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海坛岛西部,隶属平原镇管割的南部行政村,境内有海湾滩涂贝类和海藻类养殖基地,为全县第二大晒盐,1989年经福州市委市政府确认老区游击活动村。族里面朝南方海坛海峡门峡,东望蛇鼻下,近见山坡南北朝古窑遗址,北通镇政府、162县道、与半山村、东安接壤,西与江楼村毗邻、梧凤楼交界,西北有元朝至正年间,净尘庵尼姑开凿灌溉一口至今大旱不涸的“尼姑池”。
现有遗存祖厅祖厝三座,坐向壬亥丙巳,缺圮(残缺倒塌)无人居住,其特色每座祖宇大门额外,立挂着作为除凶避灾的一块青
石八卦吉祥图案,长房大门左右两侧另有一对简易小石狮。
重修支谱序:俗云当盛郭氏亲不过三代而族有万载,自舍人宫重修谱牒至今,又历数十春秋矣,其间人事更迭,子孙蕃衍,颇多事宜皆未録之。当盛章仑哀家声之不振,虑后世子孙忘其本源,故而发心重修谱牒。往舍人宫觅得旧谱,拾其遣而补其阙,考先祖,录后生,经月而成此谱。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之勋劳固大矣。然何及先祖斩荆柯,启山林之艰辛也。罔极是天之恩德,曷能忘乎。此即为修谱之本末,聊数言以志。
十一世孙章仑总理谱事
公元二OO六年七月七日。
当盛郭氏据舍人宫总谱记载,出自福清孝义乡的化南里寿山彩公第六世闽公支下,十世祖应春公长孙,一槐公长子。始传源于泽朗虾蛄洞(査阅虾蛄洞族谱及世系未记载)。中南拳、水火杖为武术传家,以当代盛行而称谓,始前一族之乡,后联姻才有高氏等姓。
先祖子禄公,生明万历年间,子孙锦公生顺治巳丑年(1649年)四月廿七日未时,卒清康熙庚子年(1720年)十月初六日巳时,享寿七十二,妣林氏,葬西营南,公元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炼铁运动,木棺被取出,残骸散落墓穴,族人文江、忠桂等将余骸用一丁瓮,移葬于当盛后山顶与半山交界之处。其子三:贤建、贤通、贤章。现有鹿秀连街山(由当盛西营祖祖墓南爿边移葬此穴位),墓碑文:“清,泽朗,贤建郭公妣施庄孺人,长男家耀公妣陈孺人,仝孙名魁公妣高孺人,曾孙可美公妣林孺人,元孙永善偕弟永良公;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立,建座向甲庚兼夘酉分全”,五世同域。
另有,当盛尧头门,“清,泽朗,贤通郭公偕,妣林氏孺人,暨男家敏配,妇何氏孺人,乾隆庚寅年,孟冬吉旦立,寿域”,当盛郭氏坐东向西墓一座。
族糸有留传“名勇冤案”。事发盛暑一天,福清县差役到海山当堘办案,路过富人名勇门前,口渴难耐,讨口水喝,不料被夫人拒绝,差役怀恨于心,把案件改为当盛命案进行关押,经严刑拷打,勒索钱财后,才肯案结释放,酝酿为时人注目的一场惨虐悲剧。后来夫人去世,族人将其大厝卖给江楼高氏给予料理后事,至当盛郭氏今残旧的房屋已然有人居住。
还有,尧头门南边石墓嘴,三房贤章公次子:“泽朗先嗣(对先人功业的继承)考·家德郭公偕·先嗣妣殉刻(随从时间一起葬)·高孺人之墓,乾隆丁丑年,季冬吉旦立,坐庚向干”一座。
当盛郭氏名人贤裔层出不穷,公务员处级干部一名,副处一名,科级干部二名,法国博士一名,教授一名,大学院校近二十名。其中突出的代表清代道光年间与光绪年间永兆、兴泰父子双邑庠生(秀才),当代章彩父女,一门两处一教授,官秩品第。章彩公墓志铭:“郭公章彩福建平潭人(1934~1989年),于一九五0参加工作,历任局长、公社党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忠于职守,兼洁无私,为国为民奉献毕生精力,胸怀磊落,作风正派,待人谦和,德声远播四方,勒碑记之。岁次已巳年孟冬吉旦立”。
