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料报道,全国有窦氏225万人,在中国姓氏中列第122位。编者在全国各地往返调查,统计得窦姓人口不足100万(不计女性嫁出而含娶入异姓)。窦氏人口虽然不多,而分布却极为广泛。全国除西藏外,其余省市都有窦氏聚落。
当代窦氏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山东、河南。汉唐时代窦姓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陕甘、河南、山西、河北及山东一带,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亦算大姓,宋编《百家姓》窦氏列为第39位就是一个证明。元末水旱灾害频多,加之元朝廷的残暴统治,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天下百姓纷纷起义,在元朝廷的残酷镇压中,窦姓遭到大肆屠杀,人口逃亡锐减。明代大移民,山西平阳、太原一带的窦姓主要移往山东、河南、河北及江淮等地。
山东窦姓人口主要集中在潍坊市的诸城、青州、临朐、高密;青岛市的平度;烟台市的莱州;济宁市的金乡、嘉祥、泗水;泰安市的宁阳、东平;德州市的陵县、庆云县、武城县;聊城市的莘县、茌平县、高唐县;菏泽市的郓城、鄄城、定陶;临沂市的苍山县、平邑县、费县、蒙阴县、临沭县、郯城县;济南市的章丘、平阴、商河。淄博市的桓台、高青;枣庄市、东营市、威海市、日照市、莱芜市、滨州市及其他县均有分布。山东是全国窦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省份。
历史上的河南窦姓主要分布在洛阳以西,而当代河南窦氏却主要繁衍在东南部与中部地区。目前所获资料显示,窦姓主要分布在郑州市、鹤壁市、濮阳、开封、南阳、邓州、杞县、商丘、柘城、睢县、淮阳、沈丘、郸城、鹿邑、太康、叶县、鲁山、郏县、宝丰、博爱、临颍、新密、汝阳、西峡、内黄等县市。
窦氏人口较多的省份还有陕西、江苏、甘肃、安徽、云南、两广。江苏自唐宋以后就成为窦氏人口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扬州、南京、镇江一带。顺治二年(1645),清军入关南下,督师扬州的史可法顽强抵抗,清军破扬州城,屠城十日,杀害百姓达80余万,其中受害窦氏约万人以上。现扬州窦氏并不很多。江苏窦姓主要集中在仪征、姜堰、邳州、丹阳、六合、江宁、铜山、江都、新沂、淮安、睢宁、射阳、丰县、泰州等县市。
陕甘是窦氏最早的繁衍地之一,陕西当代窦姓主要繁衍在西安市未央区的窦寨、罗寨,灞桥区的龙王庙、水泉窦家湾,长安区的斗门镇冯三村,周至县的上村镇和终南镇;咸阳市秦都区的渭滨镇、渭城区的周陵乡;兴平市的店张镇、礼泉县的史德镇、乾县的峰阳乡、永寿县的窦家镇,彬县的义门镇、龙高镇,旬邑县的底庙镇;宝鸡市扶风县的南阳乡、段家乡、法门镇、城关镇,眉县的窦家河、凤翔县的柳林镇、凤县的凤州镇;渭南市富平县的窦村镇、华县的毕家乡、蒲城县的翔村乡、罕井镇,澄城县的庄头乡、韩城市的坡头村;榆林市米脂县、子洲县、定边县及陕南的汉中、宁强、略阳、勉县、柞水都有窦姓分布。
甘肃窦姓主要分布在庆阳的宁县、镇原、环县,平凉的静宁、华亭,陇南的徽县、宕昌,兰州市的安宁、榆中、永靖、临洮。定西、武威、酒泉、敦煌、临泽、迭部等县市均有分布。安徽窦姓主要分布在淮北、合肥、六安、霍邱、萧县、当涂、宣城等县市。云南窦姓主要分布在昆明、宜良、师宗、昭通、巧家、鲁甸、弥勒等县。广东窦姓主要分布在湛江市、吴川市、徐闻县、硇洲岛、信宜市。广西窦姓主要北流市、藤县、容县、全州、宜州、柳州及南宁市区。
