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费姓网 > 费氏源流 费氏源流

家氏源流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费姓展区

源流一

1.源于嬴姓,出自远古帝王颛顼裔孙大费次子若木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相传颛顼是黄帝孙,有裔孙伯益,伯益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大费,他有裔孙大费,大费有子二人,其中次子名若木,因不得继承爵位而沦为平民,遂以父名为姓氏,姓费,以标明自己的血统所出,其后代相传姓费。如夏桀时去夏归商的费昌,就是他的后裔。费昌后裔子孙中,有个人叫费仲,是商末纣王身旁著名的的佞臣。在殷商王朝覆灭之时,费仲被周武王姬发所杀,并传首号令,以为祸国殃民者戒。

2.春秋时楚国大夫费无极之后,嬴姓,属于以封邑名为氏。姓氏音读作fèi。费无极,亦作费无忌,春秋末年楚国佞臣,官至太子少师。楚平王本为了联秦制晋,让其子太子建与秦女孟嬴联姻。派费无忌到秦国去迎接秦女孟嬴,孟嬴甚美。费无极渲染孟嬴绝世美丽,天下无双,便劝平王自己娶她。平王好色,强纳儿媳,费无忌也转为侍奉平王。由于担心太子建登位后对自己不利,于是不断离间平王和太子建。迫害太子建与伍奢全家,伍子胥侥幸逃脱到吴国,给楚国大乱埋下了伏笔。后来费无忌与鄢将师妒忌左尹郤宛击败吴国,杀其全家,伯郤宛之子伯嚭奔吴国。国人怨令尹囊瓦,囊瓦(子常)杀费无忌并灭其族。在费无极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费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费氏正宗。

出自嬴姓。颛顼的裔孙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费(今山东费县)。伯益有两个儿子,长子大廉继承了他的爵位,次子若木没有得到爵位,就用父亲的封地名作为自己的姓,其后代以费为姓。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懿公之孙费庈父之邑,属于以国名为氏。春秋时期,鲁国有大夫费庈父,其后裔子孙因他以费县为食邑,后世子孙遂以封地名为姓,称为费氏,读音作bì。

源流三

1.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鲜卑拓拔部费连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费连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执政时期,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鲜卑族的多音复姓多改位单字汉姓,其时,费连氏改汉姓为费氏。

2.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郭尔罗斯氏,亦称郭洛罗斯氏,源出元朝时期豁罗剌思氏后裔,内扎萨克氏族中也有此姓,以部为氏,世居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鄂温克族郭尔罗斯氏多冠改汉姓为费氏、郭氏、高氏等。

3.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费佳氏。祖先原为汉族,源出费序父一系,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携后融入鲜卑族,逐渐演化为海西女真,居讷殷江(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后多冠汉姓为费氏。
  ②满族费莫氏。为满族老姓,是八大姓之一,后多冠汉姓为费氏、莫氏、马氏、麻氏等。
  ③满族费雅氏,亦称蜚雅氏、富义氏,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后多冠汉姓为费氏、富氏。
  满族费氏读音皆作。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④今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费氏,世代相传至今。姓氏音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