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曾姓网 > 曾氏源流 曾氏源流

曾姓迁入台湾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曾姓展区
迁入台湾:

  曾氏族人迁居台湾是在明朝末期,最早到台湾开基立业的曾氏先人是漳州府海澄人曾振吻,他在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便到台湾开垦了。

  曾氏族人大举移居台湾是在清朝时期,从清康熙到光绪年间曾氏入台者三十人。清康熙年间,一人与许姓合垦新竹县香山乡(今台湾新竹),一人到今彰化县竹塘乡开垦。清康熙末年,曾机禄、曾瑞文入垦深耕堡(今台湾新化沙山乡)。清康熙、雍正年间,曾某与邱、乌二姓,合垦屏东县车城。

  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福建南安人(今福建南安)曾才开垦大棣榔堡溪南庄。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陆丰人(今广东陆丰)曾国鹄入垦竹北二堡圆山(今台湾新竹红毛乡)。清雍正初年,曾某与巫、何二姓开垦猫罗堡柳树林庄、登台庄。清雍正年间曾某与许、叶二姓合垦今新竹县香山乡社寮角、下厝角、香山。

  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漳州人(今福建漳州)曾合记入垦今台北县新店镇(今台湾新店)顶城里。清乾隆八年,广东人曾某与广东人赖、曹、温三姓,福建人田、庄二姓,开垦苗栗二堡通霄庄(今台湾苗栗通宵镇)。清乾隆三十年,同安人(今福建同安)曾某入垦今台北县八里乡埔头村。清乾隆四十年曾某与何、巫二姓合垦今台中县东势镇。清乾隆四十一年泉州人(今福建泉州)曾壁章开垦今台北县林口乡青湖村中湖。

  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广东人曾宣再与钱、詹、黄三姓合垦今新竹县横山乡田寮村。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曾干运入垦新竹县宝山乡。

  迁徙台曾氏族人以福建、广东居多,多系龙山派苗裔。台湾省新竹县竹北乡莰顶曾氏的祖先,就是第六十七世裔孙,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自福建同安渡海入台的。台北县曾氏,亦出晋江曾氏。桃园新屋乡永安村曾氏,则来自广东陆丰县,自武城繁衍而来。

  迁居台湾曾氏族人的聚居地看主要在新竹、南投、台南等地。晋江新市武城曾氏迁往台湾府、承天府、盐水港鱼寮庄(今台湾新竹)、竹堑、彰化、淡水(今台湾台北淡水镇)、大坪庄、东螺、澎湖屿、浯岛。晋江畲店曾氏迁往咬狗竹、盐水港;泉州龙笋曾氏迁往彰化城内、府城等。随着当地曾氏居民的增多,随之也出现了以曾氏命名的自然村,在台湾彰化县秀水乡有曾厝村,田尾乡有南曾村、北曾村,在基隆市中山区有曾仔寮、曾厝等。

  民国四十二、三年间(公元1953~1954),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对台北、基隆、台中、台南、高雄5市,阳明山一特别区,及台北、宜兰、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台南、屏东、花莲、澎湖十一县所作的调查表明,除桃园、云林、台东、高雄四县外,全省住民八十二万八千八百零四户中,有曾氏一万两千零二户,占全部户数的1.45%,居全省七百三十七姓的第十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