其次还有河北、天津、山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几省市。河北窦姓人口根据现有资料反映,主要在石家庄、邯郸、遵化、卢龙、沙河、南和、邢台、平乡、围场、沧州、献县。天津窦姓主要集中在大港区与静海县。山西窦姓较大的家族有沁水县窦家庄,平定县东关,临汾市尧都区,应县镇子梁乡西辉跃村。其余各地都有分布,但人数不多。湖北窦姓主要繁衍在咸宁市通山县、黄冈市、黄石市、襄樊市与南漳等县。湖南省窦姓主要繁衍在安仁县、祁阳县、龙山县,其他县市较少。四川窦姓主要分布在乐山、犍为、眉山、彭山、德阳一带。贵州窦姓主要分布在贵阳、兴义、安龙一带。重庆窦姓居于彭水、武隆,江西窦姓居于武宁、安源。
窦氏分布的地域特别广阔,西到青海省湟中县的窦家窑(新疆窦族多为近年迁入),东到黑龙江省黑河市中俄边境的窦集屯,南到湛江的硇洲岛及海南万宁市与东方市,北至内蒙古乌兰浩特。黑龙江、吉林、辽宁窦族多由山东迁入,其蒙古族、满族多为清朝以前的窦族。辽宁海城窦氏由山东平度迁入、沈阳法库县窦姓由天津大港迁入。吉林窦姓分布甚广,但无大的家族。吉林白城与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窦族多称为鲁西南迁入。新疆窦姓多由甘肃武威、陕西、河南、山东等地迁入,比较集中的只有乌鲁木齐市沙湾县部分乡镇,全区窦氏总人口约在五万以上,具体分布情况不详。
窦氏人口较少的省份有浙江、福建、宁夏、海南、台湾五省区。越南是窦氏的第二大国,约有10万人口,大部居于越南南方胡志明市,他们是东汉末年桓思窦皇后家人被流放于日南郡比景县的皇亲后裔。窦氏人口的详细统计尚在进行中,目前得到的数据全国窦氏分布于250多个县市,人口只有60余万,有待进一步精确数字。(窦彦礼)
另: 窦氏家族主要起源于今山东省的济宁一带,历商、周两朝,窦氏渐离开祖居之地,春秋时晋有大夫窦抽,其食邑在今太原城北古城村一带,战国时期魏国有窦公,在先秦时期,窦氏族人已有落籍今山西、河南之地者。
秦、汉之际,窦氏族人已在今山东观城以及河北武邑间地的观津一带落籍,文景之治时,该地出了一位窦皇后,她贵为汉文帝皇后,汉景帝母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父兄等俱封为列侯,长兄窦长君子窦彭祖封为南皮侯,弟窦广国封章武侯,连死去的父亲也得已封侯,堂兄窦世的儿子窦婴位至宰相,名震天下。窦广国之子窦定袭爵,至其孙窦常生,因大街免爵,窦常生一子在汉宣帝年间以二千石官吏的身份从观津迁徙到平陵(今陕西咸阳),至窦常生的五世孙窦融时,窦氏一族再次扬名天下,至汉明帝即位之初,窦氏家族同时在朝,就有一名三以,两名侯爵,三名娶公主为妻的,四名二千石等级的官员,在当时的京师洛阳,其祖孙官府相望,甲第连云,外威、功臣中无人能比。
此间至汉末,洛阳窦氏之女贵为汉桓帝皇后,窦氏家族权倾天下,不言而喻。汉末时期,窦武之孙窦辅为避仇逃于零陵(今湖南永州),曹操平定荆州后,他又徙居邺(今江苏南京)。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窦氏族人已经遍及黄河中下游诸省,并有一支窦氏迁居今辽宁北部和北京一带。
隋、唐时期,窦氏族人依旧昌盛不衰,名人辈出,仅唐朝时期窦氏即出了宰相六名。
唐末五代时,窦氏族人南迁者始渐多起来,他们播迁于今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
南宋偏安于江南之后,窦氏族人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渐广。
明朝初期,山西窦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天津等地。
到了清朝时期,窦氏族人在全国分布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