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余姓网 > 余氏源流 余氏源流

余文强是成吉思汉29代孙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余姓展区
元至正六年(1346年),成吉思汗第五代孙南平王铁木健奉命挂帅出征,积劳成疾身亡。铁木健逝世不久,红巾军起义,风起云涌。

    1368年8月,元顺帝弃大都(北京)返归溯漠,继续称帝。朱元璋建明朝后发布“驱除胡虏,恢复中原”的政治纲领。

    铁木健的“九子一女一婿”,乃元朝勋臣,属驱除之列。“九子一女一婿”吃了败仗退下来,聚集湖广麻城以观后变,当时兵荒马乱已无法北归。为避免满门抄斩,他们携带家属及随从共380余人往西逃窜(当时云、贵、川三省尚在元朝控制之下)。

    途经四川泸州凤锦桥时商议,人多影响大,败军之将难以闯关过隘,决定改名更姓,散居各地生存。起初取“铁”字的“金”旁改为金姓,仔细一推敲,又觉“金”与“铁”相属,易被察觉,最后议定去掉“金”字底下一横,改成了“余”姓。

    九子一女一婿分别改姓名为余清、余祯、余醇、余和、余藩、余垣、余屏、余翰、余芳、余寿英及余伯,并在凤锦桥边插柳为记。依次写诗一句。

    诗曰:

本是元朝帝王家,红巾赶散入西崖。

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边插柳桠。

否泰是天皆由命,悲伤思我又思他。

余字并无三两姓,一家分作万千家。

十人誓愿归何处,梦里云游浪卷沙。

  

  二

    烟云飘渺,风沙远去……  

    632年后,不惑之年的余卫强,望着家乡四川威远县城的白塔,他能否想起那遥远的“风吹草低见牛羊”蒙古大草原?他问自己:能否知道祖先的血液?能否知道,这支余家姓氏由来?和那闹得风风雨雨、沸沸扬扬的“铁改余”的历史?以及家族曾经亡命天涯?

  

    揭开历史的重重迷雾,余卫强透露说:我是成吉思汗第29代孙!

    根据余氏家谱记载,余卫强是铁木健(成吉思汗第五代重孙)四川威远县“根九公”——“元秀祖”这支,算起来属成吉思汗第29代孙。

  

    早在2005年,余卫强还在成都报社工作的时候,同事、家门余宰贵(他老家仁寿)就系统深入采访了成都、内江等周边地区关于“铁改余氏”的系列报道。那段时间,他每天跑回来,抱着厚厚一摞复印的余氏族谱,兴奋地说:“老余,我们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人!”

  

    余氏族谱记载繁多,现将自铁木健老祖以下子辈列出,(前13辈每辈兄弟多人,此只列其中一分支)供余氏子孙考对:

    铁木健(成吉思汗第五代重孙)---根九公讳德兴祖德字辈---讳子凤祖子字辈---讳奉刚祖奉字辈---讳高峰祖高字辈---讳金魁祖金字辈---讳天禄祖天字辈---讳佐字---讳万年祖万字辈---讳汝泰祖汝字辈---讳之鹏祖之字辈---讳朝鼎祖朝字辈---讳怀蕴祖怀字辈---讳亮佐祖亮字辈---讳元秀祖元字辈(元字辈此分支排行23弟兄,此后各房字辈不一,此以元秀祖分支列出)---世---存---天---理---映---锡---广---贞---祥---从---……从字辈开始又各不一,又是十个字辈,现已传至从字辈后4字辈。 算下来,自成吉思汗至余氏“从”字辈已是29代,至从字后4字辈已是33代了。皆因此分支自根九公时多幺房和非长房而出。

  

    余卫强说,在他威远老家同一个地方,“锡---广---贞---祥---从”以及后面的两三个辈分都有,我是“从”字辈,是29代孙。我父亲是“祥”字辈,跟我父亲年龄相仿的还有不少是“锡”字辈。

    他说,“记得我考上大学那年,老家农村一个老辈子,特意给我送来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和一只金笔,字笔记本上,落款竟然是‘太祖余锡洪’!感觉我起码应该跪在他面前磕头的,其实他和我父亲年龄相当,经常一起相互帮忙干农活。‘太祖余锡洪’的两个儿子,跟我年龄也差不多大,小时经常一起玩,甚至动手打架,现在想来,我居然敢在曾祖辈头上动手!”

  

元太祖成吉思汗(蒙古语:Činggis Qaγan,1162年-1227年8月25日),名铁木真,孛儿只斤氏,奇渥温姓,乞颜(起延)部人。按照蒙古起名传统,铁木真全名为“奇渥温·孛儿只斤·铁木真”。

这样看来,如果按照蒙古起名传统,余卫强的全名应该是一个绕口、很长的名字——“奇渥温·孛儿只斤·从卫强”,“从”是字辈,“卫强”是名字