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游姓网 > 游氏源流 游氏源流

建阳游氏源流简析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游姓展区
建阳游氏源流简析

闽北游氏,郡望广平(郡治在今河北鸡泽),唐朝南渡,落籍建阳;两宋之交,理学传家,历元明清,昌盛闽台。一、游氏入迁闽北 就资料来看,入闽北游氏至少有两系:一为唐代开基建阳的游匹,一是建安人唐末...

     闽北游氏,郡望广平(郡治在今河北鸡泽),唐朝南渡,落籍建阳;两宋之交,理学传家,历元明清,昌盛闽台。

一、游氏入迁闽北

     就资料来看,入闽北游氏至少有两系:一为唐代开基建阳的游匹,一是建安人唐末进士游恭。目前尚未见到两系游氏相互联系的有关资料,而海内外游氏多认为入闽始祖为游匹即游五丈,他是宋儒游酢的先祖。

(一)游匹系——建阳富垅游氏

     关于游匹及其先世。道光《建阳县志·人物》载:游复“其先建业人;有名五丈者,挟策游四方,独奇建阳之长平,遂即其地筑居焉。”《富垅游氏宗谱》(以下简称《富垅谱》)卷一落款为“宋十一世孙(裔孙)九言”所撰《游氏世谱》谓“自先君朝请逆数而上十世祖匹,始为建州建阳之长平里人”,又撰《游氏原谱》谓“吾之祖自唐末居此至九言之身十一世”。——建业即今南京;自从西晋建兴元年(313年)因避讳改称建康之后,未再复称“建业”。因此判断,游匹这一支游氏,至少在西晋时就已定居今南京,其后五百多年的唐末,则有明文记载迁入闽北建阳。

     游匹先世。《富垅谱·卷一建阳游氏族谱序》谓:“文正公八代孙匹,始居建阳之长坪里,是为迁建之一世祖。”而落款“十三世孙一鹗”所撰《游氏源流序》谓:“按旧谱,五丈者乃游肇尚书八叶之孙也。”《闽游族史》谓:游肇(452~520年)字伯始,又字八叶;正光元年卒,年69,谥文贞。若此则“文正”乃“文贞”之误,而“字八叶”为“八叶之孙”之误。——所谓“八叶之孙”即八代孙游匹。问题在于游匹是不是游肇的“八叶之孙”呢?游肇生于452年,游匹生年若以惯例每代三十年计,由第九世的游酢(1053年生)上溯推测,一世游匹约当生于813年,那么游肇与游匹之生年相差为360年。

     关于富垅与长坪。道光《建阳县志·古迹》载:“游坊,在禾平里。旧名虞坊。自游文肃酢之祖名五丈者居此,族姓繁衍,代有名人,遂易虞为游焉,今名富垅。”《富垅谱·游氏源流序》谓:游匹“至长平,视其山水之势而曰:此间山富水贵,若久居之,子孙当盛且富。因草治屋宇于洲坊而居焉。……已而,五丈公遂娶虞氏,生一子曰吴,性质颇美。”——由此看来,游匹是单身入闽北的,而且年龄大约三十多,定居后娶当地虞氏为妻。另外,上述游匹所卜居诸名称:依道光《建阳县志·舆图》可知,长坪又写作长平,富垅又写作富龙。禾平、长平的关系是“禾平里长平街”,即今麻沙镇长坪村;而虞坊亦属禾平里,大约宋初改名游坊,明清时改名“富龙”,今作富垅,是长坪行政村属领的一个自然村。

