功,遇春居其七八”;清乾隆皇帝赞曰“勇动风云”。

据传,当年常遇春死后,明太祖朱元璋非常悲伤,深感常遇春奋战一生,功绩显赫,未享其报,除重加追封厚葬外,还特令宫廷画师画了一幅身着龙袍(这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的巨幅“开平王像”,画卷上书:大明开国元勋追封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像,并悬于功臣庙内的第二位,享受朝臣敬奉。后应常遇春眷属请求,朱元璋再命画师另画一幅赐予供奉,此画像一直备受常氏后人珍藏。

1399年,常遇春之子常升因抵抗燕王反叛殉难于南京。常升之妻胡氏和次子常继祖于1403年被充军云南临安卫所属的河西四街(今通海四街镇),从此世代在通海四街繁衍生息。朱元璋所赐画像也随之来到通海,供奉在先祠里,今收藏于通海县文化馆。

已落成二百多年的常氏先祠,历经自然及人为损害,解放后又挪为他用,一直未得到很好的保护,文革期间祠内的碑、匾额、对联都受到严重破坏,许多珍贵文物荡然无存。2001年,常氏先祠被列为玉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修缮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部分建筑得到修复,目前还有前厅和大、小院尚未修缮。

曾经很辉煌

据史料记载,常遇春祖籍安徽,曾辅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颇受朱元璋器重,后来由于历史的变故,其后裔来到通海县四街镇定居,为了纪念这位明朝开国功臣,常氏后人筹建了常氏先祠。

当地常氏后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先祖常遇春仪表英俊智勇双全,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常氏一族显赫一时。公元 1369年,常遇春突染恶疾不治身亡,年仅39岁。明太祖朱元璋感念其功勋,除重加追封厚葬外,还特令宫廷画师画了一幅常遇春身着龙袍的巨幅“开平王像”,享受后世敬奉。公元1403年,朱元璋四子朱棣发动政变,夺权篡位,下令清宫3天大开杀戒株连九族,史称“靖难之役”。为了逃过灾难,常家人离开京城,辗转来到通海县四街镇定居,那幅钦赐龙袍画像,也被带到通海世代珍藏,如今这幅画被收藏在通海县文化馆。记者在常氏先祠里看到了这幅画的复制品。

虽说是复制品,长过2米,宽1米有余,图中常遇春身着龙袍,目光炯炯,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常氏后人常学兴老人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仍感叹道:“每年春、冬,逢常遇春的生日、忌日,全族都聚集到先祠祭祀,瞻仰先祖画像,仪式非常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