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名讳巩,生六子。分别为长子清修、二子冉修,三子自修、四子敬修,五子懋修和六子淑修。明初响应国家的移民政策,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太祖的长子清修与尚未成人六子淑修,留在老家供奉宗祀、赡养父母外,其余四子皆迁徙到山东定居。其中二子冉修迁徙到章邱县,三子自修迁徙到即墨县,四子敬修迁徙到黄县黄山馆,五子懋修迁徙到黄县土口村。
敬修和懋修即为黄县的刁氏始祖(一世)。由于明朝二百多年的社会稳定,子孙繁衍发展迅速,自然产生许多分支。也就有了在黄县的二次迁移。据家谱记载,始祖懋修生三子奉、福、整。长子奉居土口村,供奉宗祀。二子福迁徙到枣林村,三子整迁到鲁家沟村。二世祖福生三子增、庆、积。二子庆留本村供奉宗祀,长子增迁至炉房村,三子积迁到台上村。后枣林村福的后代九世祖云道迁到慕院村定居。十世祖正岐迁到栖霞市后寨村定居。这就是原丰仪乡土口村、枣林村、慕院夼村、台上村、炉房村、鲁家沟村以及现栖霞市的后寨村的刁氏来源。
据家谱记载北马北沙社的刁氏也是懋修的分支,但具体从哪一世迁居的,谱中没有记载。船止沟的刁氏,来源于土口的奉支。
至于黄山馆的敬修支的刁氏迁徙情况,谱中没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