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姓始祖少康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窦姓展区
简要介绍:少康、窦公、窦羽泥、乌扎喇·多罗岱。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窦姓出自姒姓,相传夏后氏帝相失国后,他的妃子(原为有仍氏人),逃出自窦,投奔娘家有仍氏,生子曰少康,留居有仍遂为窦氏。关于此事,在《风俗通》和《尚友录》上也有记载。窦氏的始祖少康得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有仍是窦氏的最早发源地,也是古时的国名,这个地方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故窦氏后人奉少康为窦姓的得姓始祖。
屈原在《天问》中说,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启后就死了。所以,启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是个苦孩子。禹死后,诸侯拥戴启为天子,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有的史学家认为禹是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山西汾河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
禹在位时,曾以伯益为继承人,伯益辅佐禹日浅,诸侯都拥戴启。启即位后,伯益避居箕阳山。与启同姓的有扈氏部落(在今陕西省户县)反对启改变尧舜的禪让制。启率诸侯兵马攻伐,被有扈氏打败。为了赢得民心,启便严于律已,过着粗茶淡饭的俭朴生活;还尊老爱幼,任用贤能,然后在人民的支持下,他再次出兵攻灭了有扈氏,巩固了帝位。启在晚年喜好歌舞游猎。传说他曾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
启有五子,传说小儿子武观曾想争夺帝位,启就将他放逐到黄河西岸(今陕西合阳一带)。武观聚众反叛,启派大将彭伯寿带兵将他打败,并押来见启。武观只好认罪服输。启在位13年,约于公元前2052年病逝于安邑。
启长子太康即位后,喜好游猎,不理政事。太康十九年(前2033),太康带着家眷、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一去3个多月不回来,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东夷族有穷氏(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北)部落首领后羿乘机起兵,夺取了夏的都城安邑。太康带着猎物兴高采烈地回来,在走到洛水岸边时,见对岸有重兵把守,便慌忙派人过河探问,这才知道是后羿不让他回都,各部落首领都不满意太康的荒唐,又惧怕后羿的实力,谁也不来帮助。太康后悔不及,只好在阳夏筑了一座土城居住下来。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的几个弟弟见兄长不能回都,就陪着母亲来到洛水对岸苦苦盼候,始终没有能等到。四兄弟就作了一首歌来追念他们的祖父禹的功绩和品德,倾诉目下的凄凉悲哀之情。这首歌就是《尚书》中著名的《五子之歌》。歌词是: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鬱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后羿废黜太康后,立仲康为王。太康失国10年后病死于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仲康即位,一心想夺回被后羿篡夺的大权,他让胤侯执掌兵权,去征伐后羿的党羽羲和部落,试图削弱后羿的力量。后羿杀了司天官伯封氏,软禁了仲康。仲康的儿子相只身逃往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后羿带兵追杀,相又逃奔斟灌(今山东省寿光县东)氏。仲康忧闷成病,在位十三年,于前2004年因病而亡。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