     1、游氏惟惠支脉。游匹以下脉系,以《富垅谱·卷四广平堂游氏世系总图》(以下简称《总图》)为主,参以其他资料,并作辨析。

     始祖游匹一子吴,吴二子:昙、暹;昙一子盛,盛三子:浍、墩、泳,均注“失考”;三世暹三子:株、潭、廓;株三子:畴、文忠、文显,潭一子惟明,均注“失考”;四世廓(?~986年)三子:惟真、惟惠、惟高(谱注“失考”),称“大坂房”。五世惟惠二子:僧褐(止)、正卿(二子)。──关于游正卿子孙,《总图》载正卿二子为:稀古、稀元,而游九言所撰《游氏世谱》为:晞古、宗元。朱熹所撰《邵武黄崇妻游氏墓志铭》谓:黄游氏“曾祖正卿、祖希古、父仪”。其中“希”相异而世次排列相同。七世稀古(晞古、希古)此支自八世游仪以下仅见诸《富垅谱》,如下:九世颖二子:珪(谱牒《科甲》有“桂”,登隆兴元年进士第,查《总图》无“桂”,疑为“珪”之误。然而考诸方志,这年登第之游姓者仅瓯宁的“岳”一人)、虞;珪一子:九成,虞一子:隆;仅至此。谱载七世稀元(即宗元。《闽游族史》作:宗元早世,以兄子轼为后)二子:辅、轼(《闽游族史》谓游轼“兄弟三人”,但未列出其兄弟之名。《富垅谱》于“轼”下括注“外迁”)。八世游辅以下谱列有单传后裔至十五世为:辅-颛-蟾-九常-孝珙-义高-垂双-拱震。八世游轼二子:藏用、其藩。谱载藏用单传子孙至十五世如下:藏用-夔-九经-孝行-义发-垂全-拱岳。其藩二子:詧、訔;十世游詧四子:长九德,单传至十五世为拱秀;次九畴,单传至十五世为拱紫;三九章,传至十五世有拱奎、拱璧、拱箕三人;四九龄,传至十五世有拱裘、拱宿二人;游詧此支所见至此。──关于游其藩。游其藩是重和元年(1118年)进士;族谱作“其藩”;《八闽通志》作“其淄”,建安人,旁注“郡志作徐其藩”,卷末注引嘉靖府志作“瓯宁人”;《闽书·英旧志》作“其藩”,建阳人,旁注“旧志‘其淄,建安人’”;康熙《建宁府志》作“其藩”,建安人,旁注“通志作其淄”;道光《建阳县志》作“其藩”,旁注“省、府志作瓯宁人(按:不知是哪一部‘省志’作‘瓯宁人’)”;民国《建瓯县志》作“其藩”。——显然,登第的是一人而误书成三个名字、三个里籍。从其父游轼“外迁”来判断,祖籍建阳,外迁今建瓯。十世游訔三子:长九渊,次九言,三九功。游九言(1142~1206年)初名九思,传至十五世有拱南、拱北二人;拱南一子守埅,迁居谢源村。游九功(1163~1243年),传至十五世有拱亢等12人,其中拱亢之子游守华,居西岸村。——谱载九功长孙(长子孝端之长子)游义肃任广西提刑,《闽游族史》则误以游义肃为游九言之孙。惟惠支脉所见至此。

