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左姓网 > 左氏源流 左氏源流

河间左氏源流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左姓展区
国内左氏分枝众多,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湖南、河北、山东、四川、贵州、江苏等。而家谱多记其源流来源于济阳郡,把济阳做为始迁地,象江西左氏、湖南左氏、安徽左氏、山东左氏。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尽管左氏全国分布很广,但不外乎有这么几大枝。安徽有桐城左氏、淝水左氏、泾川左氏以及枞阳左氏;就山东来言有青州左氏、昌阳左氏;就湖北而言有新洲左氏;江苏有淮安左氏和常州左氏;山西有五台左氏;四川有长寿左氏和万县左氏。

  山东青州左氏,始祖左滨,明永乐年间由北枣强迁山东青州。山东昌阳左氏,先祖从河北枣强迁山东济阳,从济阳又迁章丘,从章丘又迁莱阳,现已历二十余世,始迁时间也应在明初。湖南长沙南门口左氏、宁乡毛粟铺左氏、湘乡左氏、湘乡金凤左氏、湘潭长丰左氏、茶陵白水龙古左氏均为明初由江西永新逢桥迁居。醴陵双滂、唐角冲左氏、湘阴左家段左氏、麻阳左氏也均由江西迁居,或明朝或清朝不一。江苏常州左氏一世祖左贵,字仲和,号成望,世居合肥。明洪武初随朱元璋征战,系魏国公徐达副督,攻克常州后留守屯兵常州,子孙入籍于此。四川古蔺白沙左氏,始祖左德,祖河南汝宁府,光州息县人氏,洪武二年入川,现传二十余世。三都堂湖北大冶姜桥左氏,发源济阳,传递于铜湖、沙冈、测溪、观西,当地宗谱起始:左氏78世(左)澄耀:字秀伍,由观西宦游北兴国州迁居湖北大冶县姜桥堡。湖北新洲左氏族谱由左国寅、左长明等创修於清乾隆四十六年。安徽桐城左氏,祖籍安徽泾县,后徙潜山县,明洪武初年再迁桐城大宥乡(今枞阳县境内)。后左出颖一支于明万历间迁居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安徽合肥左氏家谱记载:自晋代石勒作乱,其左氏先人恢公由济阳郡南迁,渡江到泾川的太平龙门定居下来,成为“龙门左氏”。传了二十四代,有位彦武公,他是宋朝淳熙辛丑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复迁到泾川的水西,又称“泾川左氏”。后传七代,至震道公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携子宦游庐州,在淝水之南定居下来。自此,耕读传家,子孙繁衍,迄今已有六百余年。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淝南左氏”,又称“合肥左氏”。安徽泾川左氏,始迁祖诙,世居山东曹州济阳郡,陈朝时诙父避乱迁洪州,徙泾县太平乡龙门社,诙从之。安徽枞阳左宕左氏始迁祖为二十八世仲子代一,明代洪武初年,奉母吴老太君携弟统一公、纯一公由潜山左家湾迁来。安徽桐城、合肥、泾川、枞阳这几枝左氏,其源流也都指向一个地方——泾县。

  河间左氏,族谱上记载为安徽金斗人,即今之安徽合肥人。族谱由左君美六代孙左希禄与希伯祖于万历元年创修,序言中记载“余祖自君美始,其弟君弼、君辅以上不可考,先庐州金斗人,即今之合肥也。”迁居河间,因“恒以祸及身是惧避河间占籍焉”。 万历元年为公元1573年,洪武元年为1368年,相隔205年。希禄,嘉靖庚子(1540年)科举人,原任永城县知县。 希禄祖中举或者说其记事之时,其父辈、祖辈应还在世,爷爷回忆其爷爷也就是始祖的情况应记忆比较清楚,真实性比较高,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始祖所传应是真实可信的。另外,君弼祖当年占据合肥,为当时英杰,后归顺朱元璋,明《国朝献征录》卷之一百十《左君弼传》(黄金)及《明太祖实录》亦均有记载,朱元璋劝其纳降之谕旨均全文抄录其中,“曩nǎng者,兵连祸结非一人之失。予劳师暑月与足下从事。足下乃舍其亲而奔异,或是皆轻信群下之言,以至于此,虽悔何及?及今足下奉异国之命御彼边疆,与予接壤。君欲献计帅师侵境,其中轻重自可量也。且予之国,乃足下父母之国。合肥之城乃足下丘陇桑梓之乡,宁不思乎?天下兵兴,豪杰并起,岂惟乘时以就功名,亦欲保全父母妻子于乱世。足下之身,质而求安于人,既已失策,复使垂白之母糟糠之妻独居寡处,天各一方,朝思暮想以日岁,足下纵不以妻子念,何忍忘情于老亲哉?功名富贵可以再图,生身之亲不可再得,足下能留意于是,幡然而来,予当尽弃前非,仍复待以故旧,则足下于天、理、人无不顺矣。”从中可以看出,合肥是其家乡,那么是否就说明合肥也是其祖籍呢?我认为还不一定。谕文只能说明我祖之父母在此生活,也可能其父、祖父母故于此,他们在此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至于其祖上什么时间到此还是没有明确。左君弼占据庐州十多年,时间不太长也不算短,加之庐州面积很大,在庐州下面的县也可以说是庐州,说他们的祖籍是庐州没有错,但具体庐州什么地方还是值得探讨。不过他们在庐州安家落户很长时间是一定的,这点是不容怀疑的,所以说我始祖为庐州金斗人是真实可信的。但要真正了解他们的迁徙,他们祖上的情况也只能通过泾川左氏宗谱或可得之一二。