夏同姓诸侯斟鄩氏和斟灌氏拥立相为夏帝,相以天子旗号,整顿兵马。二年己卯(前2002)征伐了东夷部落的淮夷、风夷、黄夷,不久,方夷来朝见,服从于相。后羿在仲康驾崩后,篡夏自立,他仗着射箭的本领,吃喝玩乐,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家臣寒浞。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了后羿的贴身卫士逄蒙。相八年乙酉(前1996)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派逄蒙把他杀了。
寒浞杀了后羿,夺了王位,霸占了后羿的爱妾,并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叫浇(ao,傲),力大无比,寒浞封他于过(今山东莱州东);一个叫豷(yi,意),封他于戈(今陕西华阴)。寒浞怕夏族跟他争夺天下,相二十八年乙丑(前1976)便派儿子浇率有过氏兵进攻斟鄩氏、斟灌氏。将帝相杀死,火焚夏宫。
那时候,帝相的后妃缗已怀孕在身,闻相被杀,就从墙窦(洞)中逃出。缗是夏诸侯国有仍氏之女,逃出后就直奔有仍(今山东济宁)国。缗回到娘家,丙寅(前1975)夏四月初五生相的遗腹子少康。有仍氏因少康是夏后氏之遗孤,对他特别关爱。
少康自幼生得聪明伶俐,并且勤学好问,有着与常人不同的睿智和决心,母亲缗后非常欣慰。有仍国是一个很小的部落方国,少康自幼与百姓打成一片,深知百姓疾苦,对他人甚为和善,自己也很受别人欢迎。
缗后希望少康有出息,将来光复夏室,于是倾尽全力教育他,向他讲述太康失国的痛耻。少康对此铭记于心,并从小立志要复国雪耻,刻苦学习武艺。后来他拜当时闻名的大贤斟玄为师,向他请教王道天命之学问。斟玄常教导他说:“为王者必以百姓为重。仁则百姓归,国家安;暴则百姓离,国家乱。”少康牢记于心,并立誓将来若复国,必施仁政于天下。斟玄知少康天赋异秉,心地善良,必有神灵庇佑,将来复国定能成功,于是以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就这样,少康在有仍国里慢慢成长,等待着复国的机会。
岁至己卯(前1962),少康十三岁时,有仍国举行大宴。南北两大牧场的牧场主将各自羔羊运到城中准备作为礼膳献给国君。哪料两队羊群入城后,在城中乱窜,结果混为一团,难分你我。两位牧场主又生怕对方抢了自己的羊只,于是拉拉扯扯,最后发生了纠纷。一时间城中闹起轩然大波,争吵之声把有仍国君都招惹了来,但是由于羊只都互相类似而且无特别记号,国君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少康突然心生一计。他找来大堆青草放在羊群里,然后在一旁静静地观看。旁人对此都感到莫名其妙。结果不一会儿果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一部分羊开始拼命地吃草,而另一部分羊只却对草料没有丝毫反应。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北方牧场离城很近,只需不到半天工夫就能到达,来之前羊群都已丰餐饱饮,所以对食物视而不见;而南方牧场离城却很远,要整整一天才能到达,羊群经过一日劳顿,必然又饥又渴,所以见到草料自然会拼命抢食。少康这样给众人解释后,众人恍然大悟,于是都夸赞少康聪颖。这样,连国君都为之头疼的问题被少康轻松地解决了。国君见少康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能,很是喜欢,于是就封他做了牧正,管理整个部落的畜牧。
少康当上牧正后,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在牧业发展上想出了很多新道道,给有仍国经济带来了新的起色,于是名声大振。少康在有仍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夏都安邑,篡位的国君寒浞得知后,担心少康迟早会影响到他的统治。丙午年(前1955)春寒浞派长子浇率有过氏的军队去追杀少康。