  2、游氏惟真支脉。始祖一世游匹传至五世惟真二子:尚、耿。游耿四子:哲、芳、博、仲孙。游哲传至十世有治进、治远二人;游芳单传至十世仅玉孙一人;游博一子倬,倬二子:演、秉;秉一子源,演三子(长子达之子雩,方志作瓯宁人)各单传至十五世有秉郡、善钺、善鍄三人;游仲孙一子复,游复字执中,曾为游酢、游醇师;生三子:处道、处仁、处厚。处厚一子必通;处仁单传至十五世为善膺;处道一子必强,必强二子:著、居安,居安单传至十五世为善从,著二子:恭、敬,敬单传至十五世为善鑅,恭一子金酉,金酉单传至十六世为辅仁,辅仁子二:常德(谱谓其“迁都未详”)、宗德;十七世宗德迁居建邑前柯,单传至二十一世为佛恭。游耿支脉所见至此。六世游尚三子:长礼之(三礼)、次元、三正。游元二子:立、伯祥;立三子:长黑一子里应,次恺一子里栢,三惇单传至十五世为秉和;伯祥二子:长贯之单传至十五世为秉坚,次叔乔一子宗恩。游元以下所见至此。游正二子:待问、待致;待问二子二孙;待致二子:汝舟、汝翼。九世汝舟二子:捄、輗,各单传至十五世为秉发、秉达;九世汝翼二子:定、实,定单传至十五世为秉道。游正以下所见至此。七世游礼之(三礼)三子:长默、次潜、三勋。游默三子:醇、酌、醑;醇一子扩,扩子昂,迁都失考;酌(族谱《科甲》载元祐三年进士,查诸方志无“酌”,这年游姓者只有“煦。旧志作照”,建瓯人)一子擢,擢子大仙,迁都失考;醑一子拓,迁都失考。游默以下所见至此。游勋(方志作瓯宁人)一子醳,醳二子:披、操;披传至十五世有博高、博明二人。十世游操三子:长儒、次、开;长儒二子,各单传至十五世为博厚、博诗;次二子,各单传至十五世为博经、博俊;开字子蒙,即方志所载朱熹之高足,三子:樟、彬、柳,传至十五世有博义、博智、博仁、博礼四人。游勋以下所见至此。──关于游操。《建阳县志·人物》误作“游操字存诚,元祐进士。醳之孙,主簿披之子”,其实应为“游操字存诚,元祐进士醳之子,主簿披之弟”。关于游操三子:长儒、次、开。笔者对此颇觉可疑:“儒”与“开”作为人名并无疑问,然而“长”与“次”则很可能是排行;如果游操确是“三子”,其中“长子名儒”亦无疑问,“次”与“开”有二种可能,其一是“开”即“次子”则“三子”失名,其二是“开”为“三子”则“次子”失名。

(二)游酢系——闽台广平游氏

     游酢脉系为:始祖一世匹、二世吴、三世暹、四世廓(?~986年)、五世惟真、六世尚、七世礼之(三礼)、八世潜、九世酢(1053~1123年)。

     游酢字定夫,其七子依次为:撝、拟、拂、损、掞、捄、握,一女,适杨时次子杨遹。——诏安《游氏渊源世系谱》作“生六子,长撝字子英二三郎,次拟,三球(按:捄之误),四握,五损,六拂”,此不惟缺“掞”,且次序亦误。《建阳县志·古迹》所录杨时撰《墓志铭》中,列有七子之名(按:捄误书为救)却又说“子男六人”,更有甚者,其卷末“校注”不但未校正其误反而误从之,称“查游酢年谱,游酢六子中无握。‘握’疑为衍字或系下文‘损’之误”。然而,笔者所见游酢年谱,在“建中靖国元年”均有“正月,七子握生”之语,不知“校注”者所据何谱。

二、广平游氏及其分迁

     闽学先驱游酢,被闽台以及海外等地游氏共认为远祖,许多谱牒均载或引证《台北县双溪乡游氏族谱》所载“宋代由汝南渡江西,以宋儒游酢为远祖,以游二三郎迁居上杭者为始祖,嗣再分徙闽南及粤东一带”。——然而依据上述,只要“以宋儒游酢为远祖”则“宋代由汝南(今河南上蔡)渡江西”必误。

     关于游酢诸孙生年及游撝卒年。游酢卒于1123年五月,葬于十二月。设定杨时所撰《御史游公墓志铭》是真实的,那么,当时寓居毗陵(今江苏常州)的杨时,于次年所撰该《铭》如是说“撝,文林郎,洪州司兵曹事,卒于官;拟、捄、握皆早世;……孙男三人,女五人”。早世,即比游酢早先去世,也就是说,1123年或次年杨时撰《铭》之前,“卒于官”的游撝以及“拟、捄、握”等四兄弟皆已卒;同时在1124年之前,游酢只有“孙男三人”已出生。然而,统计《闽游族史》中游酢孙共八人,除三人未估生年之外,所估五人为:撝二子晖道(《富垅谱》共列七孙,无晖道)、昴,拟一子率甫,拂一子鼎,损二子之一晏,所估约生年依次为:1109年、1118年、1113年、1122年、1120年,均早于1124年,显然不妥。其中,因游拟早世,其子率甫已出生则可肯定。——“早世”的游捄、游握未见裔传。

