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黎姓网 > 黎氏宗祠 黎氏宗祠

明末的汉族祠堂黎氏宗祠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黎姓展区
简要介绍:黎氏宗祠又名黎永思堂,是是一处建于明末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板桥村,是爱国诗人、抗清名将黎遂球的专祠,原建于广州城东仁厚里,因兵燹毁废。宗祠位置及构造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其长子延祖遂在原籍板桥乡的黎永思堂为遂球塑像祀之,复建阁藏其遗书,沿用莲须阁之名,今莲须阁已无存,祠虽略有损破变异,但旧貌基本完好。该祠为砖瓦木石结构,迹近明制。红石脚青砖墙,单檐无斗拱。风火山墙上呈镬耳状。山门正对照壁,红石脚蚝壳灰脊。门前竖有旗杆夹石一对。祠名“黎永思堂”,门阁匾刻“北正明宗”,两旁原有门对:“一门五名宦,四代七乡贤”(已失)。祠分三开四进,坐北朝南。四进为后寝,后寝当中为神楼,神楼下方石砌基座,基座上端凿成十九个方回字纹花边。基座上为木结构神龛。按广州市文物专家介绍,该神龛是明代风格,在广州地区可算绝无仅有,十分珍贵。整座神楼有散落之势,亟待抢修。神楼正中龛内原供黎氏远祖牌位,台基下复筑有石砌暗室。寝殿左室原有姑婆塑像,右室有红袍、蓝袍两官员立像。据乡民说是黎美周、黎美东像,现塑像已拆毁。右室后墙端略有塌损。

黎遂球简介  

黎遂球,字美周,番禺板桥村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博学能文,好画山水善于诗,明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以后五次赴京考试均未考中,乃隐居研著诗书,每多忧国丧时之作,有粤中屈原之称,复广交仁人志士,与陈子壮等重启南国诗社,人称“南国十二子”。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黎北上应试落第,次年返粤途经扬州,适郑超宗私宅“影园”黄牡丹开,郑以黄牡丹为题,邀请各名士赋诗志庆,聘名家钱谦益主持品评。遂球即席赋诗七律十首,借咏牡丹而抒发感时忧世之情,钱感其诗情并茂,评列第一,人称“牡丹状元”。明崇祯末年(1644年),清兵入关迅速南下,遂球闻悉义愤填膺,乃捐火药器械及铳五百门,支援抗清。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任命为兵部职方主事,登危受命,提督粤师援赣州抗清,与杨廷麟、万元吉诸将,军民同心坚守赣州城数月,终因后援无继,南明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月四日城陷,遂球亲率胞弟美东、外甥刘师雄等数百健儿巷战数日,直至肋中三矢坠马,壮烈牺牲。死后,南明唐王抚恤为“太仆寺卿”,其后,经光禄寺少卿严炜等请求,获桂王追加谥“忠愍”,赠“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