浇于是派出了他最厉害的部将——辰去追杀少康,这辰长着三只眼睛,而且身形高大魁梧,很是强壮。辰领兵进到有仍国后,四处搜捕少康。
少康的母亲缗后得知此事后,知道有仍国弱小,不能久呆,便要少康逃往别处。少康则要母亲与自己一同逃走,但母亲年老体弱,根本不能再奔波,就苦劝少康一人独去。可是少康心存孝道,哪会舍下母亲独去,于是便不肯走。谁知母亲大义,竟自缢而死。少康伤心欲绝,仰天嚎哭。但自知身负复国大任,只好忍辱而逃。
少康尚未离去之时,辰的军队就已经布满了城边,少康根本无法出城。正在这时,少康的好友斟睿前来相助。这斟睿乃是大贤斟玄的独子,比少康大两岁,少康当日向斟玄求学时,两人甚是投机,后来便结为好友,以兄弟相称。斟睿叫少康躲藏在一只掏空的羊肚子里面,自己则扮作肉商,将羊运出了城。这样,少康才得以安全出城。少康心存感激,对斟睿说:“他日复国,兄必为重臣。”斟睿也早有一番抱负在身,便表示愿意追随少康,助少康复国,少康甚是欣喜。于是两人便决定一同逃往有虞国,以求安身之地。
少康与斟睿拼命地逃跑,那辰居然追了上来,两人急忙逃进一片树林中躲窜。这辰简直是个高大的怪物,两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只得藏在大树后面左躲右闪。而凶悍的辰则将他们躲藏的大树一一砍倒,瞪着三只眼,凶神恶煞地怒吼着。少康长时间的奔跑,已经筋疲力尽,一失足,便倒在了地上。此时辰双手高举巨斧,正欲劈下来,结果一棵参天大树倒了下来,粗壮的树干正好猛地撞在辰的后脑勺上。只见辰怒叱着三只炯目,口吐鲜血,随即倒地暴毙。少康连忙跪地谢天,感谢神灵护佑。
又经过艰难曲折的奔波,少康终于逃到了舜的后人居住的侯国——有虞国。少康在有虞国受到了热情的款待。有虞国的国君早就不满寒浞的暴政,他嫉恶如仇,一听少康乃是王室的后人,又闻听少康在有仍国的美名,便决定全力支持他复国。
虞君取出一柄五彩宝剑,赠与少康,对他说:“相传此剑曾随黄帝征战沙场,斩敌无数,后经五帝传至我祖虞舜,成为我有虞氏之传家至宝。人皆言凡欲成帝王者,必佩此剑。今我将它赠与你,助你早日复国,以解救天下百姓。”
少康接过宝剑,答复道:“我欲诛叛佞、救百姓久矣,只是苦不得法,今蒙抬爱,必不负重望。”
虞君听了,非常满意,为了先历练他,就让他当庖正,管理部落内务。有一次,少康采集秫穗做笤帚,由于籽粒未能脱净,又遇天下连阴雨,秫穗发酵,其液流入池中,醇香无比,少康偶然发明了秫酒。
虞君见少康聪明善思,认为他复国大有希望,就立刻给众一旅(500人),赏地一成(10里方圆),此地叫作“纶邑”,西有嵩山,北有具茨,南临颍水,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虞君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二姚嫁给了少康。
少康在纶地成家以后,励精图治,招兵买马,并派人四下召集与夏同宗的贵族,收拢曾经被寒浞打散的斟灌、斟鄩氏遗部。
数年后,人心所向,举事在即。斟睿多次劝谏少康起兵讨伐寒浞,光复夏室。少康虽也赞同,但又顾虑自己年少,怕无法号召天下诸侯与他共同举事,便犹豫不决。
斟睿于是向少康说道:“君乃王室后裔,讨逆伐乱本是行正义之师,诸侯自应效力。而今诸侯虽称臣于寒浞,乃是碍于寒浞之暴政酷刑。此时若有明君举事,他们必然趋之若骛。倘若君恐威信不足,何不请助于天命?”
少康听了连忙便问:“那当如何请助于天命?”
斟睿根据当时人们信奉天命的心理说:“人皆言天授之帝王,必脚踏帝江神兽,手持五彩神剑。今君已有其中之五彩神剑,何不再寻得另一帝江神兽以正天授之名。如此一来,百姓诸侯必以君为尊,再无二心。”少康听了之后甚为中意,于是决定亲自出外寻访神兽。
为了寻访这传说中的帝江神兽,少康历经数月,翻过无数座大山,趟过百条河流,结果一无所获。他的手被荆棘扎得千疮百孔,脚被磨得皮开肉绽,但始终不肯放弃,继续找着、寻着。最后女娲神感动于他的决心,终于破例现身,指引他神兽的位置。