     以下简述第十世游撝、游拟、游拂、游损、游掞五人后裔分迁情况。

     (一)游撝支──迁台盛裔。游撝(1083~?年)曾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司兵曹事,卒于官,谱载生一子昴;《闽游族史》又载有另一子晖道,并谓:晖道子孙以世居富垅为主,至“明朝英宗天顺七年(1463)游酢公第十七世孙讳臻群公,自建阳长坪富垅村迁来松溪渭田马石坑”。因其《世系表》所列甚详,故此略。以匹为一世计(按:下同),则此支第49世孙已诞生。

     十一世游昴字公明,谱载“迁都西瓯游源,今建阳松源”,未列有后裔情况。《闽游族史》谓“于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迁都游源”,即今建阳漳墩松源村,传子:衍,字伯繁。其《世系表》列至今第39世孙已出生。

     除上述松溪、建阳两支之外,目前所知台湾游氏属宋儒游酢后裔者,一般认为主要是由游撝这一支子孙分迁闽西南  辗转迁往的。不过,究竟分迁闽西南的人是谁,如何分迁,则诸说不一,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四说:

(1)游撝即“二三郎”;“由江西卢林县(卢林为庐陵之误,即今吉安县)林息坑,移入宁化石壁村,至其子乃徙汀杭”云云。

(2)游撝“第三子”为“二三郎讳文珀”;“上杭和永定《游氏族谱》载:撝公生有五子,第三子二三郎讳文珀公自江西迁上杭为始祖。台湾谱又载:昴公生一子曰世孝,为酢公曾孙,因避乱从江西迁上杭,生子曰廿三郎”。

(3)“游撝孙文珀”为“二三郎”,并且省略了宁化而直由庐陵迁居上杭;“南宋兵荒马乱之世,居住在江西省吉安府庐陵(今为吉安市临川县)林息坑的游酢后裔文珀公携眷迁回福建,定居上杭县步云上福村。有谱载:撝公孙讳文珀,号二三郎”。

(4)“游二三郎”是游撝曾孙“廿三郎”,而“文珀”为廿三郎之子,亦即四一郎;此说出自《台湾游氏族谱·游氏源流考》,然而该《谱》所考“源流”世系与本谱大相径庭;它发现了前述存在的一些问题,而采取种种手段力图纠正之,却有矫枉过正之嫌。此外,台湾《游氏广平会刊》第十五期转载《盱江谱》称,游撝还有一子名贞。该谱《家乘前序》谓“惟青绥祖由宋御史酢之长子经历子英始也。经历讳撝,先任南城尉,爱盱山水奇秀,遂留居南城之青绥。经历生知县贞,贞生府君二,寿高百十有二”云云。此说不无可疑之处。