海山郭氏,渊源流长,当盛世系,叶茂枝繁。数百年日月星辰,血脉相连,根叶相牵,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其谱牒重修清代同治十二年,继修于公元二00六年仲秋,传至子孙十三代,按福清泽朗寿山郭昭穆世系排之为二十四世“友”字辈,繁衍后裔一百一十余户,四百多人,迁居芦洋二十四户,台湾三户,大坪一户,海滩二户,改革开放后,许多后起之秀,纷纷走出家门,走出海岛,开拓进取,移居福州十户,城关四十五户。族里人以农为主,部分在职人员,其余在外工程劳务。清代上叶,长房三支系名辉公,子寿寿、合合,父子俱迁霞浦大英。
(—)霞浦大英郭氏:
大京,古称大金,地处霞浦东南海滨,距县城40公里。这里三面傍山,东面临海,山川毓秀,地灵人杰。大京城内街道均以宽7米的青石板铺设,并按一定距离兴建迎恩等四个街亭,开凿四口八当盛郭氏角大井,至今有些居室仍保留明初古建格局。位于东冲半岛东侧的大京古城堡,历经六百载风雨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据说是现今全国最长的乡村古城堡,城上窝铺、炮位等设备齐全,与外海烽火门、南日山互为表里,结为犄角、斥堠相望、壁垒森严,形成坚固的防御体系,阻遏了海上盗寇的觊觎骚扰、人称“海涯屏藩”,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城堡融为一体并日益成为休闲去处的是城堡前的沙滩、五彩小卵石带、笔架山,还有为防止风沙侵蚀而筑就的木麻黄防护林带。
据当盛谱牒记载:长房三,四世祖家光公,讳兆灿,生(康熙1720年)庚子年七月十一丑时,寿五十七,卒(乾隆1776年)丙申年七月三十巳时葬西营南大祖墓,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移葬鹿秀连街山,座向甲庚兼夘酉分全,五世同域。妣林氏生已巳年二月十一子时,寿七十八,卒丙辰年十二月初三未时,合葬夫坟,子四名利、名荐、名辉、名洪。
名利嗣子合合,迁大英发祥;名荐,讳其馨,生乾隆乙亥年(1695年)二月,卒丙寅年正月,葬加刀丘向东,妣高氏,生一子可(文)超,小名娘娘,嗣子金弟;名辉,生乾隆丁丑年(约1697年兄弟其间年龄),妣氏,子二寿寿、合合(出嗣),父子俱迁大英发祥;名洪,讳其宽,生(乾隆1698年)戊寅年,卒乾隆癸亥年,葬长乐康田地方坐东向西。
资料查阅福建霞浦有长春乡大京村,曾用名大金、南金,现是否有大英地名所在待续考证。祖辈口传:霞浦大英在于沿海地带,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大练舍人宫郭孝元与当盛族人郭维福(当年三岁)最后一次去过大英,找到迁居族亲,有上百户族人。当时船上还带回不少薯片农产品等粮食。
(二)黄土墩郭氏:
位于平潭县城西北,海坛岛腹部,宋以前芦洋为可供放牧军马的大草埔,宋时置牧监。明嘉靖间,倭寇窜踞海坛,民遭劫掠,纷纷内徙,自此芦洋埔逐渐荒芜,强大的海风带来沙龙,形成从长江澳口到竹屿口的大沙埔,人烟稀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号召县内居民安家落户,造林绿化,开荒造田,把芦洋埔改造成全县重要的粮油作物和优良瓜果的生产基地。逐步开发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建立优良品种试验基地,美国百事食品集团亚太地区总监皮特先生称:“芦洋模式是百事在中国基地建设的最好模式,合作最愉快,中方人员最努力,前景最广阔”。族人居住于乡场合一建制的芦洋乡政府、县道162南边,面朝军坪、楼仔,东与东边寮毗邻,西与龙凤楼相距。据当盛谱载,三支系贤章派下第八代兴铨、昌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迁居,现已传五代“友”字辈,二十四户,近百人口,族人以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