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查姓网 > 查氏源流 查氏源流

家氏源流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查姓展区

根据现有一些有关姓氏书的记载和人们的传说,查姓的起源说法有点众说纷陈。综合起来大致有:

⑴出于姬姓。春秋周惠王时(公元前676 --前652年在位),伯禽(姬姓)的后代、鲁国(今山东境内)鲁庄公之子姬延被封为桓系子爵,食采于查邑(古谱写作“樝邑”,隶济阳),因以地为氏。查延(号东安)为查氏始祖。

⑵出自姜姓。据《姓苑》、《万姓统谱》所载,春秋时齐国君主齐顷公之子封于楂,其后以封邑为氏,去木为查。(注:齐国开国君主姜尚,又称姜子牙、吕尚,即商朝末年于渭水垂钓并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父子灭商建周的著名政治家。武王建国后分封功臣,他被分封在今山东半岛一带,建齐国,成为周朝在东方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后来,他的子孙世代相继为齐国的统治者,并尊称他为齐太公。)

⑶出自芈姓。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楚国有公族大夫(楚王为芈姓)食邑在柤(古查字的异写体,故址在今湖北南漳西),子孙以邑为氏。

⑷春秋时楚国有诸侯被分封于柤。以后,他的后代以封邑为氏,称查氏。

⑸源于楂树图腾。传说炎帝子民其中一支旦人以楂树为图腾,因而世称其为“查人”。(据传说,济阳历城是炎帝丹鸟部族农耕之地,丹鸟氏居济阳,建齐国。周初周武王封姜尚于齐。“查人”善造船,齐国得“查人”之助,航海业十分发达。齐太公姜尚主舟楫之利,移都薄姑,控制出海口,便鱼盐之利,因而齐国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东方大国。)

⑹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查姓。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满族查氏世居沈阳;另外原以色拉为姓氏的人,后来也改汉字单姓为查氏。其它民族,如彝族、傣族、土家族、哈尼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人改汉字单姓为查氏的。

以上六种说法,其中第⑸以图腾为氏的说法,不甚广泛,仅为“传说”而已,今且不去讨论;第⑹少数民族有查姓一说无异议。现在我们探讨的是汉族查姓之源。

剩下的四种说法可归纳为三说:

一、出自姬姓说。受姓鼻祖是春秋时鲁庄公之子姬延,号东安(一说是东周末代国王姬延—即周赧王。这种说法极个别,后另叙说)。

二、出自姜姓说。说法比较典型,流传较广泛。

三、出自芈姓说。第⑶、⑷说法可归为此类,差别是:一说“公族大夫(芈姓)食邑于查,”一说“诸候(芈姓?)分封于查”,故址都说是“湖北南漳西”。

对于以上“三说”的探讨,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论和观点,可概括表述为:“一源”观,即查姓源自姬姓,始祖是鲁庄公之子姬延、号东安,现在散居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汉族查姓同根共祖;“多源”观,即现在汉族的查姓,来自不同的源头,是多始祖、多源姓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