     (二)游拟支──九坍盛裔。游拟(1085年~?)“早世”(《富垅谱》作迁都)却留下一子即十一世游率甫。率甫(约1114年~?)讳(一作字)梅坡,《游酢故里》谓“率甫官居兵部尚书,七十致仕返乡迁居南平”。《富垅谱》谓其“七十致仕,返乡迁居平墩桥尤御”。或谓游率甫“于南宋淳熙十年(1123)(按应为1183),卜居南平王台九坍村,为九坍游氏开基祖”。游墩《广平郡立雪世家游宗谱》谓“(率)甫公有子三,长讳生基,世守游墩,今称九坍;次讳千九郎,移居游地庄,亦称游竹山,今称南平市游地村;三讳千八郎,徙迁羊持庄,亦作碌水坑,今称南平市西芹镇”。而《富垅谱》仅载有游率甫一子:基(据此则“生基”的“生”字可能是“出生”之意而误为名字),而无千九、千八(从谱中的“位序”来看,千字辈为第十四世,即率甫的曾孙辈)。其世次为:基-宗罕(位百)-甲六(位千),甲六二子:起潜、锡畴(位万)。──关于游锡畴。《闽游族史》谓:九坍“本村有祠一座,命名为‘永隆堂’,建于南宋庆元间,是十五世锡畴自置。公生于南宋,约公元1230年(按其‘世系表’作‘约1222年生’。庆元间为1195~1200年,则1222或1230年出生的游锡畴岂能未出生就‘自置’永隆堂),……致仕回乡时创建‘永隆堂’作为修心养性之所。祠成于元世祖至元初(按至元元年即宋景定五年为1264年。这年距南宋亡还有15年,怎能用元朝纪年呢?且游锡畴不应是三四十岁就致仕了)”。有人说“率甫之孙锡畴(按应为曾孙)生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幼年失父……元大德四年(70岁)即1300年致仕还乡。……于次年创建‘永隆堂’,是岁竣工”;又谓“游七讳锡畴,(从游酢算起系六世孙)生于南宋嘉定十四年(按:1221年),进士出身……年至七十,致仕还乡,在九墩厝后门自建永隆堂”。

     《富垅谱》载,游起潜之孙“字兆二,现居尤墩”;游锡畴一子景崇,“景崇次子添骥,位京,字兆三,迁居漠源”。谟武《游氏族谱》则谓“宗罕守九坍,生子讳甲六,六生锡畴,畴生景崇,崇有子二,长曰起潜(按:应为兆一之误),次曰兆三。兆三公字添骥,生于剑州(今称南平市)游寺山(今为游墩,又作九坍)”;《闽游族史》之“九墩村世系表”谓“景崇子四:兆一、兆二、兆三、兆四”显然有误。──关于顺昌游氏。《闽游族史》谓“依九坍派兆三公为第七代。后因元末红巾乱朝(按:元红巾军起于至正十一年即1351年),遂避地峡阳,元延祐戊午五年(1318年)被大军抓走(按:与红巾军之年代有异),随军送担到顺昌,兆三公于是迁居谟武。举二男,长讳顺生,早世。次讳顺荣(按《富垅谱》作顺养),字荣一。传一男讳益夫,字助,号谦斋(按《富垅谱》助字益夫无号),生于1321年元至治辛酉岁,卒于明洪武辛酉年(1381)”;助生本,二十世本生尚晔(以下见其顺昌“世系表”)。《富垅谱》载:本一子斐,字尚文,其孙即二十三世圣辅及子性睿,迁居顺昌城内,至清光绪甲申(1884年)、庚寅(1890年)三十七世孙圣时、圣言先后出生。

(三)游拂支──水吉盛裔。游拂(1088年~?)是否“外迁”?《闽游族史》谓“拂公暨子鼎,迁居水吉太平坊”,《富垅谱》则未载其外迁,且子孙在祖地繁衍颇盛。游拂以下为:拂-鼎-闻-义,义三子:应、寿、霖。十四世游应三子:霆字元德、震字元定、元辉。游霆生淳十,谱谓“迁居水吉太平坊”,故其名下未续列后裔。《闽游族史》称“水吉镇游氏肇基祖讳淳十公,是文肃公三男拂公的第七世孙,自建阳富垅迁徙而来,忘其具体时间”,并列淳十之子顺七为二世,传至今已二十四世(从入闽始祖起算则为三十九世)。震生诚宗,谱载“迁居小竹村”,亦未续列后裔。元辉二子:玙、璟(止)。十六世游玙三子:长济,传至十九世有祥、远二人;次德明,传至廿一世有镇、永、亮三人;三珏,谱载“迁居省城”,列后裔至廿一世有毛、荣二人。十四世游寿四子:融、星、光、明。游融以下传至廿一世有八人,其中游转“迁界首”;游光传至廿一世有景福一人;游明传至廿一世有伦、仪二人。游星三子:长颖弟,传至廿一世有六人,次定暄,传至廿一世有永敬一人,三仕逵,谱载其后裔传至三十三世“行嘉”辈有14人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十四世游霖一子周。谱载其后裔传至三十三世“行嘉”辈有4人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由此看来,迁居水吉太平坊的不是游拂而是十六世的游淳十,即使游拂有“外迁”,他晚年时或其子辈(鼎)孙辈(闻)时,必已返乡定居。