少康从女娲那里得知帝江神兽居于泰山之巅。他便立刻来到了泰山脚下,不顾自己满身的创伤,开始夜以继日向上爬。泰山高耸入云,山中气象变幻无常。白天烈日如火焰一般炙烤着少康的皮肤,夜晚风雨如刀剑一般刺痛少康的寒骨,少康毫无畏惧地向上爬着。山中时有猛兽出没,少康便以五彩神剑斩杀之,以肉为食。历经千辛万苦,少康终于来到山顶。但环顾四周,并未发现有任何鸟兽踪影,少康随即大失所望,欲哭无泪。正当此时,只见天空突然降下一团紫云,随后风云变色,天空电闪雷鸣,然后听见呼啸一声,那紫云化作一只身披金鳞、背展六翼的巨兽——这便是传说之帝江神兽。
少康见状,欣喜若狂。那神兽似乎也与少康心灵相通,只见它于空中打了一个盘旋,接着俯冲下来,载起少康,飞上了天际。那帝江神兽载着少康。地上百姓见状,皆言黄帝显灵,并一一跪地膜拜,称之以天帝。
少康得到了两件宝物,树立了天威,此时天地人和,于是少康在纶地发兵起事,开始征讨寒浞。少康封斟睿为军师,以讨逆为名,率大军向夏都安邑杀进,天下诸侯一呼百应,纷纷前来相助。少康又向百姓许诺十年免贡,百姓因此争相从军。复国战争由此开始。
当时,有个名叫靡的人,原是相的臣下,寒浞夺取王位后,他逃到名为有鬲氏的部落(今山东省德州),招集流亡,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复兴夏朝。他首先应少康之召,倾有鬲氏之兵,率领斟鄩、斟灌两地的复仇之师,和少康会合,拥戴少康为夏王。
少康长子伯杼时年17岁,他特别机智,进至戈地,引诱、麻痹豷,使其丧失警惕性。然后,率领有虞氏军队突然进攻戈,豷制挟弹飞打,如连珠骤雨。伯杼巧思御避之法,乃集工匠冶炼金属制成头盔面具,前後掩心金甲。精选勇士百人,穿之在前,後军继进,豷败走,戈君(大禹之后)伏兵擒之(豷),一举歼灭豷部有穷氏军,杀死豷,为少康复国创造了有利条件。少康又派将军汝艾(谭氏、艾氏祖先)打进有过氏内部,里应外合,将浇赶入海中,而后灭之。
寒浞自开战以后,在夏都中惊恐万分,常于夜间做梦,梦到有人在沉睡中将他杀害,并夺取了他的王位。于是寒浞终日神情恍惚,疑神疑鬼。他命人于各诸侯国中征集重兵以镇压少康的军队,凡不听调配者尽皆杀头,结果许多百姓纷纷逃奔少康而去。
战争进行得相当激烈。少康于军前手持五彩神剑,脚踏帝江神兽,军士士气鼓舞,部队所到之处势如破竹。而寒浞也拼死顽抗,他找来各路邪神鬼怪为其助阵。相传他们总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战,场面甚是悲壮惨烈。
寒浞首先派来了东夷的骑兵,与少康军大战于华北平原。东夷伯明族的战士各个身披藤甲,手持长戈,乘着高额骏马呼啸着向少康军冲过来,好不威风。少康军也排成阵型,以长矛御敌。可那铁骑如迅雷闪电,在平原上任意驰骋,伴着阵阵长鸣,时而向少康军迎面袭来,时而又从后方杀至。少康军盼顾不暇,阵形破散。于是少康乘上帝江神兽,腾至空中,令它咆哮一声,以吓万马。神兽于空中张开大口,吸入万千云彩,然后将头一晃,从肺腑中发出一声巨吼,响声惊天动地。敌军马匹闻之皆惊,有的扭头逃窜,有的将主人甩下,癫狂而踏,有的则口吐白沫,倒地暴毙,敌军顿时乱作一团。少康命军士趁势上前击杀,于是大破骑军。
寒浞又秘密收拢了蚩尤的后裔,并组成大军向少康杀来。于是两军大战于太行山谷。蚩尤族战士各个凶猛善战,且身披兽皮,头戴兽角,如猛兽一般凶恶。交战之时,他们于口中喷出酒雾,弥漫整个战场,使少康军士难辨敌我并且醉意浓浓,作战十分艰难。经过数天苦战,少康军疲乏不堪,死伤惨重。少康便设立祭坛,仿效古法,请火神来助他破杀蚩尤。于是两军阵前只见天空忽然一片昏暗,隆隆声战鼓响起,但见火神祝融乘九条火龙从天而至。那祝融赤面金冠,双目烁红,只见他左手一挥,洒下炽热火雨。火雨落入蚩尤军中,将蚩尤战士口中喷出的酒雾和身上披挂的兽皮尽数燃起,顷刻间,蚩尤阵中一片火海。又见祝融右手一挥,身边九条火龙随即飞落地面,乱窜于火海之中。火龙喷着火舌,撕咬着敌军,灼烧着敌军,蚩尤战士痛不欲生,只听见一片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哀鸣声,太行山谷火光通天。大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将蚩尤战士全数化为焦肉枯骨,蚩尤军大破。
