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卓姓网 > 卓氏源流 卓氏源流

卓姓迁徒分布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卓姓展区
卓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人口约四十四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7%左右。

  几乎在所有的姓氏专著和各地古今族譜中,都记载有卓氏“望出西河”,但有意思的是,其具体地理位置的记述却差别非常大。例如学者卓稚熊就认为:卓氏既然始于战国,理当用战国时期或沿用战国以前的地名,但不排除后人跟据卓氏始发地所在,而以著谱编撰人所在历史时期的地名进行记述。

  实际上,自夏王朝至汉朝时期,冠以“西河”的地名有很多,例如:

  ·夏王朝时期有西河(城),在今河南省新乡市东北内黄县附近的卫河边,但商朝时期第二次迁都到此地区已不称西河而称为“相”;

  ·夏王朝时期的西河,泛指黄河西部古雍州之地,在今陕晋之间一段黄河开始直到今青海一带,这个“西河”与战国时期的“西河”即黄河有地理上的重合;

  ·西河郡在春秋时期,衙地于黄河沿岸,即今河南省浚县、滑县及其南北一带;

  ·西河郡在战国时期属于魏国之地,即今河南省安阳市一带;

  ·战国时期,黄河流经河套地区后转向南至潼关的一段,当时不称黄河,就称作“西河”;

  ·西汉时期的西河郡,治所在平定、富昌(今陕西榆林至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

  ·东汉时期,曾移西河郡治至今山西省离石县附近;

  ·魏国的西河郡治所在今山西省的汾阳市;

  ·卓氏“发源于二三千年的楚国,后来主要繁衍于西河,也就是现在的山西阳城一带”;

  ·两晋、南北朝之后,有西河阳国、西河国、西河郡,位置都在今云南省的西北部地区;

  ……等等。

  考证卓氏之望的“西河”地理位置时,应参照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记载:那就是当年楚怀王熊槐放逐了屈原,因此“公子卓力谏不纳,遂避乱入赵,再由赵入魏。魏以西河郡封之,其后代以祖字为姓”。这段历史记载中所指的“西河郡”,当时是战国时期由魏国初置的西河郡,其地域相当于今山西、陕西之间黄河沿岸一带,治所在今山西汾阳。那么我们大体可以确定:魏国初置的西河郡在今黄河一带,符合历史上“郡始于边地”的记载,而魏国给逃亡的楚王弟封个边地小郡是完全合理的,同时,今山西汾阳在地理位置上也符合史料的记载,即在战国时期属于魏国的边缘地域。由此推断,卓氏的真正发祥地“西河”,应当在今山西省汾阳市一带地区。

  卓氏一族主要出于战国时期楚王室家族。当时楚都在郢(今湖北沙市、枝江之间),楚国实力在今湖北长江、汉水一带。但卓氏后人却尊魏国时之“西河”为祖庭!显然是因为卓氏先人公子卓为避难辗转入魏国,驻留封地西河的原因。卓滑在楚国出生后随父辈迁西河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公子卓迁西河当在楚怀王后期、顷襄王前期,即屈原被放逐之后的周郝王姬延十五年(楚怀王熊槐二十九年,公元前300年)左右。但卓滑后来又局有楚国大夫身份,说明当时其家族又回到了长江流域的楚国,这是最早的迁移。

  此后的八十年左右,楚国势力日衰,秦国势力益张,楚国遂向东北方向靠拢合纵国友邦赵、魏诸国,并二迁其都,先后迁陈、巨阳(今安徽淮河上游颖上、界首一带)。作为楚王族一支的卓氏自然也随着楚王朝迁徙。卓滑出生至当时只是近一百年,其间繁衍不过三、四代,但丁口已不少,在数十年向东北方向迁徙过程中,部分流落今河南省南部南阳一带。二百年后到东汉时期,受汉光武帝刘秀封为丞相的卓茂就是出于南阳。

  另一部分卓氏族人驻留今安徽,至今安徽省卓氏聚落及人口仍不少。还有一部分更北上赵地(今河北)。

  不少历史典籍都记载“秦破赵,迁卓氏,至临邛(今四川)”,即卓文君一支,就是当时赵地卓氏的延衍。还有的资料简单地记载了卓滑后有一支迁安徽、一支迁四川。

  广东官塘卓氏始祖卓奉,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携妻儿自珠玑巷到香山南屏,后迁雍陌,最后定居官塘。古譜记载,官塘卓氏始祖卓奉“不知从何而至因无稽考或云原居河南省开封府杞县复至南雄府珠玑巷因失皇姑兵屯世乱南雄原藉始于西河所由名也后与佘冯三姓而至香山卜于官堂……”

  关于广东始祖卓奉的来源,经过当今官塘村卓族热心人士不遗余力的走访考证,认为卓奉就是福建蒲田卓隐之系下的卓凤:因官塘卓奉与福建卓凤同年出生;当年福建卓凤不知所踪,而官塘卓奉不知来源;“奉”与“凤”谐音;福建卓凤之侄卓贤“在洪武年间曾是金卫军,子孙未入籍”,官塘卓奉为避株连而隐祖更名;福建总譜记录至今是六十七代,官塘(续福建譜)至今为六十六代,而者之间完全吻合,所以,官塘卓奉即福建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