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坑自然村,地处海坛岛中北部,君山西麓,杨梅山下西北,与流水镇交界,隶属中楼乡湖山村行政管辖。村向朝南,东及东北依傍杨梅山麓,西北有杨梅坑郭氏国王寺、上鸭池毗邻、冠山自然村近里,西隔村路、与湖山村部所在地黄土倚自然村相距,南仰望太平庄自然村、杨莱山。因村后山里野生杨梅而得名,人居山下地势而称之,杨梅坑俗称“樯安”。
据舍人宫总谱记载,本族肇迁始祖德扬公(生于清代康熙年间中叶,约公元1688年),妣阮氏,子孙添。德扬公墓位于北厝垄山南丘壑,朝向太平庄村后山虎秀底,坐西向东,其位前沿坪面园地,左有鼓磹,右有笔架石,风水学“鲤鱼跳龙门”之地脉,斯地两边岩峰,一地黄土冢落,年久湮没,尚待维修。
族人郭章华介绍:德扬公来岚职任大都宣课提举司(主管盐务等有关税收制度及征收事项,八品)后,就地落籍,繁衍后裔,先居厝前坡顶,因风沙严重,才后退数百米重新扎根,祖宇四扇两厅一走廊,红墙砖铺地,坐艮向坤,年久失修后倒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后裔另行组建。现尚遗有厝前红砖埕数十平方。
考祖宇(村)后山,坐北向南一座两圹寿域,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墓碑文字已模糊不清,可能墓主有前因,碑文打掉似乎。“清,□□,乾隆□□年,諣梅(六世祖梅弟?)□□(郭公)偕,□(配)孺人□(寿)域,□□□□□”。大概年代与四世祖猷清公相似。
现犹存五房四世祖猷清公,寿域碑文一块:“清,竜江,猷清郭公偕、妣翁氏孺人、乾隆甲寅年(公元1794年)、秋季吉旦立”。根据碑文的格式,墓碑最上端“竜江”横排是葬者的籍贯,本身祖先的源流。“竜”古同“龙”。福清城《闽都记》载:正德八年,令朱褒始为四门,东曰文兴、北曰玉屏、南曰龙江、西曰双旌。现龙江街道,管辖龙江社区和下梧、松潭、松峰、安民、苍霞、霞楼、东南、朝阳、观音埔、小南洋等,上述部分地名有郭氏族人居住。
另有平潭县志〖姓氏构成〗中资料记载:青峰、东庠刘氏,始祖刘存,字一心,号淮叟,……传至十五世刘浚,居福清平北里龙江(今高山镇龙尾村),其后裔先后迁入平潭等处定居。
漳州龙海市角美镇有一龙江村。再有广东省佛山市龙江,“古之龙江村在今之紫云阁附近,尝与张氏冲突,竟遭浩劫,此后每近千人,劫难重逢,因而外逃谋生,至今人丁希微,迨抗前期,龙江村郭策毕业于黄埔军校,奉命更龙江村为龙江乡,担任龙江乡长,组织乡民抗日,终因无援,血洗龙江,幸存者远遁四方,从此村址泯灭,今之数亩紫云阁佛庙部分属村之故址。郭氏原有宗祠三座,抗战时亦被焚毁,后改为蚕桑作坊,为今之汾阳中学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