后来少康大军行至黄河,寒浞为了阻止少康逼近夏都,派人在黄河彼岸堆筑土堡,驻守弓箭手数千,企图以黄河天险阻隔少康大军。少康大军数次欲渡黄河,但每行至河中,敌军即万箭齐发,射死少康军无数,偶有过河之军士,却被土堡所阻,无法登岸。少康为此甚是恼火。军师斟睿便劝谏少康以河祭祀,请水神相助。少康于是在黄河岸边搭设祭坛,歌颂水神共工之功德,并畅述先祖大禹与河川之渊源。祭祀中,天空逐渐乌云密布,日月无光。随后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黄河河水迅速上涨,逐浪翻滚,如百千猛龙过江。波涛中,忽见河中升起一白玉莲台,台上岸然站立一人。此人青面浓眉,长发飘逸,身穿龙纹白袍,手握七星法杖,形容甚是俊朗——这便是水神共工。共工挥动手中法杖,兴起狂风巨浪。巨浪腾于空中,化作蛟龙,张开如猛兽般血盆大口,奔上敌岸将土堡冲得支离破碎。随后蛟龙又化作十丈旋涡,将敌兵卷入其内,吞入滚滚黄河,敌兵哭喊声惊彻天地。次日,雨停水退,河岸一片狼藉。此时敌军工事已土崩瓦解,少康大军终于得以顺利渡河,杀向夏都。
眼看少康一步步逼近,寒浞惊恐万分,使出了浑身解数,又派出以猛禽为图腾的有翼氏与少康周旋。相传这有翼氏乃是神鸟的后人,族人各个背上生有双翼,能够如飞鸟般在空中翱翔。他们与少康大军对阵时,并不力拼,而是飞上半空,使得少康军士的长戈不能触及,然后以竹矛投掷,击杀少康的士兵。少康军士因此而伤亡数百,只得暂避于一树林之中。结果敌军引火焚烧树林,逼迫少康出战。少康突然急中生智,命兵士丢弃长戈,换上弓箭与木盾同敌军对战。少康命令士兵排成一方阵,以一排士兵持盾、一排士兵持弓的顺序排成数排。当有翼氏的战士于空中投掷竹矛时,少康让持盾士兵高举木盾,遮住方阵,使得方阵上方密不透风,如此敌军的竹矛全部插在了木盾之上,根本无法伤及少康的士兵。敌军见攻击无效,只得停止投掷。此时少康立刻下令卸下木盾,令持弓士兵拔箭射杀敌军。敌军被杀个措手不及,只见空中一片血雨,有翼族战士个个中箭坠地而亡,随即大败。
如此经过了数月的拼杀,少康终于取得了整个战场的主动权。大军于冬至日到达了夏都安邑。当日都城外下起纷飞大雪,将士一鼓作气,饮酒驱寒,举火助威,开始攻城。少康将都城围住,断绝了寒浞的粮道。都城内粮草不济,军士饥寒难耐,早已军心涣散。寒浞在城内心急如焚,无计可施,甚为恼怒。少康又在城外大声呵讨寒浞的罪状。寒浞听后暴跳如雷,随即鞭挞士兵以泄恨,手下将士敢怒不敢言,军心更加动摇。
漫天大雪持续了十天十夜。少康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于停雪的当夜鸣鼓出击,再次攻城。此刻早已丧失战心的寒浞守军在睡梦中被地动山摇的杀喊声惊醒,皆肝胆俱裂。少康军士此刻却正是士气高亢,在擂鼓助威声中,千军万马很快便踏破了城门,杀入城中。城内敌军皆闻风而降。
此刻寒浞已是孤立无援,诡计多端的他终于黔驴技穷,吓得面色苍白。但他仍不死心,还想逃出城去,以求东山再起。但城已被少康的军队包围得水泄不通,哪里还逃得出去。少康拔出五彩神剑,满城追杀寒浞,发誓要将这灭族篡国的乱臣贼子碎尸万段。寒浞知自己已无法逃脱,便抽出匕首,与少康死拼。此时寒浞已接近疯癫,拿着匕首朝少康一阵乱刺,却根本无法击中少康。一轮过后,寒浞气喘吁吁,无力再动弹,靠在墙边不停地呻吟。少康顺势举起神剑,猛地跳起,一刀将寒浞劈成两半,瞬时血肉四溅,寒浞立毙。
至此,少康终于诛杀了篡位的寒浞,报了灭族的血海深仇。凡有穷氏尽皆投降,少康终于结束了夏中叶长达数十年的动乱,百姓欢呼雀跃,拥立少康即位,大夏的政权终于又回到了夏后氏的手里。
丙午(前1935)少康即位,开坛祭祖,叩谢天地。并如他之前立誓所言,封赏功臣,铲除奸佞,重振朝纲。他吸取了太康、后羿和寒浞的教训,屏弃王宫陋习,从此勤政爱民,大力发展农耕,使夏朝一度出现了繁荣局面。这段历史后来被人们称颂为“少康中兴”,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少康共有四个儿子,二姚生伯杼、仲原(窦龙)、季传(曲烈),庶出无余(榆越)。他很重视对儿子们的教育,让几个儿子到民间体察百姓的疾苦,学习治国之方。伯杼多谋善算,有拨乱返正之才;仲原在民间教民耕稼、牧畜禽,过好日子。季传聪明善思,能制作各种生活、生产工具。丙辰年(前1925)春,少康立伯杼(姒宁)为储君,封次子仲原(窦龙)于鄷(陕西长安西),封少子季传(曲烈)于鄫荥河(河南郑州夏城);丁巳年(前1924),封庶子无余于会稽(浙江绍兴),祭祀大禹宗庙。
少康在位20年,丙寅年(前1915)崩,享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