     (四)游掞支──武夷盛裔。游掞(1092年~?)。《游酢故里》谓“游掞长子游童海迁居安徽历阳奉祀其祖,次子游鼐自历阳归长坪至武夷卜居澄川”。杨时撰《游酢墓志铭》时年七十二,其谓“吾友定夫既殁之明年(按:1124年),其子某自历阳涉大江诣予而告曰”。《闽游族史》所引的《墓志铭》误“其子某”作“其子撝等”。因为《铭》文后有“撝,文林郎,洪州司兵曹事,卒于官”之说。若游撝拜访世时之后至杨时成文即“明年”之时卒,则不应有“卒于官”之语,故“撝等”属误,否则该《铭》就有伪托或改窜之疑。依据《铭》,当其成稿之时即“明年”,游酢长、次、六、七等四子皆已过世,而三拂、四损、五掞依次为37、35、33虚岁,且只有“拂未仕”。因此,此三子及“孙男三人”或原本随侍或携眷奔丧历阳而卜居焉。《游酢故里》亦谓“游损派下游岩(按:游损曾孙)之子游丑自历阳回归长坪后又迁居崇安月积坑”。其“表三”中游酢前五子均“外迁”。因此,先且不究游童海当时是否已出生,即使已出生,至多也只是少儿,绝无能力做到“迁居安徽历阳”;他是随父游掞迁居甚至更有可能是在历阳出生后就留在历阳的。

     武夷澄川即今澄浒,肇基祖为十一世游鼐。鼐又名伯祥,字世祯,自历阳归建阳长平,卜居澄川,生一子起宗字克周;起宗三子:宏、英、辉。游英字元雄,生子:文、谧兴;十四世游文,谱载“派出福三公迁居瓯宁县西乡坑头”,以下未续;游谧兴则“迁居芝城”,生新南,新南二子:安童、山童;山童三子:子良、子耕、子升,依次为松房、竹房、梅房,松、竹传至十九世就未续,梅房子升生宗德,宗德三子:滋荣、滋畊、滋康,号称天、地、人三房,地房次子德老,生一子张祐,号祐二佛,为二十一世,谱载其后裔传至三十一世有五人,其中二人生于清同治年间。游辉字元重,生德兴,德兴二子:应祥、应闻。──十五世游应祥,康熙版《建宁府志·荐辟》谓:游应祥“元初以武夷直学迁学正。见文苑”,而以“应祥”和“应翔”分别在《文苑》和《隐逸》立传,《文苑》载“[元]游应祥字子善,崇安人,酢七世孙。天资淳厚,博通经史。结屋澄川之上,隐迹自晦。后繇武夷直学,升学正,卒”。综合可知“翔”为“祥”之误。游应祥三子:钦、复、雅。《建宁府志》、《闽书》及《建阳县志》(文字略异)并载:游钦于“至元间,用荐省授邵武主簿,迁建阳达鲁花赤(知县)”。参考《福建史稿·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可知,元初汉人、南人是不可能出任“达鲁花赤”的。以第十世游掞生于1092年而每世30年计,十六世游钦应约生于1272年,则游钦任官的“至元间”当为元惠宗至元(1335~1340年)间,而非元世祖至元(1264~1294年)间。依《闽书》“游钦,至元中尹”且卒于建阳任上可知:游钦大约卒于惠宗至元六年即1340年。《闽游族史》估他“约1290年生”,不妥。游应祥三子的后裔,谱均载至二十一世,后未续。游应闻的次子游舞无出,以游钦第五子马、游复第三子善为嗣;游马生顺,顺三子:威、存、有。据《闽游族史》载,威和存的后裔传至今三十八、九世已出生。