  安徽枞阳左氏宗谱,奉洪武初年代一公为始迁祖。合肥左氏以明永乐震道公携子游庐州,定居淝水之南为始迁祖。桐城左氏以左出颖一支于明万历间迁居桐城为始祖。这三枝始成书或明或清,记载也都开始于明初,再往上推,已不可细考。唯泾川左氏宗谱是其根源,恐怕要找河间始祖左君美兄弟的情况,此宗谱是唯一的希望。《泾川左氏宗谱》记载,始迁祖诙,世居山东曹州济阳郡,陈朝时诙父避乱迁洪州,徙泾县太平乡龙门社,诙从之。卷首谱序、凡例、纂修名目,卷一至十九世系表,卷二十螟蛉谱系,卷二十一、二十二传,卷二十三诰敕,卷二十四至二十七誌铭、行状、墓表、人物、艺文,卷二十八祭法,祝文、宗祠记、家训、祖墓记、迁徙记、义助名目等。国家图书馆有光绪12年(1886年)左骏章等修,左璿等篡的《泾川左氏重修宗谱》二十八卷,是了解河间左氏始祖的很重要的一个途经。

  线索有以下几个。河间左氏始祖左君美,弟兄三人,大弟左君弼,二弟左君辅。其叔伯兄弟还有两个,一个是堂兄君荣,一个堂弟是君相。五人中,左君弼的名气最大,其弟君辅也是个武将。君弼十五世孙三槐根据历代相传之说于道光十八年记为遗训,其中“堂兄君相居陕西,宗庙、坟墓未知下落。兄君美,居河间,宗庙、坟墓在渔儿庄。始祖君弼居安徽,宗庙、坟墓在桐城县。弟君辅居胶州,宗庙、坟墓未知下落。堂弟君荣居江南,宗庙、坟墓在武康县,又有在如皋县者”,限于当时的条件,查找始祖兄弟就没结果。堂弟君荣居江南,坟墓或在武康县或在如皋,因此没有定论。左元镇在嘉庆年间曾任如皋知县,九修族谱为主修,对始祖堂弟在如皋也无定论,可见遗训只是口头相传而已。常州左氏一世祖左贵,字仲和,号成望,世居合肥。明洪武初随朱元璋征战,系魏国公徐达副督,攻克常州后留守屯兵常州,子孙入籍于江苏。左贵与我始祖同居合肥,君弼领兵占据合肥多年,左贵与我祖是否亲戚关系,是否在其军下效力未可知,也无从考证。山东胶州左氏有一枝,明初其先祖从河北枣强迁山东济阳,从济阳又迁章丘,从章丘又迁莱阳。河北枣强现并没有大的左氏族群,怀疑其先祖是从别的地方迁居至此,是否是始祖之弟君辅,也不敢确定。

  我始祖兄弟五个四散分离的原因,河间左氏族谱上记载是“恒以祸及身是惧避河间占籍”,左君弼一枝之家乘中记载是因胡蓝之狱,怕祸及身。而遗训中更加明确,“世传始祖之母马太君,系明相胡维庸之表妹,故始祖与胡维庸相厚。及胡维庸谋叛,始祖恐被牵连,遂弃官逃遁,以致子孙埋名,兄弟离散”。胡蓝之狱为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全朱家天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 45000 余人。不管是否胡惟庸的表妹这层关系,受朱元璋滥杀功臣的影响相信是有的,而我始祖与君弼能逃过此劫确实非同寻常,为不幸中之万幸。想当年多少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的将士不是死在了战场,而是死在了天下打下来之后,他们能够躲过此劫,是不容易的。我始祖左君美是否官员查无记载,怎么能逃避这场灾祸未可知,我个人认为他应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吏,或是与当时的官场某个人关系密切,得知消息最后逃出。君弼被朱元璋招降以后,任广西卫指挥佥事。洪武二年左江上思州英杰、英览聚众万余寇欎yù林州,君弼为副总兵,讨捕之,大胜,因有功赐绮帛二十疋。广西远离权力中心,应为君弼能逃避此劫的重要原因。君弼是否最后逃出,查明朝的一些资料,在君弼那个年代起事的其他人员,无论是朱元璋的将领,还是象陈友谅、张士诚等,传记上都很清楚,死后又都有墓可考,惟君弼不表,墓与碑也不可寻,这本身就不正常,而这种不正常与他们的逃出就相符了。

  我始祖为避祸寄居唐河岸边,现在的大渔庄,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君美他们长期生活在巢湖边上,对渔利生活十分熟悉,北方其他的生产活动相对比较生疏,选择有水的地方,以打鱼为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并且此地远离南京,水网众多,非常适合生存。大渔庄当时在唐河北岸,唐河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河流,明嘉靖《河间府志》载“滱(kòu)水,今(任丘)东庄桥与镜河、玉带河是也。发源代郡高氏山,即温夷水也。出倒马关为唐河,流至无极三岔口合滋、青诸水,经河间至(任丘)县东北通撅鲤诸淀,由阿陵东达五官淀入海”。此河乾隆二十五年之前就已经断流,成为河沟。而就是在这个地方,我始祖渔利治生,忠厚治家,繁衍生息,子有三,孙有八,八门分脉,“于是家益日富,礼乐日隆,子孙振振,科弟绵绵,乃为河间一巨族焉”。乾隆三年阖族公立君美碑,復享祖撰文称我左氏“作翰者计四人,领文武乡荐者暂十一人,赋成均者十九人,希邺酂(zàn)者十七人,入文武胶庠者九十八人”,而九世孙左敬祖、十六世左乔林更是名载史册,声震华夏,为时代之名臣,为文坛之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