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谷姓网 > 谷氏源流 谷氏源流

中湘长山谷氏的渊源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谷姓展区
中湘长山谷氏的渊源  

1,谷姓的由来  

据<<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 (又称朗公神道碑),谷姓的起源:其先世自颛顼益为舜虞,赐姓嬴氏,至于扉子封于秦谷,因而得氏焉。早在公元272年,我的先祖们就确信自己的姓氏源于地名"秦谷",这里所指的"秦谷"是扉子(非子)在秦地 (今甘肃清水或陕西泾阳)最先居住的地名,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居住地为姓氏者,称谷氏或秦氏,他们分别建有秦国和谷国,秦国在前述的秦地范围内,而谷国的位置在今天湖北谷城一带。

2,由耒阳谷永到丰城谷如春的源流图

据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初修的<<中湘长山谷氏族谱>>上,刊有由茶陵谷氏家族谷俊士和谷吉仁在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71年)同注的<<源流考>>,一开篇就引述了谷氏茶陵宗祠留存的江西丰城谷氏桥东旧谱上有子云公以下源流图,这个源流图就是追溯中湘长山谷氏源流的依据。

丰城谷氏桥东旧谱上所称子云公是耒阳谷永,谷永字子云,西汉汉元帝(公元前49一前33年)时以经术文章与宗正(西汉官名,为九卿之一)刘向等齐名,在西汉汉成帝四年(公元前30年)擢为光禄大夫,驻守郁林郡(现广西贵港市),以恩信招降乌浒十万人,开置七县,昭赐庙祭祀。

谷永生子崇,谷崇子亮高,佐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光武中兴,为突骑先锋并拜偏将军,徙居庐陵(现江西吉安),去世后葬昌黎(现河北昌黎县)。

之后经历四世、五世至六世,谷朗在公元218年出生,谷朗,字义先,为桂阳(现湖南郴州市)耒阳人,是豫章府君的曾孙,公府君的孙子,郎中君的儿子。谷朗"君承洪源之清流,禀累世之高素,履道思顺,德行纯备,三岁丧母,十一亡父,独与弟居,承奉继亲,和颜悦色。" 朗公以孝闻名,当时有"曾参"之称。三世仕吴为牧守,弱冠(即二十岁)仕都,宦绩显赫,吴建衡三年(公元271年)为九真(现 越南河内)太守,在任上去世,回葬原藉。后嗣为之立碑,即前述<<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 (朗公神道碑).

图 (一) 建在湖南耒阳的<<吴故九真太守谷府君之碑>>碑亭

  

之后又经历了七世至八世传至谷佑,谷佑,字国助,其子谷利,仕东吴,拜为护国将军。谷利生子昌,谷昌仕晋,任过刺史。谷昌生子衮,谷衮在北朝时仕慕容,勇冠一时,官至广武将军,由昌黎徙居丰城桥东,并在此定居,子孙繁衍,分徙各郡。

谷衮生子二,长浑次汶,长子谷浑,字元冲,年青时即有父风,在魏道武(公元371一409年) 时以善隶书任内待,到魏太武(公元410年)即位后官至尚书,赐爵位濮阳公,他正直有节操,被谥曰文宣。谷浑子三,长璋次珏三玠,长子谷璋仕校尉晋为将军职。

谷璋生子晶,谷晶官至忠显校尉。谷晶子二,长那律次文,谷文字泽敷,其兄谷那律博览群书,禇遂良称之九经书库,有的谷氏祠堂称"九经堂"即由此而来。谷文子二,长颍次颐,长子谷颍历任太府少卿,又加镇远平东将军,官阶历显,谥曰贞。

谷颍子二,长纂次仁恢,谷纂字灵绍,颇有学,涉解褐(笔者注:意即脱去布衣入仕),当过太学博士、领待御史,稍近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营州大中正。谷纂生子汾。谷汾生子和,谷和字厚纯,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授承直郎,退居丰城桥东,杜门不出。

谷和生子二,长宏忎次宏仁,宏忎(一名任錞)字致重,授将士郎,居丰城圳上(即桥东)别业,此丰城谷氏桥东旧籍十九世之渊源所由系,自谷和之后,子继孙绳其间,隐显并趣,名字彰彰,约二十余代至应斗公。

谷宏忎子二,长国允次建勋。谷建勋子克恭。谷克恭子勤本。谷勤本子二,长翼观次性孚,谷性孚子延龄。延龄子二,长伯逵次仲达,谷伯逵生子继伟。谷继伟生子莅政。谷莅政生子务实。

谷务实生子萼,谷萼在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授进义校尉。谷萼字二,长伸次坤,谷伸生子尚廉。谷尚廉生子雯。谷雯生子僢。谷僢生子毅。谷毅生子有谟。谷有谟子二,长晟次昆。谷昆字翕和,子三,长临庄次文赞三文藻,谷文赞字厥善,性好施济,有著作<<救生篇>>传世。

谷文赞子二,长宗儒次宗道,谷宗儒字学循,淹贯经史,宋隆兴六年(公元1168年)授承务郎。谷宗儒生子能彰,谷能彰性敏好学,居圳上结庐静修,读文昌化书。谷能彰生子思杰。谷思杰生子启材。谷启材子四,长效次倬三准四涣,谷倬字昭朗,于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一1274年)授征仕郎,退隐圳上。

谷倬子七,长中嵩次中芔三中兰,其余四子分徙江南山阳丰润等地,三子谷中兰字永芳,南宋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 生,元至顺三年(1332年)没。谷中兰子六,长应柄次应四应斗,其余三子佚考,四子谷应斗字指南,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生,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没,寿87。谷应斗子三,长如春次富春三回春,长子谷如春字映山,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生,明建文元年(公之1399年)没,寿77。谷如春子五,长攸崇次伏崇三早魁四得魁五鼎魁,除幼子鼎魁留居丰城桥东,其余四子均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一1424年)随着江西填湖南的迁徙大潮徙居外地,其中长子攸崇徙居茶陵,次子伏崇也就是我景泉潭房谷氏迁始祖,先迁茶陵后又徙居湘潭开衍景泉潭房,三子早魁先迁茶陵后又徙居湘潭湘乡开衍垅窟塘房、流霞塅房,四子得魁先迁茶陵后又徙居湘潭开衍长山房。包括景泉潭房、垅窟塘房、流霞塅房、长山塅房在内的四房,经确认均为丰城桥东如春公之后裔,合称中湘长山谷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