     (五)游损支──迁延盛裔。游损(1090年~?)二子:晏、旦;旦子克恭。

关于小云与一鹗。《游酢故里》“表四”列“克恭→(十三世)小云→汝梅”,谓“游小云之子游鹗也迁居崇安”。《富垅谱》载“克恭子小云字一鹗,小云生汝梅”;谱中《游氏续谱后序》有“十三世祖一鹗”之语,而《游氏源流序》落款则为“十三世孙一鹗”。相比可知其中之疑:小云是否一鹗?十三世祖是否等于十三世孙?作为游匹的“十三世孙一鹗”,在世系上属于第十四世,后代子孙应称之为十四世祖而非“十三世祖”。世代差别正在于此。《闽游族史》谓“游汝梅,崇安人,字伯春,号雪斋,酢公六世孙,一鹗子。受业真西山夫子(按:即真德秀)之门,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科进士”。游酢是第九世,“酢公六世孙”汝梅即第十五世,而损孙旦子克恭为第十二世,与汝梅中隔二世,正好是小云和一鹗父子俩。因此,小云不是一鹗,“小云→汝梅”实为“小云→一鹗→汝梅”。另外,作为“酢公六世孙”的汝梅,是决无可能登“嘉定十六年(1223)癸未科进士”的,因为游酢最长的“六世孙”至多也只是在1223年前后出生。依据上文对游酢诸孙生年的辨析,可判断游旦不会早于1124年生;假设为1125年生而平均每世以25年计之,则十五世的汝梅约1225年生(《闽游族史》尚且估小云之孙即十五世的“绍绶约1260年生”),怎么可能在1223年登科呢?因此,虽然雍正《崇安县志》、康熙《建宁府志》和《闽书》并载游汝梅这年登进士第,但真理应属于更早成书的《八闽通志》,在该志《选举》中查无游汝梅之名。──建瓯小桥镇集厚《游氏家谱》谓“小云公字飞黄,位百一,自长平始迁建安登仙里(今称阳泽)又迁接后(今为集后)是为集厚开基始祖”;《闽游族史》因“按《广平游氏族谱》谓:小云公字一鹗,迁崇安上梅之梅源。究崇安上梅?抑建安登仙里?待考”。据上述辨析判断,“小云公字一鹗”之“字”应为“子”之误;小云迁建安,其子一鹗迁崇安,如此则无疑问了。《富垅谱》所载游汝梅之孙为十六世,依上述分析则应为十七世,此后未续。

     《游酢故里》说“现在南平(按:今为延平区)游姓者均系拟公后裔”,无论是主观上欠考还是其他原因,此说完全不符合客观事实。因为,众所周知的延平区南山镇凤池村游氏,就是游拟弟游损之曾孙游岩父子所传。《游酢故里》“表四”列“晏→世昌→岩→丑”,又谓“游损派下游岩之子游丑自历阳回归长坪”云云。《凤池游氏宗谱》谓“损公曾孙讳严,乐吉溪嘉名,卜居吉溪里,即今之大凤乡(按:已改为南山镇)凤池村。为凤池游氏开基原祖。传二世三十一公讳开,生于南宋庆元五年己未(1199)四月,卒于景炎元年丙子(1276)”。看来,游岩又写作游严,又称严二,他是与丑、开二子一道自历阳归闽北的;而后游丑迁崇安,游岩、游开父子则一道开基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